社論--誰適合審課綱

 |2016.06.21
2192觀看次
字級

教育部邀課綱審議會五十七位學生開諮詢會。原本不納入國中小學生,遭與會學生反對,因此將朝不設限規畫。原本學生代表預計兩人,分組審議會學生代表七至十一人。與會學生認為太少,主張顧及性別、區域、族群平衡。

諮詢會是要討論學生代表產生方式,這五十七位學生的代表性也有疑慮。他們還指出,以年齡限制學生能力,是教育部從本位思考來否定國中小學生,也不符合國際公約精神。

除了極少數天才,年齡與能力其實是大致相符的。先前討論歷史課綱時,有反課綱高中生說,他們很多人的歷史能力不遜於學者,但這應該只是少數。以本位思考,國際公約相責,以少數特例擴大看待全體學生,似乎也是「以偏概全」。

提到國際公約,有教師指出,聯合國兒童人權公約規定,和兒童有關的事務,應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權利。「學生才是學習主體,納入學生觀點,有助課綱更完善。」這也是把兒童人權公約擴大解釋。

學習主體重點在「學習」,而非制訂自己「想要學」或「應該學」的方向與內容,譬如多元且有爭議的史觀。又如美國有些州的教育界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學校只教「神創論」,不教進化論。涉及宗教與科學如此「深奧」的思辯,未聞有請中小學生加入審議課綱的前例。

諮詢會的學生認為,課審委員規畫校長、家長、教師代表各二人,而學生才是教育主體,學生代表應增加至六人。但若學生代表要兼顧性別、區域、族群平衡,校長等三類代表及學者也應適用,課審會員額將變得極度龐大。

審課綱是教育專業,要審中小學幾十科的課綱,即使大學生都仍是受教育者,還在摸索學習中,遑論「指導」自己要受什麼教育,更遑論中小學生。學生易受家長、老師或特殊利益團體、政黨影響,他們的意見更可能被媒體放大,學者專家若反對學生意見,恐被貼標籤,有失公正。

課審委員還包括十一到十五名社會公正人士,由立法院各黨團依比率推舉。但如何證明他們真的「公正」,且有能力評斷委員的專業,如何不被政治綁架,都會有爭議。有學者表示,教育淪為民粹操作,學者不願到立院被「公審」,可能拒當課審會委員。年輕學生積極參與,教授裹足不前,這是教育的悲哀與矛盾。

家長團體表示,「台灣常常做過猶不及的事」。台中一中校長陳木柱說,學生訂定課綱,「真的不妥。會不會太過民粹了?」教師團體更說,標榜有學生參與的課綱,就表示重視年輕學生,「立委太膚淺了」,「流於討好學生」。

與其爭論怎樣的課綱「正確」,不如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今天的民進黨多半中堅人士,都是在「國民黨史觀」下長大的。如果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查詢資訊的能力,課綱(甚至課本)就只是參考,學生會有自己的看法。

台灣的教育及考試制度,太依賴標準答案。缺少討論、思考和辯論的過程,課本說什麼就覺得是真理或正確。如今反其道而行,對少數「有想法」的學生「退讓、退讓、再退讓」,中小學生都能審課綱,台灣可能創造世界教育史的奇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