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脆若離雪甘如蜜

文/林念慈 |2024.02.19
404觀看次
字級
圖/sajjan kumar

文/林念慈

魯迅〈秋夜〉:「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有些人說是「病句」,直說有兩棵樹就行了,殊不知棗樹與棗樹間別有深意,若不細品,難免會「囫圇吞棗」。

棗與桃、李、杏、栗並稱「五果」,也確實出現得「早」,《詩經》已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之語,此指中國棗,即紅棗,為落葉果樹,與我們常見的印度棗同屬不同種;而印度棗俗稱棗子、蜜棗,嘗起來有青蘋果的脆、梨子的甜,以及棗子本身的味道,故說:「一棗三味。」

棗為佳木,不與桃李相爭,耐鹽鹼、耐乾旱,生命力強大無比,白居易稱其「輪軸之材」,王安石更盛讚:「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棗木堪用,棗實甜脆,棗花卻很小,小到幾乎被略過,像某些不為人知的心事。宋代詩人王溥調侃牡丹花,雖雍容華貴,但開完花也不過徒留空枝,反觀棗花「最小能結實」;人習慣了彼此較勁,植物卻很純粹,棗花與牡丹只是各盡其分,它們在風中微微搖曳,像是在給對方加油鼓勁。

相傳宋朝時,有位老婦人在家門口種了兩棵棗樹,雲遊的道人向她化緣,婦人慷慨好施,請他自行摘採,要多少都可以;道長摘了十幾顆後,將佩帶的小葫蘆繫在枝頭上,並對老婦人說:「您善有善報,明年此時,樹上會結滿葫蘆形的棗子,可以賣出比現在高三倍的價錢。」隔年,大家都爭先以高價購買這些特別的棗子,老婦人才明白,自己遇到了仙人。

仙人難得,而我遇見了好人,足矣。

高老師是我小學四年級的導師,僅帶了我一年,卻結下幾十年的師生之誼。老師雲遊四海,而我在屋裡寫作、寫信,分享生活,那些年他寄來的明信片,就是我的「世界之窗」,信中的鼓勵如春風化雨,陪伴我成長;後來老師喜獲最佳「旅伴」,師母來自甜蜜之鄉,於是每年此時,我都有幸得到一箱蜜棗,那滋味正如西晉傅玄〈棗賦〉形容:「脆若離雪,甘如含蜜。」

有一年老師先「打預防針」,告知天候不佳,棗子可能不太甜,顯然把我當作孩子,忘了昔日嗜糖、不知愁的學童,早已是哀樂中年。人生百態,又豈止三味?但感謝有這麼一個人,記得我兒時的模樣,並年年捎來生命的甜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