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人生1--轉念後化險為夷的心靈導師羅摩達斯

楊慧莉  |2014.04.19
3550觀看次
字級
許多文化對於老年人沒好感,但印度社會卻視老化為自然現象,他們的老人看起來也比較快樂。圖/美聯社
羅摩達斯的《Still Here》撰寫過程充滿戲劇性,中譯本日前由柿子文化出版。

古諺有云:「人生七十才開始。」在當今高齡化的社會,這句話尤屬真切。但儘管身體機能已突破「七十」的限制,「老化」在四十過後就已悄然上身,任憑各種保養品也拉不回隨地心引力下垂的容顏。此外,還有各種文明病來擾。而社會認知又趕不上時代的演進,永遠只強調青春活力,三十歲已成「初老」,五十歲就變成歐吉桑、歐巴桑。因此,現代人想在身心靈各方面活得長壽又健康,並不容易。

所幸,我們不必在這人生必經的階段上踽踽獨行、單打獨鬥,已有前輩們以他們的健筆沿路灑下智慧、瀟灑和豁達,也讓人見識到他們獨一無二的樂齡人生。

今天要介紹的人物——當代「百大精神人物」之一的羅摩達斯,即是其中翹楚。多年前,他在「老之已至」時便以先見之明,著手寫一本探討老化的書,然而,書還沒寫就,病已隨至——他中風了……

生命軌跡

從哈佛教授到心靈導師

羅摩達斯(Ram Dass, 1931-),原名理查‧艾伯特(Richard Alpert),成長於猶太教家庭,父親為律師,求學時期平步青雲,拿到史丹佛大學心理系博士學位後,曾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後來成為哈佛心理系教授。

在哈佛期間,他與同事提摩西‧李瑞(Timothy Leary)致力於迷幻磨菇的研究和潛在療效,還合著了《幻覺經驗》之書,或許他們的實驗太過前衛,後來遭到哈佛大學以各自不同原因無預警的開除。

印度之旅 脫胎換骨

一九六七年,艾伯特首次前往印度,遇到他的精神導師瑪哈拉濟,擴大了他的意識層面,從此另闢蹊徑,走向一條精神、心靈領域的道路,而且有了新的身分「羅摩達斯」。這個名字是由他的導師賜予,意思是「上帝的僕人」。

由於這段靈性之旅,羅摩達斯往後便能以「聰明距離」看待生命中的各種創傷和失敗經驗,包括被哈佛開除這件事。他發現,從哈佛那樣的高處跌下來,反而讓他掙脫了自我的束縛,靈魂獲得開啟,創造力也跟著解放。

寫暢銷書 創基金會

七○年代,羅摩達斯以不惑之年出版了靈性之書《Be Here Now》。這本書在當時提出了「活在當下」的先進理念,銷售兩百萬冊,成為形塑新世代覺醒意識的暢銷書。

之後,羅摩達斯又陸續出版了多本靈性書籍,並到世界各地演講,成為當代備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期間,他與人合創多個基金會,包括哈努曼基金會和瑟華基金會,從心靈層面關懷各個社會團體,曾先後開啟「監獄修行計畫」、「臨終企畫」等,並加入「創造未來」委員會,幫助青少年的身心靈朝正向發展。

一九九一年,羅摩達斯獲頒和平修道院良知勇氣獎。九七年,羅摩達斯突然中風,從此行動不便,無法順暢言語,也不再四處旅行巡迴演說,但仍透過現場網路直播傳送智慧言語。去年,他出版了回憶錄《擦亮鏡子:真心過活》(Polishing the Mirror: How to Live from Your Spiritual Heart)。目前,在夏威夷靜養,心智仍清明。

老化意識

自覺 開啟靈性生活

六十歲時,羅摩達斯覺得自己還像一條活龍,一點也不過時。然而,不久後,一場火車驗票經歷讓他驚覺「老之已至」。當時,他向驗票員表明要現場買票,驗票員「看」了他一眼,問他要買哪種票?「不就是普通票嗎?」他不疑有它地反問對方。沒想到,在驗票員的眼裡,他還有另一種選擇:「老人優待票」。儘管很受挫,但在聽到兩塊半的價差後,他還是選擇了「老人優待票」,不過省到錢的滿足感並沒持續太久,就開始覺得不值,因為這「老年公民」的身分還著實教人感到沉重。

面對這種不舒服的感受,羅摩達斯決定「追根究柢」,並且試圖開發出一條通往老化的新道路。於是,他的「老化議題」探究便於焉登場。

社會偏見 窘態畢露

羅摩達斯發現,每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化現象」,其實深受媒體影響。電視上充斥著逆齡的商業廣告,總強調青春貌美,自然的老人斑被當作「醜陋」的東西,非得拿美白霜加以粉飾不可。

更糟的是,整個社會對老人沒好感。「聽聽那些經濟學家、政治家、社會計畫者、廣告商、分析學家和健康管理者的浮誇之詞吧!他們傳達的訊息是:老化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疾病,是絕對的邪惡、社會的負擔、破壞美感的醜陋畫面……」而這種情況在以市場導向的文化中尤甚。

然而,這種文化偏見最後會反噬到年輕人身上。試問:哪個人不會老?今日的年輕人不就是明天的老人?

正念禪修 擺脫恐懼

儘管歲月催人老,卻也淬鍊出人生智慧,只可惜在強調資訊的社會,長者的智慧被視之為無物。為了扭轉「老年汙名」,羅摩達斯矢志為長者們發展一套以智慧為最高指標的課程,讓他們這點珍貴的剩餘價值能被開發出來。但在這此之前,老年人必須先「排毒」,打通任督二脈,強化自己的心智,而首先要對付的便是伴隨老年而至的各種恐懼。

羅摩達斯以「六個常見的嫌疑犯」泛稱這些會吞噬老年人的負面能量,它們是智力衰退、寂寞、難堪、無能為力、失去角色或存在意義和沮喪。

而對付這些負面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正念禪修,透過靜坐、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和當下,提升自己的意識,驅走這些恐懼幻影。

活在當下 忘卻時間

事實上,專注於當下不僅可「避凶」,還可「趨吉」。羅摩達斯在開啟老化覺知的道路中,更指點了過好老年生活的積極作法:活在當下。

現代人忙碌不堪,老是有被時間追趕、奴役的感覺,但是藉由全心投入當下的活動,如專心讀一本書、喝一杯茶、吃一頓飯、聽一段優美的音樂,便能讓自己從過去和未來中解放出來。

「活在當下」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透過有意識的老化過程,更能覺知時間奴役感只是心思產物,而得以掙脫時間的枷鎖,體會永恆當下的美好。

因禍得福

中風後 活得更像人

羅摩達斯意識到自己「新身分」後,便即知即行地開發一條通往老化的新道路,並將研究心得撰寫成書。不過,他在快寫就時,卻不知如何收尾,覺得有些不完整。他開始想像:如果他的年紀更大,比方說九十歲吧,他會如何思考、行動、說話、聆聽,屆時當他審視這個世界又會有什麼樣的願望?想著,想著,電話響起,他想去接電話,腿卻失去作用,而重重摔在地上。他沒想到自己中風了,還以為這只是他老年幻想的一部分。

這戲劇性的一刻讓羅摩達斯從鬼門關前走一回。之後,他歷經三間不同醫院,以及幾百小時的修復,才慢慢適應中風後的不便生活:坐在輪椅上、半癱瘓、需要全天候的照護,以及他人一定程度的關注。

身:不便的好處

一開始,羅摩達斯也像多數中風者一樣,手忙腳亂,擔心自己若不聽從醫師的指示,會一病不起,但漸漸地他學習自我療癒,將焦點從身體的康復轉向靈性的提升,視之為親近神的契機。轉念後,他的身心靈歷經了一場蛻變,開始呈現另一番風貌。

首先,中風後,羅摩達斯說話不再流利,他只能慢慢說,結果他斷斷續續的聲音不僅讓聽者變得更加專注,而且會因試著幫他把話講完,而回答了他們自己的問題。

另外,當旁人鼓勵他全力拚搏、重新站起,雖然他也的確可以站起、拄著拐杖走路,但他並不覺得坐在輪椅上有什麼不好,只要那是他「所在」之處又何妨呢?而且他還挺喜歡讓關心他的人推著呢。

心:自在的感知

中風後,羅摩達斯放下許多世俗活動,發現自己不用再輕易地為別人做這做那,反而落得輕鬆自在。另一方面,他發現自己的角色異位,從一個助人者變成求助者,而面對自己喪失獨立性卻是一開始最難突破的心理障礙。

當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勞煩別人幫忙,這讓向來獨立自主的他著實難受。但這種感受也讓他意識到原來身處的文化是多麼珍視「獨立」,輕視「依賴」,而依賴往往等同「脆弱」。中風讓他看到自己的脆弱,坦然接受自己的人性面,而過去他只看重自己的靈性面。他也由「幫助者」和「受助者」的互動中,體會到彼此其實都是在為對方服務。

靈:殘酷的恩典

對羅摩達斯而言,中風最棒之處,其實是讓他看見「愛」從四面八方湧入,甚至連先前不喜歡他的人也向他表達問候。他好似看到「一幅以愛與仁慈連結的網絡」,這讓他決定從此以靈魂觀點看待一切事物,並實實在在過活。獨立或依賴,都只是風景的一部分,無須掛心。如此釋懷、坦然,他視之為恩典,儘管有些殘酷,卻如假包換。

中風後,友人說他變得更像個人。他玩味這句話的意思,發現中風其實是一份最好的禮物,它讓他進入心靈層面,卻也找回自己的人性面。而他那本探討老化之書《Still Here》,原本結尾讓他頗為困惑,如今卻因這「不速之客」——中風——而了然於心。他找到一個可以跟讀者分享老化過程的更新觀點:原來「老化」不僅是一種角色,還開啟一個全新的生命,它本身就是「智慧的化身」。

更新的人生體悟

《Still Here》(中譯本《中風阿公的精采人生提案》)出版時,羅摩達斯正逢「人生七十才開始」的階段。當時,他在關愛他的人身旁持續學習,活在當下。

如今,多年過去,對於老化,羅摩達斯又有新的領悟:「我現在已是八旬老翁,愈來愈老,愈來愈接近人生盡頭……現在,我真的準備好讓自己籠罩在樂音中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