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 豆腐塊文章

文/林念慈 |2023.09.04
955觀看次
字級

文/林念慈

豆腐味淡,質地細緻,兼容人間百味,可拌炒、可煎炸、可燜滷、可紅燒、可煮湯……為賓、為主俱佳;但總有人見其柔弱可欺,便來占便宜、吃豆腐,它還是一清如水,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

或許豆腐本非俗物,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熱衷於煉丹之術,無意間將石膏混入豆漿中,歪打正著而成,是誤會,亦是仙緣,難怪白豆腐總有飄然出塵之感;後世以劉安國曆生日九月十五號為「豆腐節」,儘管已不可考,但依然感恩先人的「發明」,才有此美味。千百年來,石磨轉動的不只是黃豆,而是流淌的歲月。

明代文人蘇平曾經描述豆腐的製作過程,其〈詠豆腐〉詩云:「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退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罐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箇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詩人以「磨、滾、浸、剖」等動詞,生動道出黃豆歷經磨鍊成為豆汁,之後過濾,與鹽滷產生反應而凝固,最終剖成豆腐塊的一生;即便繁複瑣碎,也終要去蕪存菁,只留下純淨的本質,所以能懂得真滋味者,並非饕客,而是修道之人。

我算不上美食家,亦非僧非道,品不出天地精華,只覺那是溫柔的家常滋味。鼻尖散溢著焦香與醬油香,我循著氣味而去,是兒時餐桌上的那盤煎豆腐,我最愛用剩餘的醬汁和碎豆腐拌飯,至今口齒留香;在獨居的冬日裡,我會將嫩豆腐切成小丁,煮一碗味噌湯,最後再加點海帶芽,豆腐的白、裙帶菜的黑,合起來就是一道視覺饗宴,而吃在嘴裡、綿軟在心底的,是一個人的寂靜與歡喜。

這些年在外生活,想念的是母親的豆腐,最怕的是母女拌嘴的刀子嘴。難得放假,常說著說著鍋子就熱了,也分不清是鍋鏟聲還是言語間的刀光劍影,親近者最知痛點,出口成傷;我並不想把假期燒焦,而母親一回頭就說家人沒有隔夜仇,那意思是再一次原諒我,我也自知得把嘴上的利刃丟掉,換個好看的盤子,盛裝那豆腐般、柔軟而易碎的慈母心。

報上的雜文稱「豆腐塊」,如此說來我也是「賣豆腐」的人,一樣嘔心瀝血,只是職人磨的是豆,文人磨的是腦力;我從昔日的看報人,成為撰寫報紙專欄的人,您問我箇中滋味?想想有這一隅可安身心,唯俯首感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