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 面對自我 讓生命圓滿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2021.06.09
1453觀看次
字級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阿玉來信:

我今年七十來歲,老公因為失智住進機構,兒女也都不在身邊,女兒甚至不願意回家來看看我,時常覺得人生好孤單。身邊沒幾個可以交心的人,很多朋友也都過世了,不知道人生的重心在哪裡,就這樣一天過一天,只慶幸自己還有一點錢不會餓死。有時候想想,活到現在這個樣子實在很悲哀。



趙曉怡社工師(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社工師)回覆:

親愛的阿玉,收到您的來信時,從字裡行間,似乎能看見您獨自穿梭在人群裡的身影。度過了大半年歲,原本以為能與另一半共老,但老伴進了失智機構,子女也無法陪伴您,而擁有七十多年人生經歷的您,仍然不停止地思考著人生的意義。

不只是阿玉您,我們年輕時,總以為凡事只要努力就有收穫,但經歷過歲月的風霜後,才愈來愈發覺生命的「有限」。原本我們以為,夢想與期待的生活、人際關係、工作等等,皆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驀然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又有哪些真的能隨心所欲?您表示,沒有孩子、沒有老公、沒有朋友在身邊,自己活得很悲哀,我想,這些心情的投射,背後定有可依循的規則,反映的是我們自己的狀態。

其實,人生常常是寂寞的,我們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終究也得一個人離開世界。如果寂寞是日常,我們回頭想想,到底為何寂寞讓我們感到痛苦?究竟當母親、太太的價值在哪裡?是需要家人時時噓寒問暖、掛念著我?還是家人能了解我的需要?如果家人做到我說的掛念、關心,也常感謝我的付出,我們就真的能獲得平靜圓滿嗎?還是,又會開始再找這個那個要求對方滿足自己?

我想,有人可以說到我們心坎裡,真正走進我們的心,確實是很溫暖的事情,只是,一個人要了解另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我們都有被人了解的需求,但回過頭來,我們總得問問自己,這些情緒背後到底在訴說些什麼?

觀察自己,當周遭發生什麼事情時,會讓自己的情緒產生波動?然後貼近自己一些,好好看看自己想要什麼?害怕些什麼?那些「想要」跟「害怕」,真的有必要讓你用如此大的力氣,去生氣、悲傷、沮喪、自責、快樂、興奮嗎?如果不需要花如此大的力氣表達情緒,那麼,我們為什麼又總是無法自拔地陷入其中呢?

原來,我們的感受和情緒,大多如《心經》裡的顛倒夢想,真假難辨、虛實不分。但如果我們能直接面對自己的渴望,承認我們有渴望,也承認自己跟他人的有限性,就能自在地接受由自己來照顧自己,不需要透過別人就能自我滿足,溫柔地面對自己內在的需求。

而當我們能體驗到與自己相處的充實感,就不會總是跟別人要這個要那個了,因為生命已圓滿,無須再透過外在證明自己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