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33

星雲大師 |2018.11.20
1810觀看次
字級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圖/資料照片
石雕小沙彌。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弘法系列 24

●四攝法的管理

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同心,得心就會得人,還愁沒有助緣、助力嗎?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個法門,能攝受人間的因緣,攝受眾人來歸,就如磁鐵一般,會讓人向你靠近。因此,「四攝法」在管理學裡,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所謂「四攝法」,就是四種攝受他人,讓對方與我有共同緣分、共同理念,可以共同往來的方法。

一個人要想攝受別人,先要給人利益。比方用人,即使人家是義工,也不可以作「他們是義工,是給我用的」想法;他發心來做義工,我們更應該要做義工的義工,才有資格運用義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凡事不要只想沾人家的光、沾人家的利益,那樣是不會結交到真心朋友,也不能辦成事情的。

那麼,四攝法究竟是哪四種方法呢?

一、布施:所謂「捨得」,一個人要肯「捨」,才會有「得」,否則你不肯給人,人家又怎麼會給你呢?縱使再好的良田,你不去耕種,也不會平白冒出禾苗果實。所以,「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布施看起來是施捨給別人,實際上自己獲得的回報更多。施捨就能獲得,這是必然的因果關係。

在世間上,有些人只顧自己,而不顧別人,貪得無厭的結果,往往落得眾叛親離、一事無成。但是我們也看到不少人如眾星拱月般,受到大家的愛戴。那是為什麼?因為他為人慷慨、樂善好施。由此可知,一個人要想有人緣,受眾人擁護,不能不加強「捨」的美德。可以說,布施是四攝法中的第一管理法。

二、愛語:做一個領導人,對待屬下,不能老是天天怪你、怪他,滿心怨恨是不得人真心服從的,必須要有氣度、要有修養,尤其談吐要多使用「愛語」,給人讚歎,才是人心所向。世俗上說「拍馬屁」、「戴高帽子」,其實如果作法適當,也不失為人間好事。

人與人相處,尊重、讚美終究是不可缺少的美德,就算是親密如夫妻,彼此也需要讚美;甚至與人共事,一開始能給他美言幾句,也能拉近雙方的距離。就像中國人的書信往來,開頭問候語都是先讚美別人,接著才進入內容敘事。因此,讚歎法門在管理學上是一種很微妙、不必花大錢就能一本萬利、有所收穫的方法。

三、利行:我們身處在這個社會上,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我要這樣、我要那樣,你們統統都得幫我的忙。」如此時日一久,人家只有遠離你,不願和你相處了。叢林草木,蓊鬱茂盛,蟲鳥就會來;江湖河海,水流廣大,魚蝦就會多,如果你也能像林木一樣,照應別人,還怕人家不向你靠攏嗎?如果你能如海洋一般,胸懷大量,哪一個人不會來跟隨呢?所以,實踐「利行」,為人服務、為人奉獻,給人一點助力、給人一點助緣,讓人家獲得利益,看起來是我們在利益別人,實際上,利人者就是利自己,敬人者就是敬自己。

四、同事:所謂「同事」,也就是說,你和我不是分處兩個世界的,是互有關係的,可能我們同是一家人、是同鄉、是同學、是同事,也可能我們是同宗、是同派。換句話說,「同事」就是將別人的事情,視為自己的事情,將心裡的慈悲喜捨展現出來,你是什麼樣子的人,我就用什麼樣的方法與你相處。就像母親替嬰兒餵食,慈愛的心一流露,也會跟著孩子張開嘴巴,這種母子同心的表現,就是「同事」。

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同心,得心就會得人,還愁沒有助緣、助力嗎?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個法門,能攝受人間的因緣,攝受眾人來歸,就如磁鐵一般,會讓人向你靠近。因此,「四攝法」在管理學裡,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四無量心的管理

我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什麼是佛法?什麼樣的佛法能讓人有辦法?此處僅說明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能做為管理的方法。

一、慈無量心:所謂「慈」,就是給人快樂。常聞社會上有人因為慈心不殺,惜生護生,動物終其一生對他感念、盡忠的事情;連動物尚且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對人慈心布施,給人利益、給人因緣、給人助力,幫助人、對人好,別人又怎麼不會接受我們的管理呢?所謂「慈心沒有敵人」,假如我們在世間上,能夠用「慈無量心」做為自我生活的管理,做為幫助別人的方法,在「慈能予樂」的原則之下,還有什麼事辦不成呢?

二、悲無量心:所謂「悲」,就是拔除人的痛苦。在民間社會裡,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的信徒最多?因為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應」。一個人能有這般救苦救難的悲心,又怎麼不會讓大家感動而接受他的管理呢?縱觀世間上,為何有那麼多人要信仰宗教,甚至有很多的義工甘願為它效力?正因為宗教的意義是為人服務、給人歡喜、解除人的痛苦。所以,各行各業的領導人,如果要想更有效率、更上一層樓地做好人事管理,必得先要幫助屬下,增加他的福利,減少他的困難。

三、喜無量心:身為主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讓大家「皆大歡喜」。「皆大歡喜」能讓大家自主、自動、自發地喜歡工作,容易成事;相反地,幾家歡樂幾家愁,愁者滿腹心事,又怎麼會肯接受你的領導呢?換言之,你處處為難人、不給人方便,人家就不會護持你,勢必你要給人歡喜、幫助人,讓他的困難因你而解除,例如:說一些好話,解除他的煩憂;給他一些好因緣,消除他的困頓;介紹一些好的人事關係,排除他的障礙等等,他才會支持你。

在佛光山「四給」的工作信條中,「給人歡喜」就是其中的一條。很多事情在「歡喜」裡容易成功,不給人歡喜,即使勉強成事,也是不能長久。在佛教裡,很多佛菩薩都以「歡喜」為名,像彌勒菩薩又名「歡喜佛」,其他還有精進喜佛、禪悅藏菩薩、歡喜地菩薩等等。如果能讓一個團隊的大家,在合情合理、有情有義裡共事,皆大歡喜,也就是管理學最奧妙之處了。

四、捨無量心:「捨」就是布施,我見到你,給你一點錢財、一些禮物,是布施;給你一個笑容、一個點頭,是布施;給你一句好話、一個合掌,是布施;給你一個恭敬、一些因緣,是布施。你得到了我的「捨」,得到了我賜與的利益,又怎麼會不跟我合作呢?因此,做為一個領導人,要想將管理學好,「捨心」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問。

凡是善於管理的人,都是慷慨好義、助人成功的。「捨」看起來是幫助別人,實際上自己也有收穫,就像春天將種子播到田裡,秋天還怕沒有收成嗎?你把利益施捨給別人,別人怎麼會不想回報你?他回報給你的,就是你管理上的成功。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假如我們能善用「慈悲喜捨」,也會增加管理上的效果。(待續)

《佛教管理學》讀後回響

歡迎各界心得回響,字數300-500字,請寄2216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369號2樓2B人間福報.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綜合版,或電子信箱master9@merit-times.com.tw

請附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聯絡地址、銀行或郵局帳號。本報對來稿有刪修權,文章一經採用,將同時刊登於《人間福報》電子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