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身影9--從小說家出發的現代俠女 洛伊

楊慧莉  |2014.04.12
1599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時代,建設不斷,看似一片榮景,事實上,財富、資源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的現象更甚以往,而且舉世皆然。在印度,有根深柢固的種姓制度撐腰,社會流動更有如一灘死水,讓人動彈不得,女性地位更是不堪設想。然而,亂世中,卻出現了一位現代俠女,不畏強權,頻頻為弱勢者發聲,並以世界公民的身分,針砭時弊,在混沌的世界中為世人點亮一盞心燈。她就是九七年的布克獎得主洛伊。

生命軌跡

從偶像作家到政治行動家

阿蘭達蒂‧洛伊(A r u n d h a t i R o y,1961-)出生於印度東北邊境的山地小鎮西隆,父親是來自孟加拉的印度教信徒,母親為喀拉拉邦的基督徒。兩歲時,洛伊的父母離婚,於是便與弟弟隨母親搬回娘家,在風景秀麗的喀拉拉長大。

成長期間,洛伊與敘利亞裔基督徒社區相處並不融洽,反倒與印度最卑微的「賤民」階級相處愉快。

少小離家闖天下

中學時,洛伊曾就讀英國軍官辦的寄宿學校,愛上跑步,並已辯才無礙。由於父母的婚姻一開始被認為不體面,後來以離婚收場更是恥辱,大人便期許她循規蹈矩,別惹事。大學時,她曾在一所修女經辦的學校,學習當個祕書。後來,她認識了一位在英國出生的印度建築師,開啟她對建築的興趣,於是便轉學到印度德里建築學院,離家時才十六歲。

在德里學院,洛伊學不到她想學的,覺得那裡頂多讓人畢業後當個承包商。畢業展時,她不按規定設計一棟建築,而是寫了一篇論文:《後殖民時期德里的城市發展》,藉此告訴學校她到底學到什麼。

當時,洛伊已脫離家庭,學習自立。因沒錢住學生公寓,她和當時的男友搬進附近貧民區,發現那裡少了大人物,連矯揉做作的東西也省了,卻是一所最好的社會大學,讓她懂得從弱勢者的角度看問題。

處女作一炮而紅

之後,她沒當成建築師,卻將建築的原理運用在寫作上,幫電影和電視寫了一些劇本,因緣際會地認識了獨立電影人克里辛(P r a d i p K r i s h e n),並在對方的電影中擔任女主角。不久,她嫁給這位電影人,住在時尚的大宅裡,並與德里的獨立電影界打成一片,但隨即發現自己與這個由菁英家庭後代主宰的圈子格格不入。

期間,根據女土匪黛薇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土匪女皇》上映,她看了後憤怒不已,因為拍片者濫加強暴戲,不僅讓曾經歷匪幫強暴的女土匪在銀幕上再被強暴一次,還轉移了故事重點。結果,她寫了一篇影評《偉大的印度強暴騙局》表達抗議,但德里電影圈卻把她這種行為視為一種背叛。種種事件最後導致她與克里辛分手。

之後,洛伊暫離公共事務,投注心力於她以英文撰寫的小說《微物之神》,小說於一九九七年甫出版就造成轟動,六個月後還獲得英國文學大獎布克獎的肯定,讓她成為印度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女性。

化身政治行動家

《微物之神》充滿自傳色彩,故事地點就發生在洛伊成長的故鄉——喀拉拉。小說出版後全球售出六百萬本,被譯成四十種文字,還曾獲得美國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青睞,邀約將小說改編成電影,但卻被洛伊一口回絕,因為她認為每個讀者的想像力無價,不該受到電影制式影像的干擾。

儘管一時之間,洛伊成了印度之光、偶像作家,但真正理解小說內容的人卻不敢放手擁抱她,因為裡頭充滿對「種姓制度」的批判,讓上位者不是避重就輕,就是以「有傷風化」的名義加以指控。

事實上,一年後,洛伊也隨即卸下頭上的文學光環,搖身一變成為活躍的政治行動家。十多年來,她以文章和行動積極投入環保、反核武、反核電、反公營事業民營化、反帝國主義戰爭等運動,並捐出獎金用作活動費用,或以小說部分版稅贊助「賤民」階級的作家,讓他們的聲音也能被世界聽見。

二○○二年,洛伊收到蘭南基金會贈予的三十五萬美元獎金,便把這筆獎金捐給印度五十個小型組織;二○○六年,她和朋友成立信託基金,將自己非虛構寫作的全部所得投入,支持印度全國的進步事業。

針砭時弊

社會不公 挺身而出

作為一個現代人,儘管洛伊與我們身處不同國度,但所面臨的問題卻大同小異,因為當資本主義全球化時,弱肉強食的問題也一起全球化了。

種種社會不公讓洛伊捲入多場社會抗爭中,甚至吃上官司,遭到暴民的襲擊。今舉幾場她所捲入的抗議行動,從中可看出當今世界的運作法則,並發現其中的謬誤。

水壩工程:生靈塗炭

一九九九年,印度納馬達河上準備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壩,沿岸居民被迫遷移。當時,洛伊將布克獎約三萬美元的獎金全數捐給「納馬達反水壩組織」,並多次加入受害居民的抗議活動,還因此被捕入獄。後來,印度最高法院批准水壩繼續修建,洛伊因寫下〈更高尚的公益〉一文,批評法院的判決,而被法院以蔑視法庭的罪名起訴,象徵性地入獄一天。BBC電視台還以紀錄片《水壩/時代》拍下洛伊入監前後發生的戲劇情景。出獄後,洛伊以一頭俐落的短髮現身,彷彿脫胎換骨。

事實上,印度水壩工程打從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時代就已開始,只是執政者一直把水壩建設包裝成印度現代化的象徵,讓人民以為會有好日子可過。半個世紀過去,三千多座水壩陸續蓋出,結果灌溉的農地遠不如淹沒的區域,造福了少數從水壩工程中獲益的人,卻讓數千萬民眾因此流離失所,這些人最後多半移往都市,住在暗無天日的貧民窟,自生自滅,而他們卻不會有太多怨言,因為印度種姓制度讓他們自動噤聲,以為這就是他們的「宿命」。

核電外包:全球私有

之後,洛伊又發表〈權力政治〉,批判美國總統布希的大金主恩隆公司(E n r o n)在印度的核電投資案,認為公營事業民營化無異權力集中的變相發展,而政府事實上也無權將用人民納稅錢打造出來的公營事業賣給跨國私人企業。

多年來,打著「全球化」的名義,歐美文化侵入第三世界,食衣住行無所不包,甚至企圖取代當地的特色文化,如無所不在的速食店,想用漢堡取代印度的米食文化。對此,洛伊覺得這些跨國公司的出現無非是想把全球私有化,並指出,諷刺的是,全球化徒有「地球村」的美名,印度仍在發展核武,保衛自己的國家。

占領他國vs.寧可叛國

另外,洛伊也對國家壟斷的民族主義深感絕望,並聲明若反對核武、殺戮和滅亡就代表違反民族主義,那她寧可當個叛國者。

二○一○年,洛伊讓自己變成一場全國性風暴的中心。過去,印度曾經歷四次戰爭,其中有三次是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在一系列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中,洛伊看到幾個十幾歲男孩與軍人對峙的情景,於是公開表示:「克什米爾從來就不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認為,印度這個國家只是一個概念,和巴基斯坦一樣,只是印巴分離的產物;印度儘管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占領他國只是讓自己從一個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洛伊的正義之詞很快就讓本位主義至上的印度人怒火中燒,控告她「反國家」、「反人類」,甚至有烏合之眾向她丟擲石塊,電視台的報導車出現在她身後、家門前,而保守派電視台還特別製作節目,討論是否該以煽動罪逮捕洛伊。

對此,洛伊已見怪不怪。在印度,不管是誰,只要放個話都會置身險境,所以她覺得自己的情況一點也不特別。她認為暴力無所不在,社會良知者可能因說了句公道話而身受磨難、甚至置身於子彈暴力中,但與弱勢民眾所處的飢餓、營養不良或是走投無路的暴力相比,這點危險真的算不了什麼。

俠骨風情

萬物有靈 逍遙獨行

二○一一年,洛伊出版《破裂的共和國》一書,探討印度境內的分裂問題。為此,她到印度中部森林待了兩個多星期,訪問極左游擊隊以及他們的部落聯盟。期間,她躺在滿天星斗的森林裡,感受通體舒暢以及內心的平靜。

其實,洛伊所有的政治抗爭都源於她對大自然的擁護,與她在小說《微物之神》中的主張不謀而合。在《微物之神》這部建基於多神論萬物有靈觀的小說裡,洛伊表達所有的美麗都因物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而起,但這種相互主體性卻遭到以個體為利益的現代化發展破壞。結果,人們的「個體性」無限擴大,無法自拔,也成了各種社會問題的亂源。

對洛伊而言,現代化並非不可取,而是應建立在永續和保護傳統生活方式的基礎上。

在自我與天地間

洛伊種種見義勇為的大膽行徑讓她猶如現代俠女,尤其是她一人做事一人當,因此在天地與自我間,並沒有需要牽掛的人。儘管她曾經有過家庭,至今也與前夫保持良好關係,但她早就知道像她們這種社會運動家並不宜有小孩,因為那會成為一種牽絆,甚至讓無辜的孩子受連累。

洛伊將自己的義行歸功於不凡的成長歷程。過去,她和母親在所居住的社區,就像兩個沒有身分的局外人,沒有傳統家庭裡該有的男人照顧,卻也省去了可能被家暴的風險。鄉人常期待她們愁雲慘霧,一臉哭喪,她們卻反而活得很快樂,讓旁人備覺困擾。最重要的是,沒了男主人的依靠,洛伊甚早學會照顧自己,並在身心上獨立自主。

歡喜出擊終不悔

自從《微物之神》後,洛伊就沒有再寫出第二本小說,因為「外務」纏身,總讓她分身乏術。不過,最近終於有些眉目了,但她不願透露新小說內容。創作過程中,難免又因外務而被打斷,但她已經習慣這種情況了,覺得有些事情既然看到了,就不可能視而不見,於是就會發揮俠女精神再度出擊。

曾有人問洛伊因參與社會運動而失去婚姻、小孩、自己的興趣,會不會覺得很犧牲,她卻回答得瀟灑:「我不會這麼解讀。這是很正面的選擇,我常覺得被愛包圍。當我與同伴一起走入森林時,我們可是一路笑開懷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