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朱札記】第一本台灣人主編的台灣民間文學集 ──《臺灣民間文學集》

文/黃議震 |2023.12.28
12172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日之「再版」,第二二八頁與版權頁之間,可見貼近書背處仍殘存「削去」後一公分左右的二十多頁內頁。圖/黃議震
陳澄波為李獻璋繪製、設計書封的《臺灣民間文學集》,是第一本台灣人主編的台灣民間文學集,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三日初版,本書為同年七月二十日再版之毛邊本。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立石鐵臣曾為楊雲萍第一本詩集《山河》裝幀設計、竹久夢二亦曾為自著《戀愛秘語》盡心裝幀、張愛玲與黃春明則分別為自己第一本散文集《流言》、《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書封作畫,這樣竭盡所能地為作品付梓盛裝的書籍,儼然成為一件可邊閱讀邊欣賞的藝術作品。

高妙的裝幀設計將書的核心內涵部分揭露,就像剖瓜一瓣,瓜的成色、香氣無不顯露,令人垂涎。

陳澄波為李獻璋繪製、設計書封的《臺灣民間文學集》即為如是,其內外俱佳,恰如色澤飽滿、瓜瓤如蜜的特秀品麝香哈密瓜。然而這馥郁果香,一如預期招來蜂蝶,讚美與風波亦紛至沓來。

一九三六年,第一本台灣人主編之台灣民間文學集──《臺灣民間文學集》由李獻璋編著、台灣文藝協會出版發行,賴和在序裡開宗明義寫道「獻璋君在搜集民間文學的這事一經傳出,就引起了不少爭論,從事無用的非難,助長迷信的攻擊,使得他忙於辯解……」賴和這篇序寫於出版的前一年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當時賴和與李獻璋恐怕沒料到一九三六年還會迎來一場更大的波瀾。

這事端起因於《臺灣民間文學集》收錄了署名「守愚」的〈壽至公堂〉一文,作者楊守愚追記清代官方借霧峰林家林文明與人田產疑雲而設局成案,其中牽涉台灣當時複雜、積年的權利與利益糾葛,這樁歷史大案林家四次京控,方告終結。楊守愚基於保存民間觀點,而將「拜聽過十多個老者的講述」的這件歷史大案整理成文。

李獻璋收到此文後,將這篇文章低調地編輯於書中最末,儘管如此,此書出版後,依舊引起當事者家族後代的關切,霧峰林家由林幼春出面交涉,在楊守愚的日記裡紀錄了李獻璋、楊逵與葉陶夫婦為此事奔波、斡旋,幾經周折,李獻璋最終同意林幼春提出以補償金協商「削去」該文。

不少專文談到此書,大致為: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三日之「初版」,林家出資削去〈壽至公堂〉,同年七月二十日「再版」時「抽去」重印,書中僅目錄仍存篇名、作者、頁碼:「壽至公堂(彰化)……守愚……二二九」,讀到此論,不禁對此記述感到好奇,因而萌生探尋「再版」解惑。

去年,覓得此書「再版」時,第一時間翻開書末,果然如同預料,第二二八頁與版權頁之間,可見貼近書背處仍殘存一公分左右的二十多頁內頁爽利的刀削痕跡,可知「再版」依舊為「削去」而非「抽去」〈壽至公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