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讓回家的路更順遂:淺談精神疾病社區照護

執筆人:楊玉欣立法委員 |2015.03.13
423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玉欣立法委員

今年春節假期中,熟識多年的親友至家中拜訪,大夥共同閒話家常,分享各自近況,言談間提及一位多年未曾露面的親友,頓時喚起眾人塵封已久的回憶。一位親友想起小時候每當課業遭遇困難,經常向那位「大哥哥」求救,尤其是繁瑣難解的數學習題,大哥哥信手拈來兩三下便算出答案,每次解題時那份自信與從容,讓他成為小孩們心目中的偶像。這位外表出眾、品學兼優的大哥哥,在求學過程中出類拔萃,從國內頂尖學府畢業後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當時,所有親友都認為他一定會成為優秀學者。

令人意外的是,大哥哥赴美數年後突然中斷學術之路,既未順利取得學位,回國後也不再與親朋好友聯絡,從此缺席每次聚會。直到許多年以後,親友們才逐漸得知他不幸罹患精神疾病,斷斷續續地接受治療,但是病情未能好轉,旁人難以親近。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台灣社會所在多有。精神疾病治療上有其獨特困難,患者容易受病情影響判斷能力,病識感低落,難以察覺自身異常狀況;病患常常拒絕就醫、不遵醫囑而延誤治療時程,導致病情逐漸惡化;更有甚者,精神病患因不可抗拒因素,壓力耐受性較差,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即使病人已接受醫療,出院後仍面臨功能退化、人際關係惡化、社會適應困難等挑戰,若缺乏完善的追蹤及照護服務,精神疾病可能再次復發。

歐美國家自一九七○年代「去機構化運動」之後,積極建置精神疾病社區照護資源,透過各種創新服務模式,例如定期追蹤、主動訪視、外展醫療團隊及設置社區復健機構,協助患者於一般環境中正常生活。相較歐美先進國家,我國精神疾病照護體系典範轉移進展緩慢,無論照護資源、專業人力分布、專業人員培訓仍以醫院為主體,導致國內精神病患住院天數遠高於歐美國家,而且嚴重缺乏針對病患出院後所需要的照護規畫,這是目前台灣精神衛生體系急需改善之處。

多年來國內精神病患傷人事件時有所聞,這些悲劇經媒體報導後,往往加深民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負面印象。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遵醫囑、未規律接受治療,在精神狀況欠佳下可能會出現激烈行為,然而,國內精神疾病社區照護資源不足,病患家庭必須承擔主要照顧責任,家庭照顧者因缺乏外部協助、照護技巧不足、長期照顧壓力下與病患爆發衝突,這些因素也是悲劇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正視精神病患的照護需求,重新檢討精神衛生體系資源配置,充裕社區照護及復健資源,並且提供家庭照顧者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衛政單位應該針對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積極推動外展服務模式,由專業醫療團隊主動到病患家中訪視,建立互相信賴的醫病關係,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識感,協助其規律地接受治療。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社政單位能夠落實「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服務辦法」中明定的生活重建與日間照護服務,積極開辦日間作業設施、同儕團體聚會、生活技能訓練、社交及人際關係訓練等各種可以提升精神病患社會適應能力的服務方案。

唯有改善國內精神疾病醫療模式及照護品質,提供充分的支持性服務,協助精神疾病患者於家庭、社區環境中自立生活,才能減輕照顧者的沉重負擔,避免悲劇事件一再發生。有人比喻,精神疾病患者彷彿身陷於一座龐大的心靈迷宮之中,四處奔走尋找,卻總是找不到出口。我們未必能成為那盞引路明燈,帶領病人順利從迷宮走出來,至少可透過集體社會的力量改善通往正確出口的路標,幫助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