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創成功基因明華園三本精神掌握脈動

郭士榛 |2016.05.28
3697觀看次
字級
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圖/明華園提供
不會唱歌仔戲的陳勝福,掌管這龐大的家族劇團,至今已四十年。圖/明華園提供
《散戲》改編自作家洪醒夫得獎短篇小說,由孫翠鳳和女兒陳昭婷、嫡傳弟子李郁真主演。圖/明華園提供
探索文創成功基因明華園三本精神掌握脈動圖/明華園提供
探索文創成功基因明華園三本精神掌握脈動圖/明華園提供
探索文創成功基因明華園三本精神掌握脈動圖/明華園提供
探索文創成功基因明華園三本精神掌握脈動圖/明華園提供
探索文創成功基因明華園三本精神掌握脈動圖/明華園提供

文/郭士榛 圖/明華園提供

在素有「傳統戲劇界魔術師」之稱的陳勝福帶領下,堅持本能、本行、本錢的「三本精神」,讓高齡87歲的明華園仍保有年輕活力,未來他們將融合「創意、創新、創造」,打造具有台灣精神的品牌,讓文化創意產業立體化。

走在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五號出口的迴廊,只見二十多名陸客圍在明華園歌仔戲《四兩皇后》的看板邊,大家輪流和看板上明華園戲劇家族成員——無敵小生孫翠鳳、當家花旦鄭雅升,以及第一丑角陳勝在拍照留念。陸客表示,他們在福州、廈門都看過明華園的演出,「非常好看」,來台旅遊能和心中偶像合照很開心,即使只是看板上的照片。

由此可知,明華園不但在國內受到民眾喜歡,聲名早已遠播海外,戲劇總團團長陳勝福指出,他是從藝術內涵提升、產業環境改造、觀眾經營拓展三大層面,帶領台灣的本土藝術產業。

執行力慢 無法掌握先機

明華園由老團長陳明吉於一九二九年創立,至今已有八十七年歷史,當年才三十出頭的陳勝福,因擁有經營管理的頭腦,雖不會唱歌仔戲,仍被父親看重,囑他掌管這龐大的家族劇團,至今已四十年。

在陳勝福帶領下,明華園仍保有年輕活力,並擁有「品牌」與「產品」兩大優勢,累積龐大市場能量。陳勝福說:「戲好是傳統藝術基本要素,我所想的,不是只有明華園獨大,而是要推廣多戲多人看,市場才會做大,讓市場更健全。」

接掌明華園總團以來,他隨時掌握社會脈動,勇於創新,將傳統歌仔戲融入現代劇場,以實驗劇場和電影分場的節奏,結合音樂、戲劇、舞蹈、民俗、美術、聲光等元素,在欣賞傳統戲劇的同時,也是一場魔幻、特技的聲光秀。「對於明華園的未來藍圖,透過品質、行銷、推廣、公益形成,但都脫離不了與傳統戲劇的關係。」陳勝福說。

當初,陳勝福接掌明華園時,曾說「有一天,一定要讓明華園三個字變成值錢的金字招牌」,但品牌經營並非一蹴可及,要由點、線、面去鋪陳,需要時間醞釀,過程中,要懂得掌握先機,也要能做即時的危機處理。

他感慨指出,台灣有創意、有技術,唯一缺點就是執行力太慢,不懂得掌握先機。早在台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前,陳勝福就計畫在高雄愛河旁建劇場演「定目劇」,他將此概念推介給前總統李登輝,得到「高雄愛河邊市政府要蓋傳藝中心」的回覆,但當時高雄民眾抗議,他們要蓋金融大樓,結果傳藝中心遷至宜蘭興建,二十年來早已成為台灣傳統藝術最具代表的園區。

引領兩岸 龍珠發光發熱

最讓陳勝福扼腕的是,距他提出高雄愛河建造定目劇場建議後不到十年,大陸導演張藝謀就在麗江、西湖、海南島等地成功打造「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的定目劇,引領大陸表演藝術文創產業更精采的發展。陳勝福表示,大陸是想好了就去做,抓住了時機。

過去曾有大陸官員對陳勝福說:「若說大陸是一條巨龍,台灣就是鳳。」他臨機應變回應:「大陸是一條巨龍,但台灣不是鳳,而是一顆可以引領兩岸三地傳統文化傳承的龍珠。」如何讓這顆龍珠發光發熱,進而孕育文創產業,陳勝福認為,這將考驗著明華園下一個八十七年。

他回想明華園第一次開啟海峽兩岸文化首航,是一九九○年於眾多藝術團隊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代表台灣赴北京參加第十一屆「亞運藝術節」的表演藝術團體,並以《濟公活佛》一劇成為亞運藝術節的焦點。陳勝福表示,行前國內就先有許多質疑,認為明華園講台語,大陸人聽不懂,陳勝福以參加亞運藝術節有南韓、日本、印度等,那麼大陸人不也聽不懂?暫且化解了質疑聲浪。

「但事情並非就此順利。」陳勝福說,當時海峽兩岸分隔四十年,還未曾開放交流,明華園到了大陸竟面臨無劇場可演出、也不能開記者會和宣傳的窘境,陳勝福於是展現靈活的應變能力一一解決。他主動找大陸主辦單位談判,結果得以在新蓋的中日世紀劇場演出,更力邀大陸藝術界名家及學者,以請益為由,吸引大批媒體前來報導,順利開成記者會。至於不能發傳單,陳勝福也以擺放在劇場讓觀眾自己拿,解決了難題。

二○○四年,明華園的《超炫白蛇傳》在兩廳院首演造成轟動,之後每年應邀到各地演出,二○一○年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受邀至上海、鎮江演出,更受到大陸民眾歡迎。陳勝福說,上海演出吸引三萬名觀眾,而鎮江演出則是在長江岸邊搭舞台,直接引長江水演出《水漫金山寺》一段,吸引五萬名觀眾。

美感故事 讓文創立體化

目前是文化部遴選為「國際扶植團隊」五大台灣品牌團隊之一的明華園,在陳勝福堅持本能、本行、本錢的「三本精神」領導下,明華園的表現高潮迭起。陳勝福表示,明華園將融合「創意、創新、創造」與「生產、生活、生態」等人文訴求,打造出具有台灣精神的品牌與產業,並將傳統戲劇的美感、價值與故事串連,讓文化創意產業立體化,成為摸得到、看得懂的文創作品,並藉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談人才傳承 有心做認真做就對了

十年前,陳勝福曾有意建立一座涵蓋藝術學校、表演劇場、遊樂設施的文化園區,當時他著眼的就是人才培育及定點演出。陳勝福指出,今年年底明華園將在北、中、南各地創建藝術學校和園區,他的想法很簡單,將表演藝術產業化,讓一齣作品可以長久演下去。

陳勝福是產業界公認最擅長培養明星的幕後推手,過去二十年,他在培植藝文觀眾的同時,也花二十年進行專業人才的養成。

眾所周知,明華園是以全家族的投入而成。近年,第三代開始嶄露頭角,孫翠鳳的兩個女兒:陳昭婷專攻旦角、陳昭賢創立以傳統戲劇說故事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嫡傳弟子李郁真、第三代武生陳子豪等都相當亮眼。因此,明華園由首席編導陳勝國從去年的《么嘍正傳》開始,為這些年輕演員量身打造新作,今年的《流星》則讓新生代展現明華園人才傳承的實績。

「三十年來,我一直努力把人才留在產業裡,看到有些培養多年的科班畢業生,卻沒有真正進入民間產業,歌仔戲團苦於人才斷層的窘境,真心覺得可惜。但我們沒有教育資源,只能用隨團帶藝的方式讓人才繼續傳承下去」,幸好這幾年有愈來愈多來自科班、非科班,或是其他傳統戲劇、舞蹈等成員加入,讓他稍感欣慰。

對於有心從事傳統表演藝術工作的年輕人,陳勝福提供一個建議:「認真做就對了」,他認為,不管哪個行業,能認真看待自己工作的人,就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能讓別人尊重你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談勇於創新 甩開對手就是無敵手

明華園在同行之中向來是改革創新的先鋒,陳勝福說,對於改革,他掌握了重要原則,就是以「傳統戲劇」為核心,他豪氣地說,改革創新一定會遭致批評,甩開對手就是無敵手。

像是引進國樂團做為舞台的伴奏,剛開始時,演員與樂團互看不順眼,資深演員不願配合,如今所有歌仔戲和其他傳統戲劇,競相採用國樂團,讓國樂畢業生有更多的就業選擇,也幫國家解決國樂畢業生的出路問題。

明華園更堅持自創劇本,塑造獨一無二品牌風格;在視覺效果上,採用電影手法,舞台上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畫面,演出兩條劇情發展,像看電影一樣緊湊精采。陳勝福很驕傲地說,諸如此類曾引發同行批評、無法接受,用各種方式質疑的突破和創新,現在反而成為各劇團的創新重點。

然而,更讓國外劇團不可思議的是,明華園可以在不暗燈、不落幕的演出同時,巧妙的換景。陳勝福得意地說,四十年前在劇場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明華園就已經有一個「場跟場的換景不能超過八秒鐘」的默契。拜現代科技之賜,現在明華園的演出更能一邊換景一邊演出,達到零秒差。

陳勝福指出,一般看戲觀眾往往因看字幕,而無法專心看表演,現在明華園的字幕會隨著演員的口白有表情、會說話,觀眾看戲時不超過十二度轉頭,可以專心看戲,又可以看清楚字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