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 30 網媒女王哈芬登的成功新觀點: 身心豐沛更甚權勢富貴

楊慧莉 |2015.06.13
1540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資本主義下的成功之道不外乎努力打拚,一路升遷,最後坐擁權勢富貴。有「網路媒體女王」之稱的哈芬登在隨波逐流、差點賠掉健康後,幡然悟出:成功,並非只有一種面貌;成功之路也絕非只有一條。如果傳統的成功定義等同取得個人的社經地位,哈芬登以過來人之姿建議年輕人,與其追求這種成功,不如讓自己享有身心蓬勃發展的人生。

生命軌跡
從希臘移民到網媒女王

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 1950-,娘家姓氏為「Stassinopolos」,哈芬登為夫姓)出生於希臘雅典,有個妹妹。十六歲時隨擔任記者和管理顧問的母親移居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經濟系。在校期間,她成為劍橋大學史上首位當選學生會會長的外籍學生。

戀上不婚的才子

畢業後,哈芬登開始為媒體寫專欄,認識了大她二十二歲的英國知名記者兼專欄作家伯納德.列文(Bernard Levin),不久展開了一場傳為佳話的轟動戀情。可惜,才子佳人長跑八年的愛情最後落寞收場。列文是個不婚族,從沒想要娶妻生子。但曾著書抨擊婦女解放運動的哈芬登卻是位夢想有一般家庭生活的女性。

一九八○年,夢碎英倫的哈芬登於三十而立之齡,毅然決然地離開傷心地,前往美國另起爐灶。她長袖善舞,很快地打入美國主流社會,結交了許多社會名流。有人說,哈芬登如想成為某人的朋友,對方通常難以招架。美國知名記者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在哈芬登初來乍到紐約時曾訪問過她,之後就每天早晨與她相約晨跑了。

隨夫婿步入政壇

一九八五年,哈芬登透過朋友結識了石油公司的小開麥可.哈芬登(Michael Huffington),一年後結婚,婚後生下兩位女兒。

哈芬登的丈夫雖出身商場,卻對政治情有獨鍾,曾以共和黨員身分舉家遷往加州爭取眾議員席位,幸運當選一任後在競選參議員時敗北。受丈夫的政治立場影響,哈芬登曾是保守派的時事評論員,不過立場卻逐漸偏向自由。期間,與丈夫維持了十一年的婚姻也漸漸亮起紅燈,最後以離婚收場。

二○○三年,哈芬登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參加加州州長罷免選舉,與藝人阿諾.史瓦辛格同台較勁,但在最後一刻因種種原因而退選。

創新網媒領風騷

政壇失利後,哈芬登重操舊業,於兩年後創辦《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網站。網站初期以部落格形式呈現,後轉型為網路新聞媒體。憑著廣博的人脈,哈芬登邀請到成千上萬名部落客為她免費定期寫評論,其中不乏社會名流。除了評論,在全美還有一萬二千名「公民記者」每天為她提供新鮮的新聞素材。另外,與其他在線新聞網站一樣,網站也連結和轉載其他媒體的報導,並由報社編輯整合處理這些報導。

二○一一年,《哈芬登郵報》的瀏覽人次已超越《紐約時報》,成為全美網路新聞媒體的霸主。二○一二年,《哈芬登郵報》獲頒新聞界最高殊榮「普立茲獎」,成為第一個獲得此獎的網路媒體。

《哈芬登郵報》於二○一一年被「美國線上」(AOL)以三億一千五百萬美元高價收購,哈芬登則被任命為新哈芬登媒體集團的總裁兼總編輯。此後,哈芬登「網路媒體女王」的封號不脛而走,近五年來她被《富比士》雜誌和英國《衛報》名列為當今媒體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肺腑之言
想成功 就多睡覺

在傳統媒體收益萎縮和線上媒體多半不賺錢的情況下,收益來源主要為廣告的《哈芬登郵報》卻是年收入可達三千萬美元的營利事業。身為網站靈魂人物的哈芬登不僅功成名就,且荷包滿滿。在主流價值觀下,她的成功有目共睹,但她一點也不想為這種成功背書,因為她曾為此吃足苦頭,差點丟掉自己的健康。

提出成功新觀點

二○○七年,哈芬登因工作過度疲勞在自家書房昏倒,倒下時撞傷眼角和臉頰。還好,情況並不嚴重,但這次受傷經驗,讓她在醫院的候診室重新思索人生,開始質疑為了追求而讓人疲於奔命的兩大傳統成功指標:金錢和權力,是否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

緊接著的幾個月、幾年,哈芬登學瑜伽、習打坐,把所有的電子產品移出房間,每晚「與睡眠有約」,睡足七小時;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另一個成功指標,可讓人不再摧殘自己的身心,還能讓生命欣欣向榮。套用亞里斯多德派「美好初衷」的說法,她將這個指標定義為「安康、智慧、讚嘆和奉獻」。

去年,哈芬登出版《從容的力量》(Thrive,中文版已於上個月問世)分享自己的成功新觀點。書中,她引用最新研究,從心理、生理、運動、睡眠等各個角度闡述論點,並舉自己和身邊的故事為例,鼓勵讀者多花時間維持身心健康、學習靜默的智慧、對世界保有驚奇之心、對別人有關愛和奉獻之情,從中找回生命的支點,活出超越「權貴至上」的豐沛人生。

失去健康全歸零

對哈芬登而言,新式成功觀點首重「健康」;沒有健康,一切歸零,這是她從過勞受傷的經驗中得到的深刻體悟。而要達到健康目的,除了營養夠、有運動,就是睡眠充足。

出書前,她已四處傳講睡眠的重要性,儼然是個「睡眠大使」。演講上,她宣稱領導者往往因睡眠不足而做出錯誤的決策。這種情況在男人世界中尤甚;他們好大喜功,每天忙碌過活,以證明自己的價值,結果卻看不清自己的處境,當有危險來臨時便直接撞上了。

她舉先前造成全球金融風暴的「雷曼兄弟」為例;聲稱如果當初是「雷曼兄弟姐妹」,情況可能為之改觀。兄弟們整天只知忙碌,但睡飽七、八小時的姐妹頭腦清楚、眼光犀利,必能防患於未然。

落實於工作職場

有鑑於「過勞」除了是個人健康上的損失,也危害經濟產業,哈芬登將對健康的重視延伸至工作職場,讓員工的健康成為公司的最重要資產。因此,哈芬登媒體集團的紐約辦公室每周都有瑜伽、呼吸和打坐課程,而他們在華盛頓的新辦公室則設有瑜伽、打坐和午休室,供員工養精蓄銳、補足元氣。

「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好好休息,就會有健康觀和人生目標,也會變得更健康、更有創意、更能與人合作,更有生產力和創新力,並做出更好的判斷,有益於全球任何產業。」哈芬登表示。

而今,已有愈來愈多的美國公司開始重視員工的健康,將它視為公司體質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標。哈芬登認為這是大勢所趨,而她預測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強者之姿
與時俱進 去蕪存菁

作為網路媒體女王,哈芬登的「趨勢」嗅覺自然也非比尋常。如果說,她在新書提出的觀點有什麼新意,這要歸功於她從工作中比別人更早嗅出大環境的氣息,並將它發揚光大。

正面能量成顯學

舉例而言,哈芬登留意到讀者的興趣取向:「我們發現讀者愈來愈關注於跟慷慨行徑、巧思和創新有關的新聞。我們覺得有責任聚焦於所發生的好事……因此最常報導的是,那些懂得休養生息又能成功實現自我的人生故事,抑或是讓讀者認識更多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

哈芬登不僅正視讀者對正面能量的需求,還擴大此效應,於新書「奉獻」章節中特別表彰社會企業的角色和社會貢獻,並探索了許多傳統企業如何轉型成社會企業。而哈芬登本人亦走在趨勢最前線,最近成為全球非營利組織「B團隊」(The B Team)的領袖之一,這個組織志在讓全球企業領導齊聚一堂,共商更有益於人類和地球福祉的企業運作方式。

難以抗拒的魅力

哈芬登的新書甫上市,即成為美國暢銷書。姑且不論人們對其成功高見是否買單,但哈芬登的論述已經引發關注。許多人就是喜歡聽她說些什麼,而這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有些人覺得她太過自信,甚至有些魯莽,但她的粉絲群就愛她率真的個性。事實上,愛她的人還不少,才能集聚大量人氣,情義相挺並不收分文地為她寫部落格。

儘管有人可能會批評她的成功新觀點是事後諸葛,坐擁權貴後才得以登高望遠看到不同的成功風景,但不可諱言地,她的成功觀點的確有益身心,而由她提出,似乎也頗具說服力。

失敗卻不被打敗

哈芬登的人生或許看似光鮮亮麗,但她絕非平步青雲。「我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因為有個男人不娶我。」有回她在國際婦女節發表演說時這麼表示。看似戲言,卻是事實。由於列文不婚,哈芬登才會遠度美國開展新的人生。儘管當時痛苦不堪,哈芬登卻從此有了「失敗」的心理準備:「女人該學會接受『被拒』,接受失敗。」

之後,哈芬登又經歷了第一個孩子早產夭折、發現前夫是同志、從政失利、大女兒嗑藥等挫折,但這些事情並沒有讓她懷憂喪志,反而讓她明白「人生不是為了來積攢各種勝利的果實,而是來接受各種磨練以去蕪存菁」的道理。

或許,「失敗卻不被打敗」才是哈芬登成功的祕訣,一如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得歷經「風雨」的無情鞭策,才得以茁壯。而對照她於書中提出可讓生命「欣欣向榮」(thrive)的成功觀點,她傳奇的一生不就是最好的寫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