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生死大事的抉擇課題:末期絕症要不要治療?(四)

慧開法師 |2015.01.11
1514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案例二:廖老先生的人生最後畢業考(續)

廖師姐深知老爸正面臨著生命未來出路的瓶頸與關卡,因為他對於正信佛法所知有限,一時還無法相應,但同時也觀察到他的善根因緣已充分顯現,認為聞法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先透過南華大學圖書館長黃素霞師姑幫忙聯繫我的時間,再打電話希望我能當面為廖爸爸開示。

五月三日下午去教育部報告結束後,我依約和廖師姐、廖爸爸見面,廖師姐也約了姐姐、姐夫同行,一家人聚會,開誠布公地談論生死大事,比較容易形成共識,這一點相當難得。

才剛見面,當然不宜開門見山地就馬上跟老先生講念佛求往生的道理,而是以一種閒話家常的寒暄方式開場,我先誇讚老先生好福氣,有個非常孝順貼心的女兒。接著用聊天的口吻詢問老先生平常看不看書?他說:會看書,偶爾也會讀一點經書。我說:那很好,可以讀讀我的口袋書。接著問他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有沒有什麼了解?他很坦白說:了解很少,但是知道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再問他相不相信生命有三世?也就是有前輩子、今生和來世。他說:相信。又問他會不會怕死?他很爽快地說:不怕。我說:那就好辦了!

在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老先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病情相當了解,態度也很坦然,只是因為沒有特定而深入的宗教信仰,不知道人生到了此一地步,除了等死之外,到底還能夠做些什麼?既然老先生的人生態度頗為達觀開放,並非負面消沉,我覺得可以不需要拐彎抹角地跟他談「生命用續」及「發願往生」的道理。

我告訴老先生,古早的人比較容易好死,現代人大部分都死得很淒慘,因為古早的時候雖然醫學不發達,但也沒有急救措施,人老了該走就走了,不會遭受折磨。現代醫學進步了、發達了,但是醫學的觀念仍然很保守,絕大多數醫師在認知上都不能接受「自然死」。

比如說,我老了、退化了、不行了,本來自然就是要死了,可是現代醫學和醫師不能接受「自然的死亡」這件事,一定要給我急救,要一直救到不能救為止。結果絕大多數現代人是怎麼死的呢?答案是多重器官衰竭而死!

我跟老先生說:從宗教(不只是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真正內在的靈性生命是不死的!會死的只是肉體的生命,因為肉體的生命是物質的結構,必然有它的使用年限,就像我們開的汽車一樣,不管是Benz、BMW還是Porsche也好,就算是坦克車,也終究會耗損、老舊,如果一直開下去,總有一天要報廢。我問老先生同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很肯定地說同意。

接著我說,從交通安全的觀點來看,我們總不能將一部老爺車一直耗損到開在高速公路上就掛了,是不是?老先生點頭同意。同樣的道理,從佛教觀點來看,我們不能夠拖到身體都壞掉了,器官都衰竭了才走,而是要保留精神耗體力才能真正的善終。

佛教不講死亡,而是講「往生」,但是「真正的往生」需要有精神和體力,因為到時候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會用蓮花台來接引您,萬一拖到奄奄一息或者多重器官衰竭,精神和體力都消耗到完全沒有了,如何能夠上得了蓮華台呢?

所以趁著您現在還有精神和體力的時候,就要開始著手進行「往生」的各項準備,首先要向阿彌陀佛「報名」、「掛號」,也就是要先「發願」,要向阿彌陀佛告白表明,自己的世緣即將圓滿,已經放下世俗的牽掛,一心一意求生佛國淨土。

我跟老先生再一次強調,真正能夠往生,絕對不是等到死掉以後,而是在活著的當下,就感應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您去了,所以您一定要好好保養精神和體力,在往生的時候才能「正念現前」,換句話說,往生的時候,要頭腦很清楚,才能夠與佛相應,感應道交。

老先生聽得很用心專注,但在這時候表達出心中的一個罣礙,就是擔心自己以前很少到寺廟拜拜,現在才要開始念佛,還來得及嗎?(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