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許南英與許地山窺園夢斷

文與圖/黃議震 |2016.05.11
4750觀看次
字級
許南英書法。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甲午戰爭的前一年,一八九三年二月十四日,許地山誕生於台南延平郡王祠旁的「窺園」。「窺園」是許地山的祖父許廷璋在宅中開館授徒,「建學舍數楹。舍後空地數畝,任草木自然滋長,名為『窺園』;取董子『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底意思。」(註❶)

這個取典自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雖有園圃,三年不看園中景緻的「窺園」,亦為許地山之父許南英的成長之所;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許南英在「窺園」裡開「聞樨學舍」設帳授學。

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年)庚寅恩科,許南英金榜題名進士及第,與鼎甲的狀元吳魯、榜眼文廷式同年。不久,清廷籤分授許南英以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職,十二月許南英請假回籍。

隔年,從北京回到台南的新科進士許南英,在台南官紳推舉下,任台南孔廟「聖廟樂局」董事長,專司孔廟春秋二祭,釋奠祭孔及田畑事宜,這個管理先師聖廟、傳習黌宮秀士禮樂的職銜,與其說是個職務,更是台南官紳對於甫獲功名的台南子弟許南英的最高旌獎。

同年,安平縣令陳子岳聘先生掌蓬壺書院山長,辭未就(註❷),不久許南英投身「幫助政府辦理墾土化番底事業。他每深入番社,山里底番、漢人多認識他。」(同註❶)對於科舉出身的新科進士以「墾土化番」為職志,作為溝通撫墾的原住民與招墾的漢人之間的橋梁,許南英的胸懷抱負是不可多得的。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台灣巡撫唐景崧聘許南英入台灣通志局,協修《台灣通志》,不久甲午開戰,省府改台南採訪局為團練局,招募兵勇二營,許南英任統領,至隔年馬關割台傳來,許南英任籌防局統領,擔起抗日重任。

「當基隆告急時,先生率台南防兵北行;到阿里關,聽見台北已失,乃趕回台南。劉永福自己到安平港去布防,令先生守城……舊曆九月初二,安平炮台被占。大局已去,丘逢甲也棄職,民主國在實際上已經消滅。城中紳商都不以死守為然,力勸先生解甲……」(同註❶)

台南失陷後,日軍到處張貼許南英的圖像,遍索緝拿,舊曆九月初五許南英在台南鄉親冒險掩護下,從安平港乘竹筏換輪船,內渡離台。

此時四十一歲,正值壯年的許南英在時代的逆襲下,壯志未酬,有志難伸。在攜眷內渡途中,虛歲三歲的四子許地山,「在輪船上爬繩跌下,左臂脫臼,接骨不正,以致左臂長期活動不自如。」(註❸)許地山左臂之折的歷史印記,似乎也預告其日後在五四運動中的攘臂而起。

民國元年,許南英攜二子叔午、叔未,東渡回台省墓,「先生還鄉,眼見他最愛底梅花被移、舊居被夷為平地、『窺園』一部分讓與他人」(同註❶),一切景物全非,親友勸許南英遣一兩個兒子回台入日籍,以領回其在台南南庄原有的大片土地,而「叔未本有日籍,因為他是庶出,先生不願將這產業全交在他底手裡,但在大陸諸子又沒有一個願意回鄉入籍。先生於是放棄南庄山林,將所餘分給留台族人,自己仍然回到廈門。」(同註❶)

至民國四年,許地山與霧峰林朝棟之女林月森訂婚,林朝棟與許南英同為投身乙未抗戰,率軍抵抗日軍接收台灣,兩人最終都攜眷西渡徒留遺憾。在林朝棟去世十一年後,許林兩家結締婚約,或許可以多少慰藉許南英「南飛三匝尚無依」,客寓他鄉的寂寥。

隔年,林爾嘉推薦許南英至蘇門答臘的棉蘭城,為華僑市長張鴻南編輯生平事略,民國六年,許南英因痢疾,歿於棉蘭,埋骨異域。

民國二十二年六月,四十一歲的許地山將父親許南英的遺稿《窺園留草》於北京付梓,刊印五百部。這年許地山應中山大學之邀南下,途經台灣,攜父親《窺園留草》登岸,在「幾被日寇抄沒,經交涉後始放行。」(同註❸)之下,返回台南故里。

三歲離台的許地山,四十一歲再次返鄉,與當年四十一歲倉皇渡海離台尋根寄籍的許南英,父子二人巧合地在人生相同的節點上,往返於台灣海峽的兩岸,皆在幽思淒切中浮家處處,萬水千山。

縱然許地山對於家鄉的記憶,恐怕是模糊朦朧的,他仍如鮭魚迴游般註定返鄉,而返鄉後能憑弔的往日舊痕,大概只剩「窺園」旁的延平郡王祠,杳無蹤跡的「窺園」,只留存在父親《窺園留草》裡未化成劫灰的字裡行間。

註解:

❶出自許南英所撰《窺園留草》,附錄「窺園先生自定年譜窺園先生自傳」,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銀行發行,民國四十七年十月。

❷有不少論許南英生平中有「任蓬壺書院山長」文,本文以「許南英先生自訂年譜」為據,出自《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三十二輯》之「許南英先生自訂年譜」,國史館,民國九十七年,第三百九十六頁。

❸出自《許地山作品選》之「許地山年表」,三聯書店(香港),二〇〇七年一月,第二〇九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