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糧食危機與糧食自給

 |2019.06.28
2133觀看次
字級

氣候劇烈變遷,乾旱、洪水、颶風、颱風、煌災等自然災害頻仍,森林砍伐、表土流失、工業與服務業開發、住宅區擴大,使可耕地大幅縮減;農業勞動力欠缺,與耕種成本過高;使全球糧食減產。

近半世紀以來,由於工業及服務業的發展,少子女化缺少農業勞動力的補充,使我國的農業沒落,糧食自給率急速減低,形成糧食危機。

以日本為例,目前人口約一億二千六百萬人,農業人口約一百六十萬人,其中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近七成,嚴重老化,農業生產力偏低,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點五左右,目前的糧食自給率約為百分之三十六。台灣的情況與日本相似,糧食自給率較日本低,約占百分三十,缺糧的情況更為嚴峻。

除了氣候變遷、耕地縮小、勞動力不足等原因外,國際關係變幻莫測,貿易障礙,關稅阻絕,供應困難,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危機,使糧食戰爭隨時可能爆發。為了預防及緩解糧食危機,保障人民的生存權,促進國家的安全,政府與人民都要早日警醒,預做準備。

一、創制法律與決定政策。為了確保糧食的安全供應,提升糧食自給率,宜先制定如《糧食教育法》,《農村振興法》,《農業基本法》,並修訂現行各種有關農業、農村、農糧進出口貿易、運送、農地利用、農民補助、農產加工、農業金融、農業保險等相關的法令規定,期能適合於時代之需要。

二、以提升糧食自給率為目標。為了能保障國人糧食供應,穩定糧食來源與價格,應制定逐步提升糧食自給率之目標。以目前我國之糧食自給率,無論以重量、熱量計算,均低於百分之三十。受限於農業勞動力、生產力、農業所得、農業用地、食品加工、食品安全等諸多條件之限制,難以加速提高。唯應至少逐年提高百分之二,期於十年後的二○三○年達到百分之五十。

三、善用農業資源提高農產量值。農業生產最主要的是農地,以種種不同名義,農舍、校地工業區、住宅都市計畫、道路等理由侵占的農地,應嚴格限制;對於廢耕地應輔助其恢復生產,如實施所得補貼,推廣機械化,鼓勵半農生活,改良品種與耕作技術,發展畜牧及水產等,俾使食品來源多樣化。

四、鼓勵消費在地生產之糧食產品。近年國人之食品消費,不但大宗物資如大豆、小麥、牛奶、肉類、糖、茶、可可、魚蝦水產品仰賴進口;連點心、糖果等亦崇尚外來品。應鼓勵消費者使用在地生產的食糧及加工品。兼可降低倉儲、運輸、貿易成本等費用,增進生產與消費雙方之權益。

五、減少進口糧食危害,改善國人飲食習慣。近年常見進口糧食含有農藥殘留及有害健康添加物,令消費者健康遭到傷害及心理上產生恐懼。進口之速食品、點心其所含熱量過高,尤其是兒童習於食用,導致發育過早,易致肥胖和成人的文明病。宜從國民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宣導等多方著手。

六、尋求合作團體共同推動食安教育。鼓勵採用在地食材,發展食安與健康教育,係全民的共同責任,單靠法律的規定,徒法不足以自行;亦不能只靠官員的依法遵行,而須喚起全民意識。尋找消費者組織、環境保護團體、農民團體、婦女團體、社區發展組織,尤其是媒體的協力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