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滿洲外長謝介石

文/王文隆 |2021.10.20
4117觀看次
字級
謝介石(前排左二)曾為滿洲國第一任外交總長,是當時台灣人在滿洲國內層級最高的官員。圖為滿州國政要。圖 / 維基百科

文/王文隆

中國現代史上,有兩個介石,一個是蔣介石,他是浙江奉化人,是中國國民黨的總裁,也是中華民國行憲之後的第一任總統。另一個是謝介石,是台灣新竹人,曾經在滿洲國當上了第一任的外交總長,是當時台灣人在滿洲國內層級最高的官員。

謝介石出生於清光緒四年(一八七八)的竹塹城南門一帶,上過私塾,天資聰穎,被譽為神童。清廷簽署《馬關條約》割台之後,他到了新竹國語傳習所學習日文,畢業之後在專收台灣人就學的公學校任教,數月後,轉任通譯,同時在辯護士山口義章辦事處工作。

或因書法寫得好,也因言語溝通無礙,謝介石頗受新竹知事新井勉之推重,爾後轉往東京,任東洋協會學校台灣語講師,同時就讀於明治大學,在此結識了張勳的兒子。

光緒末年,謝介石西渡中國大陸,在吉林都督府擔任顧問。民國建立之後,他轉往天津,並於一九一六年放棄日本籍,加入中華民國國籍。因為參與一九一七年張勳主導的溥儀復辟,與溥儀有了接觸,事敗之後,避居天津日本租界,直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才又轉往中國東北,擔任吉林交涉署署長。

1935年,偽滿國皇帝溥儀訪問日本,由昭和天皇陪同在東京代代木練兵場閱兵式檢閱日本陸軍。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滿洲國於一九三二年成立之後,謝介石將國籍改為滿洲國國籍,升任外交總長、協和會事務局長,成為溥儀與日人之間的橋梁,並代表滿洲國前往日本報聘,擔任日本承認滿洲國的答禮使。

一九三五年十月間,台灣總督府在台北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謝介石代表滿洲國皇帝溥儀來台出席,台灣總督中川健藏以國賓之禮相待,這成了謝介石衣錦還鄉之旅,他不僅上了廣播電台,用流利的閩南話發表〈敬告台灣同胞〉的演講,還鼓舞了許多台灣人前往滿洲國,激起一片台灣人「闖關東」的風潮。

1938年,首批日人組建的「滿蒙開拓團青少年義勇軍」,在由日本駛往大連的船上合影。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前往滿洲國謀職者有之,前往滿洲國求學者有之,算一算有上千人,許多台灣人在此擔任公職或是行醫,社會地位比在台灣來得高,收入相對也有顯著提升。溥儀的御醫黃子正、著名作家鍾理和、音樂家楊三郎和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滿洲國,追求新生活。

謝介石回到滿州國後,復受派為滿州國駐日大使,駐節東京,直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謝介石不願再為日本人做政治工作,選擇退隱,遷居北平,日本人數度請其出山都遭拒絕。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日本敗戰投降,台灣惠於國民政府堅持收回的決定,使台灣籍民(日本國籍)從戰敗國國民一變成為戰勝國國民,不僅不受漢奸審判,還能享受戰勝國待遇。然因謝介石已轉入中華民國籍,因此在戰爭結束後,遭漢奸罪名逮捕,送往北平草籃子監獄關押兩年之久,直到中共奪下北平之後才被釋放。

1946年,溥儀以證人身分出席東京戰犯法庭,為日軍侵略中國作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重獲自由的謝介石,因為兩岸的政治分隔,再也回不了故鄉台灣,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因病在北京東城區船板胡同的家中過世,享年七十六歲。

謝介石的一生歷經了清帝國、日本帝國、中華民國、滿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同階段,從台灣,到日本,再到華北與中國東北。

由於抗戰的緣故,許多曾有滿洲經歷的人,多掩藏不言。現在,已經有許多歷史學家開始挖掘台灣人在滿洲的過去,也有名為《台灣人在滿洲國》的紀錄片問世,記錄著這一段曾被刻意埋藏的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