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雄 和石猴相遇

文/楊錦郁 |2016.02.23
3400觀看次
字級
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文與圖/楊錦郁

接到詩人朋友渡也的來訊,代民雄文教基金會邀請幾位作家前往他的故鄉民雄參訪,我沒多考慮,就答應了,附筆不要去鬼屋。行前,並不確定會看到什麼。

我是彰化市人,先生是南投草屯人,我們的家族大都環繞在大肚溪或烏溪一帶,過了濁水溪,就人生地不熟了。

懷著期待的心情第一次在高鐵嘉義站下車,渡也夫妻和基金會執行長賴萬鎮先生前來接我。上了車,我有點城市人入鄉,對周遭的田園鄉村四處張望,車子開進了民雄鄉的牛斗山,停在一間透天厝前面,原來這是石雕藝師潘威志先生的住家,除了走廊一些漂流木等裝置,似乎不顯特別。

梳著馬尾的潘威志見客人到來,出來迎接,進了屋內,我馬上意識到這絕對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客廳兩旁擺置著潘先生的作品,相談之下知道,他原來從事木雕,因緣之下,跟盧文照先生學石雕,如今已自成「志瀅坊」工作室,以石雕搭配鋁雕,創作出獨具風格的作品,而在他所做的石雕作品中,大多也是以猴子為主題,有手持金箍棒、神氣活現的現代造型美猴王、做鬼臉的石猴、相親相愛的石猴、以及作勢跳躍的石猴,甚至還有一隻頑皮的小石猴掛在電燈的拉線上盪鞦韆。

潘威治說,他所用的石頭都是八掌溪的諸羅石,之所以會從木雕轉向石雕,主要發覺石雕可以經過千年的歲月,甚至摩娑後益加好看,然而石雕也有其不易之處,因為石材堅硬,一刀刻下去,難以修正,相對也更具有挑戰性;至於會以猴子為主要創作對象,乃因這是當地的石雕藝術傳統。

嘉義地區的石雕猴子傳統,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出了不少有名的素人藝師。曾任嘉義市文化局局長的賴萬鎮先生說,一開始因為詹龍的石猴雕刻深受歡迎,慢慢的帶動其他人的仿效,再加上政府相關單位的推動,舉辦過「石猴創作競賽」、「全國石猴徵件比賽」以及和石雕相關的研習和講座,因此培養出一些人對石猴雕刻的興趣。

「現在有更多人加入八掌溪的揀石行列,相對的,好的石頭也就更難得。」離開潘威治的住家,我們轉而到石猴藝師盧文照的石雕店裡參觀,聽到他如是說。

盧文照雕刻石猴的資歷有著承先啟後的經驗,因為他曾經親受名師詹龍和郭秋松的啟蒙,這兩位名家雕刻的石猴靈活靈現,受到收藏家的喜愛,市面上較少見到。盧文照小心地取出他所收藏的詹龍和郭秋松兩位老師的石猴,說明詹龍的刀法較粗獷,簡潔的幾個刀法就刻出猴子活潑的神韻;至於詹秋松的刀法則較為細膩。他說當初和兩位老師學習時,從在石頭上的素描慢慢掌握到石材的特性。因為開始的稍早,所以他們還能拿到貝殼或海膽的化石,用化石雕成的石猴價值更高,如今也更不易取得。

在眾多的藝師中,要如何走出自己的風格?盧文照舉詹龍的遺孀林蕊為例說,她在先生過世後才開始雕刻石猴,她的作品著重在猴子的天倫之愛,簡樸的線條讓人完全能夠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至於盧文照自己,除了應用八掌溪諸石雕刻大件石猴之外,也嘗試讓作品呈現更廣的意涵。現場展示的作品當中,有一件題為「老人與猴」,就是他從新聞當中看到一則老人和猴子之間的真情,根據這個故事創作出來。在這件作品中,猴子和老人臉貼臉,表現出一種人和猴之間的情感和默契。石頭本是無情之物,要讓石頭變成有聰敏靈巧、生動有趣的靈猴,除了靠藝師入微的觀察力,更要靠雕刻的技巧。

猴子聰明、智商高、學習力高、會玩把戲,和人們親近,也討人歡喜,這些特性也留給未接受學院訓練的石雕藝師們更大的創作和想像空間。眼前詹龍和郭秋松兩件同樣是「猴抱桃」的作品,但石材、雕法、神韻卻完全不同,各自耐人尋味。

「從石猴作品正可以看出藝師的個性。」在場的一位朋友說,其實任何藝術作品又何嘗不是?我們離開了盧文照的石雕店,繼續往下一個參訪地點推進。

「民雄這地方真是臥虎藏龍啊!」我有感而發,同車的當地朋友皆一致地回說「是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