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43 人道主義者 伊凡斯:人類未來掌握在全球公民手裡

楊慧莉 |2016.04.23
1270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當今人類在享受科技文明所帶來的便利生活之餘,

卻也同時面臨了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全球問題,

包括貧富不均、氣候變遷、人權無法伸張、性別不平等、戰亂紛爭等。

這些問題單靠幾個大國解決,勢必力有未逮。

今有人道主義者伊凡斯成立「全球公民」組織,盼望能集結全球人民的力量,一起改變世界。

人道生涯
起於追根究柢的精神


休.伊凡斯(Hugh Evans, 1983-)成長於澳洲墨爾本;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寶寶,總是追著母親問東問西,「為何不能這樣……那樣」,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他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貧民窟之旅開眼界

十二歲時,伊凡斯出於關心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問題,加入世界展望會的飢餓四十活動,並開始與同學籌錢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社區。由於熱心公益,他們募集到的款項比其他學校都多,也因此獲得前往菲律賓見習的機會。

一九九八年,伊凡斯前往馬尼拉郊區,認識了桑尼男孩(Sonny Boy);這男孩住在臭氣薰天的垃圾掩埋場附近,每天的生活就是與其他孩子翻找垃圾,搜尋有價值之物。

伊凡斯在桑尼男孩家借宿一晚,那晚讓他的人生從此改觀。當晚,他與桑尼男孩一家睡在狹小的石板房裡,伴著撲鼻的垃圾臭味和地上四竄的蟑螂。整晚,他沒閤眼,不停思索著:「為何我生活優渥,有人卻處境堪憐?何以桑尼男孩的夢想將受制於自己的出身而無法施展?」

當下不解的他,後來終於知道原因。原來,菲律賓的貧窮問題是由一連串的決定所促成,幕後黑手是從未將桑尼男孩的福祉放在心上的殖民力量和腐敗政府。

兩年後,伊凡斯作為交換學生前往印度邊境的喜馬拉雅山,於回國後寫出以下見聞:「這年我所看到的不公不義不在於見識到印度的貧富不均,而是走進國門後看到澳洲人可以為了買不到最新型手機而抱怨連連,殊不知印度市場有個缺腿的人每天為了二十分錢的生活費而傷神。」

尋求社區治本之道

明白桑尼男孩的問題根源所在,伊凡斯意識到解決世界各地的貧窮問題,僅用捐獻和幫窮人清掃環境並無濟於事。後來,伊凡斯從協助社區活動中更確認這點:「在多年所參與的社區發展計畫中,包括協助蓋校、訓練老師和解決愛滋病問題,發現社區發展的動力來自社區本身,光靠慈善是不夠的……」這讓他開始將貧窮問題訴諸於全球性有系統的解決方式,決定動員自己的同胞督促國家領袖投入系統性的改變。

二○○二年,伊凡斯以世界展望會青年大使的身分,前往南非一處窮鄉僻壤,之後回到墨爾本,在澳洲與一群大學友人辦了一個「讓貧窮走入歷史的活動」(the Make Poverty History campaign),以此正式開啟他的社會改革運動。

配合這場活動,伊凡斯與友人原本打算在二十大經濟體(簡稱G20)開會期間邀請當地澳洲藝人辦一場音樂會,沒想到此舉引發U2主唱波諾(Bono)等全球知名藝人共襄盛舉,最後甚至讓澳洲政府聽到他們的心聲,不僅同意加倍投資全球健康和發展計畫,多出六十二億美元的預算,還願意協助解決國際事務。

成立全球公民組織

不過,這項努力並未持之以恆;六年後,那些投資金額不見了。伊凡斯從中學到,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永續行動,不會受政客心情起伏或經濟衰退的影響;沒有地域性的限制,隨地可展開,不讓各個政府有推託自己無法獨自扛起全球行動的餘地。

為了延續人們投入「讓貧窮走入歷史的活動」的熱情,伊凡斯於二○一二年與人一起創辦一個名符其實的「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組織,旨在讓全球公民發揮行動力;他們招募和動員各國數百萬公民,對自己的國家領袖施壓,能行使更多有益於全人類的利他行徑。

光去年一整年,「全球公民」組織就促成了兩百三十萬項行動,協助取得全球各政府許下攸關兩億一千萬條生命權益的承諾。

而今,伊凡斯透過「全球公民」組織平台,創造了一個擁有數百萬會員的線上社區,目標之一即是在二○三○年前杜絕極貧。

多年來的人道行為讓伊凡斯獲獎無數,包括二○○四年獲頒全球傑出青年殊榮及二○○九年被《Who》周刊推選為年度最美的人。

招募之道
行動積點 音樂認證

伊凡斯的「全球公民」組織如何招募和吸引組織會員呢?他們使用了一個共通的語言:音樂。就在他們成立組織的同時,他們在紐約市中央公園開辦了一場「全球公民音樂節」(Global Citizen Festival),說服全球幾位大咖藝人共襄盛舉。他們讓音樂節配合聯合國大會開會時間登場,以便前來與會的領袖能聽到他們的心聲。

用行動參加音樂節

不過,這場音樂節的票卻金錢難買;想參加的人必須基於某個全球目標而行動,用行動積點賺取參加的資格。換句話說,行動本身就是現金。

對伊凡斯而言,「身為全球公民,你得為此頭銜付出行動」,這是組織對加入者的要求。奇妙的是,這招奏效。去年,光紐約地區就有十五萬五千名公民賺到入會資格的積點。目前,組織公民會員遍及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去年一整年,全球每周都有十萬多名新成員加入。

如此一來,他們無須無中生有,就在短時間內會員滿天下,只需組織和動員就能開始行動。而伊凡斯發現他們基於杜絕極貧所發起的全球公民行動,一旦成為任務,就會與一些超級組織站在同個陣線上。畢竟,極貧不是唯一的全球性問題。當今人類共通的問題還包括氣候變遷、人權問題、性別平等,甚至衝突爭端。因此,他們正與所有投入這些相關議題的人並肩作戰。

紐西蘭具象徵指標

紐約音樂節盛會集結了當今如尼爾.楊(Neil Young)、黑鍵樂團(The Black Keys)等知名藝人齊聚一堂,不僅敦促在場的各國領袖和市民關注貧窮議題,還募集了十三億美元的捐款。隔年,類似的音樂盛會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市政廳登場。之所以在此舉辦,伊凡斯主要相中紐西蘭在國際社區中始終站在改變的最前線,從女權到核能議題都展現道德領袖風範。

至於為何要讓音樂成為改變的媒介?伊凡斯說,「音樂超越年齡、差異、性別、地理位置,讓大家團結快樂在一起。『極貧』本質上是公義問題。我們需要有遠見的領導和象徵性的行動,而紐西蘭兼具這樣的屬性。」

眾志成城
群策群力 改變世界

「我要介紹你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她叫達維妮亞.詹姆士(Davinia James),出生於亞買加,十八歲移民美國,目前住在華盛頓特區外緣。她不是有權勢的政府官員,也非說客。她可能會告訴你『自己一點都不特別』,但她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覷,因為她願意投注心力和時間在別人身上,這些人跟她非親非故,而且素昧平生。」

全球公民行動範例

以上是伊凡斯推舉的全球公民行動範例:達維妮亞的故事。 達維妮亞從二○一二年起開始以全球公民身分展開行動。她寫信到官員辦公室,在當地社區花時間當義工,向臉書網友募款資助落後地區女孩的教育。她不要求網友給予熱烈回應,卻在稍後募集到七千美元,並用這些錢成功資助一百二十多位女孩到學校受教育。

達維妮亞的行動結果可能看似不起眼,但是她並非形單影隻;透過她與其他十四多萬名全球公民的行動,已經促成美國政府加倍投資於全球教育合作事宜。

此外,像達維妮亞的全球公民也成功說服世界銀行加碼投資全球水利和衛生資源;印度總理莫迪承諾要在二○一九年前讓家家戶戶和學校都有廁所,以防印度婦女上公廁時遭狼爪;全球公民與國際扶輪一起呼籲加拿大、英國和澳洲政府增加投資預算於根絕小兒麻痺症。伊凡斯認為,這就是全球公民彼此激勵後所產生的可觀且無可限量的力量。

世界就是你家後院

二十一歲時,伊凡斯意識到貧窮問題,興沖沖地向當時的澳洲外交部長進諫言,希望澳國能把握機會,協助完成千禧年發展目標,藉此終止極貧。然而,對方卻冷冷地看著他說:「沒人會在乎外交援助,我們要先看好自己的後院。」

環顧當今人類所面對的共通問題,伊凡斯認為這種觀念不僅過時,且危險,因為「全世界就是我們的後院,我們正冒著風險忽略它」。事實上,許多國家而今正遭受漠視他國問題的苦果,敘利亞戰亂所引發的難民問題就是最好的明證。而氣候變遷和極端貧困的影響力也已燒到家門口。

不過,好消息是,比起過去,現代全球公民因處於網路發達的時代,不僅可表達心聲,還可善用流通和透明的資訊,發揮影響力和行監督之實。

儘管全球公民組織看似萬事齊備,伊凡斯不諱言,卻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包括未來幾年內,要讓全球領袖保證落實新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要與全球領先的非政府組織合作,讓小兒麻痺症和瘧疾從地球上消失;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同一線上,面對不合理之事,追根究柢,一起改造世界,讓它更臻至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