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過後,「三月某天會出現超級大月亮,並因而引發更大災難。」,此類的說法喧囂甚上。還有人熱心的整理出歷次出現超級月亮而發生重大災變的巧合事件,把地震後低迷的氣氛弄得更加沉重。幸好那關鍵的一天已經過去,除了利比亞和歐美盟軍的戰事緊張之外,沒有更嚴重的天災降臨。
雖然時值農曆十五,那天的月也沒有特別的大,只不過中夜時分在天氣尚好的夜空,看著圓圓月兒透著白茫茫月暈,有些人大概會覺得有幾分心慌吧││就是不知道這看似平靜的美麗月夜,還會不會有不可預知的事件發生呢!
每一個夜晚,月娘亭亭佇立的地方,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的角落,也是許多人心靈與感情的寄託處。蘇東坡一闕〈水調歌頭〉,藉著月亮的圓好與缺憾,把人世的豐富情感推展到無垠無涯的漠漠有情天。蘇軾的月是空靈的、梳理人心的月。
三島由紀夫的《春雪》中,敘述一個慶賀「夜月」的古老風俗:家裡如有滿十五歲的孩子,在那年農曆八月十七日晚上,要在庭院擺一個盛滿了水的新盆,讓夜月映入水中以做供物,所有的人都安靜無語,齊將目光傾注在夜晚的木盆中,直到一輪圓月投影在水中,每個人才放心的歡呼慶賀--那表示這孩子會一生好運;倘若當天夜空陰沉,這孩子一生將遭逢厄運。三島由紀夫的月,是掌握人生吉凶的深沉而神秘的月。
阿姆斯壯踏上月球土地後,人們原本擔心心中的美麗幻想會隨之破滅,幸好星空仍然燦爛、月兒依舊嬋娟,人們還是喜歡仰望著迷濛的月光、對著溫柔的月娘編織美麗的夢,讓粗鄙的生活與煩躁的心變得細緻而安寧。凡人眼中的月是寧靜的柔情的月。
《八大人覺經》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而脆弱的,面對這個寄居的地球,我們應該更感恩更謙卑更「懂事」--宇宙間萬物萬象畢竟不「都是月亮惹的禍」呀!
也許,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都來關上燈光,讓皎潔的月光從窗口射進屋裡來,在銀白色的光芒中,等待著貝多芬為我們彈一曲《月光曲》,讓每個有月亮的夜晚,都充滿著平靜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