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朱札記】 台灣第一家 雕版印書坊──松雲軒

文/黃議震 |2024.03.21
8332觀看次
字級
松雲軒於一八四一年(清道光辛丑年即道光二十一年)出版《金剛經註講》之「說法圖及護法金剛像」。圖/黃議震
松雲軒於一八六一年(清咸豐辛酉年即咸豐十一年)出版的《誦經靈驗圖說》。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版本學」,在台灣一向不是熱門的學問,若干大學裡為數不多的版本學者,近年較常發表的研究成果亦多著重傳統範疇,對台灣早期刊刻相對著墨不多。

當然,若與他處相較,台灣書籍的出版起步不算太早,即使從現今所知最早的台灣出版品──現存於英國牛津大學的《大明中興永曆二十五年大統曆》,這部鄭氏王朝在一六七一年頒布的大統曆,距今不過三百五十三年。

清代台灣的出版業發展,初期,從文稿送至中國內地刊刻、印刷,而至內地刊刻版木台灣印刷,再至募工渡海來台雕版刊刻、印刷,而後發展為在台成立印書坊,培植刻工、印工自立出版,連橫的《雅言》亦曾提及台灣早期出版形勢:「活版未興以前,台之印書,多在泉、 廈刊行。府、縣各誌,則募工來刻,故版藏台灣。」

儘管連橫《雅言》陳言如是,然而台灣第一家可考的印書館──「松雲軒」,卻誕生於台灣「活版未興以前」,是一家從培植刻工、印工到自立出版的印書館,為六品縣學佾生盧崇玉於道光初年(亦有一說可能為嘉慶年間)於台南陳氏宗祠陳德聚堂附近成立。

在圖書流通不易的年代,「抄書」無疑是傳播知識的重要方式,雖說圖書經由印刷技術得以讓知識廣泛流傳,但松雲軒成立初期,紙張、版木大多仍須仰賴輸入,因環境所致台灣在清代時期抄書風氣依舊,島內漢文圖書銷售主要來源仍是泉、 廈居多。

所幸松雲軒在經驗積累中不斷滋長,連橫筆下書及台灣出版歷史時嘉許其「紙墨俱佳,不遜泉、廈」(《雅言》)。從現存台灣公、私庋藏松雲軒出版品來看,其曾出版經文、善書、 詩文集、童蒙讀本、科考範文、輿圖、籤詩等,諸如《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彌陀經》、《玉曆鈔傳警世》、《急救良方》、《千金譜》、《澄懷園唱和集》等,品類繁多。

松雲軒至日治盧乙一代,因台南西來庵事件,盧乙以印刷善書《高王真經》、《北斗經》、《志公祖書》等,幫助余清芳宣揚抗日,而遭株連。

一九一五年盧乙被捕,同年,於獄中撒手人寰,盧家自此家道敗落,盧乙之妻在無人敢雇用下迫於無奈改以「洗濯業」維生,甚至鬻女,後為將孤子養育成人,不得已攜子改嫁。

此外,松雲軒轉讓給昌仁堂黃來成的書版,則在一九四五年毀於二戰台南轟炸。



附:一九九七年,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閣樓,發現二百八十六片印刷雕版,經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研究,發現其中《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雕版為「松雲軒」僅存文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