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三醫院手術機器人團隊】薛敏 挑戰醫療技術革命

文/記者帥才 |2019.02.10
3589觀看次
字級
薛敏操作達芬奇機器人。圖/湘雅三醫院提供
2013年薛敏出席「湘雅名醫面對面」演講活動座無虛席,醫生、護士、研究生、住院醫師等近200人聆聽講座。圖/湘雅三醫院提供
薛敏教授團隊利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手術。圖/湘雅三醫院提供
薛敏問候病人身體情況。圖/湘雅三醫院提供

文/記者帥才

機器人手術,指外科醫生遠離手術台操縱機器為患者進行手術,這樣的精準手術,使患者的創傷更小、恢復更快,有人稱機器人手術是第三代外科手術革命。大陸湖南省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就有一支整日與手術機器人為伴的醫療團隊,他們被稱為「微創天使」。

在傳統開刀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之後,醫學外科已進入機器人手術時代。

所謂機器人手術,是指外科醫生遠離手術台操縱機器為患者進行手術。這樣的精準手術,使患者的創傷更小、恢復更快,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醫生的雙手,所以也有人稱機器人手術是第三代外科手術革命。

如今,手術機器人已可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等多個領域運用。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下稱湘雅三醫院),就有一支整日與手術機器人為伴的醫療團隊,他們被稱為「微創天使」。

該院院長張國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湘雅三醫院自二○一五年十月開展湖南省首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以來,到目前,共開展機器人手術二千零五十二台,總數居大陸前列。

直擊機器人手術

近日,在湘雅三醫院手術室內,婦產科主任、湘雅名醫薛敏操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患者實施了一台特殊的手術。

記者穿上和醫護人員一樣的手術服,佩戴好口罩後,進入了手術室。記者看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擁有醫生操作台、手術臂、鏡頭臂和輔助臂、電子螢幕等主要構成部分。薛敏開機登錄後,將手術床和機器人進行定位銜接,消毒後即對患者手術部位打孔。隨後,手術機器人的「手臂」伸入患者腹腔,此時,坐在操作台顯示器前的醫生就可看到患者被放大超過十倍的組織結構。

湘雅三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肖松舒告訴記者,這是一位年輕的陰道癌患者,醫生將利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進行廣泛子宮切除、部分陰道切除和盆腔淋巴結清除手術。

肖松舒說,臨床上原發的陰道癌比較少見,僅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百分之二,儘管發病率不高,但對女性心理及性生活影響較大,因此,近年來在治療上愈來愈重視減少損傷,保留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手術過程中,只見薛敏坐在離手術台一公尺多的操作台,全程操作手術機器人,助手協助更換相關器械。高清的3D成像讓醫生擁有更好的視野,而七個自由度的機械臂動作也讓醫生的操作更為精準。

肖松舒是操作手術機器人的「熟手」。她告訴記者,手術機器人能給外科醫生更好的手術體驗,因為在機器人手術中,外科醫生坐在醫生控制台無菌區外,通過兩個主控制器和七個腳踏控制放大十倍的3D內視鏡等器械,醫生手上的動作被等比例調整,濾除抖動,並精確傳遞至患者身旁的機器臂及器械上。

「手術機器人可以記住每個操控醫生最熟悉的坐姿和體位,使醫生的手術操作更方便、舒適。機器人手術的最大特點是操作精準。由於機械臂上有穩定器,可過濾掉主刀醫生拿刀時不由自主顫動的現象,避免手術意外。同時,患者術後創口僅在一公分左右,僅用創可貼便可覆蓋」 。

肖松舒說,對醫生而言,用手術機器人做手術也是一種解放。以往手術時,醫生往往要在手術台旁長久站立,利用手術機器人,醫生坐著就能實施手術,而醫生與患者的遠程接觸,也避免了醫生交叉感染B型肝炎、愛滋病等的風險。

肖松舒同時強調,機器人手術並不是完全由機器代替醫生來做手術,因為事實上,機器人手術的每一個指令都由醫生發出。

回首機器人引進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就是高級的腹腔鏡系統。一九九○年代初,腹腔鏡微創手術還是新鮮事物。那時的薛敏還是一名主治醫生,在她的印象中,當時她所在的婦科還沒有非常先進的技術。薛敏跟很多年輕人一樣,非常願意學習新鮮事物,她很快注意到剛剛在大陸幾所大醫院開展的腹腔鏡技術。

在薛敏看來,利用腹腔鏡在婦科等領域進行微創手術很有前途,因為創口小,患者恢復更快,一定會受到患者歡迎。於是,一九九○年代初,湘雅三醫院率先在湖南省開展腹腔鏡手術,而薛敏也成為湖南省第一批能熟練運用腹腔鏡進行婦科手術的醫生。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婦科微創技術已經成為湘雅三醫院的一大特色。

薛敏認為,外科手術中新技術從嘗試到普及,往往要經歷一個困難時期,這不僅需要醫生有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還要有掌握新技術的學習能力。

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例,它完全改變了傳統手術的方式,是一場技術革命,但運用先進的機器人來輔助手術的門檻很高。比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操作資質就有國際統一的標準。為此,湘雅三醫院曾組織外科專家和護理人員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和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系統技術培訓,並獲得資格認定證書。

當時年過五旬的薛敏,把培訓視作一次難得的機會。「有人擔心我年齡大了,不能接受新鮮事物,就算學成了也幹不了幾年了,所以並不贊同我去。但是他們錯了,我愛挑戰新鮮事物。我認為,無論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應該敢於挑戰,不被年齡困住。」

薛敏最終爭取到了赴美培訓的機會。學有所成的她和同伴回到湘雅三醫院後,隨即做好開展手術機器人新技術的準備。二○一五年十月,湘雅三醫院成功開展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為一名五十三歲的女性患者進行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此台手術的主刀醫生就是薛敏。其精準、清晰、靈活的操作,讓患者出血量減少,創面更小,恢復時間更短。

「近年來,我們醫院保持著婦科手術機器人台數第一,這得益於患者的信任,也離不開團隊的支持。」薛敏說。

湘雅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何樂業也是醫院派到國外學習機器人手術的骨幹之一,回國後,何樂業成為當地最早利用機器人做外科手術的醫生。何樂業說,手術機器人優點明顯,其立體高清顯示、靈巧穩定、操作精準,使得手術更安全、出血更少、併發症更少,但目前有點遺憾就是缺失觸覺反饋、費用偏高。不過由於減少了出血和術後併發症、縮短了住院時間等,從綜合效益講,反而性價比更高。

微創天使 為患者解憂

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強調,無論何種新手段、新技術,最終目的是為患者解除病痛,讓患者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為患者解憂。薛敏也有一個信念,就是「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要熱愛它,幹好工作,為患者解憂」。

薛敏印象很深的患者是三十二歲的劉女士,自二○○三年早孕人流術後一直沒有懷孕,渴望當母親的她,正準備嘗試做試管嬰兒時,檢查發現患上了宮頸癌,按照常規手術,必須實施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拿到確診結果的劉女士十分無助,她難以接受失去子宮的情況。劉女士慕名找到薛敏,請求薛敏能夠幫助她保留生育功能。

薛敏仔細分析了劉女士的情況,覺得機器人手術有希望保留劉女士的生育功能,幫助劉女士實現當媽媽的願望。「利用手術機器人,我們成功完成了子宮頸廣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成功幫助劉女士保住了子宮。當得知手術成功時,手術室外劉女士的家屬感動得流淚了。」薛敏說。

另一位五十二歲的姜女士是雙腎多發腫瘤患者,得知湘雅三醫院機器人團隊已開展二百多台高難度泌尿外科手術後,姜女士來到該院泌尿外科就診,希望原則上既要徹底切除腫瘤又要盡可能多地保留腎功能。

何樂業綜合分析患者病情後,帶領機器人手術團隊,為姜女士施行了微創手術切除腫瘤,術中採用了零缺血並創面免縫合的新技術,最大限度地為患者保留了腎功能。

還有一位八十二歲的肖爺爺是前列腺癌患者,他找到何樂業,希望能用機器人手術為他切除腫瘤,但又害怕術後煩人的尿失禁。何樂業為老人進行了詳細的術前評估,認為手術會給老人家帶來明顯的好處,決定滿足老人的需求,採用前後入路結合、最大限度保留盆底正常組織結構、保留膀胱頸部等多處改良的手術技巧,手術進展順利,術後出血不到一百毫升。患者術後第一天就能下病床活動,不到一周就出了院。術後兩周,老人恢復良好,舉起大拇指說:「何教授手術真棒,機器人手術創傷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