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身心障礙學生怎麼上體育課?

執筆人:楊玉欣立法委員 |2015.08.14
4189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玉欣立法委員

從小到大我的運動表現都是後段班,跑不快、跳不高,還會跌倒摔跤,時常成為大家揶揄嘲笑的對象,老師及同學們總認為我笨手笨腳動作滑稽,比賽有我參加肯定扯後腿。久而久之,這些不良經驗使我對體育課心生畏懼,只能奉行「閃、躲、飄」原則,盡量逃避體能活動,直到年紀漸長後我才了解,原來自己因為肌肉萎縮症導致下肢無力,其實不適合一般體育課程。

許多身心障礙朋友也有類似成長經驗,當其他同學在球場上揮灑青春汗水,盡情享受運動競技,身心障礙學生卻只能當啦啦隊;也有身障朋友表示,只要全班進行戶外活動課程,自己常被老師指派留下看守教室;部分學校為求省事,讓身障生在體育課時去資源教室或輔導室報到,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奇妙的是,既然有這麼多身心障礙學生沒有好好上體育課,每學期成績單上卻還是會有體育成績,到底老師們如何替身障學生打分數?著實令人費解。

或許有人會問:都已經行動不便,還有必要上體育課嗎?其實身心障礙者跟常人一樣都需要柔軟度、心肺功能與肌耐力訓練,如果長時間缺乏運動,關節會逐漸僵硬,肌肉失去延展性及彈性且逐漸變得無力,所謂「用進廢退」就是這個道理。體育活動不僅能夠促進生理健康,透過活動參與提高自信、增進同儕互動,也具有紓壓、調劑身心、健全人格發展的效果。一般人在求學過程中逐漸習得跑、跳、球技、舞蹈等運動技能,從國小階段便透過體育課培養健康體能,若身心障礙學生無法在學校教育中獲得運動知識,很可能終其一生都缺乏良好運動習慣。

縱然我們都清楚運動所帶來的正面效益,但是身心障礙者到底該怎麼上體育課呢?其實連許多的學校老師都不太清楚。

國內外研究都指出,身心障礙者需要「適應體育教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由體育專業人士評估個案的生理能力及障礙特殊性,將體育活動做個別化的綜合性設計,修正教材、教學模式與硬體環境來符合個案能力。換言之,適應體育的授課者必須同時兼具特殊教育及體育教育兩種專業,才能讓身心障礙學生真正享受運動樂趣,達到適應體育學習效果。

據許多第一線教師反映,他們其實很想帶領身障生上體育課,可是「體育老師不懂特教,特教老師不懂體育」,教師適應體育教學知能不足,擔心造成身障生運動傷害。再加上許多學校缺乏合適的設備器材及教具,活動場所不符無障礙標準,諸多顧慮之下,令老師們難以落實適應體育。上述問題必須從師資培育及在職進修,結合理想硬體設備雙管齊下進行改善。

除此之外,學校召開身障生個別教育計畫(IEP)擬定會議時,應該讓特教老師、體育老師、家長及身障生充分溝通,一方面可以保障學生的運動需求及適應體育教育被落實,另一方面可以讓老師們在得到家長認可的前提下,放心地讓身障生進行體能活動。

長遠來看,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體育活動,落實身心障礙學生適應體育教育,其實具有「防微杜漸」的效果,可以促進障礙者身心靈健康,延後失能發生年齡,讓障礙者擁有更好的生命品質,也能減少健保及長照支出。

有鑒於此,政府若能投入更多資源推動適應體育,協助身心障礙者養成運動習慣,無疑是非常划算的政策投資。期盼教育部相關單位能夠正視身心障礙學生運動需求,盡快針對教育現場適應體育推動困難之處提出具體改善方案,讓身心障礙學生也能和常人一樣馳騁於運動場,揮灑青春汗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