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32

文/星雲大師 |2018.11.19
1836觀看次
字級
圖/人間社如輝
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弘法系列 23

●佛法的管理法

佛教比起一般團體,除了具有其他管理的功能,還更有它的特色,尤其在管人、管心方面,佛法的管理有著可觀的內容。比方佛教講慈悲,慈悲就是佛法;佛教講忍耐,忍耐就是佛法;佛教講智慧,智慧就是佛法;佛教講不執著,不執著裡有方便、有通融、能隨順情理,就是佛法。

因應當今時代進步而興起的各種學科之中,除了科學、經濟、教育以外,「管理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一般的管理,不出管內、管外、管財、管事,但現在社會上還有所謂的「專業管理」,舉凡醫院管理、學校管理、圖書管理、工廠管理、飯店管理、農業管理等等,可以說管理的範圍相當廣泛,幾乎是管天管地無所不管了。

說到「管理」,管物還容易,舉凡桌子、椅子、圖書、圖畫等等,任憑你怎麼移動,它都不會開口,但也因此,管的好不好難有定論。管錢,你用得多、用得少,它也不會抗議;花在這裡、花在那裡,它也不會反對,總之你有錢,就隨你花用;你沒有錢,也只有徒呼奈何。

至於管人,這就很難管了,因為人有感情、有思想、有意見,人有眼、耳、鼻、舌、身、意,會做種種分別。不過,比人更難管理的則是管心。有時候,我們會怪罪別人不聽話,不好管,其實自己又何嘗聽自己的話?所謂「心猿意馬」,人沒有很高竿的修養能量,要管好自己的心是很困難的。

不過,佛教比起一般團體,除了具有其他管理的功能,還更有它的特色,尤其在管人、管心方面,佛法的管理有著可觀的內容。

說起佛法的管理學,法法皆是管理學。比方佛教講慈悲,慈悲就是佛法;佛教講忍耐,忍耐就是佛法;佛教講智慧,智慧就是佛法;佛教講不執著,不執著裡有方便、有通融、能隨順情理,就是佛法。現在我們就將佛法裡,一些與管理學能相通的、有相關的道理,做如下一番淺說。

四法界的管理

佛教講世間一切眾生,有十類: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一法與一法之間都有一個界線,例如:佛與菩薩之間有分界,人與畜生之間也有分界,所以稱為「十法界」。

另外,唯識家講「十八界」,也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根是生理的,等於人的神經系統;塵是物理的,指外在的一切環境;識是心理的,能分別、思想。六根、六識、六塵,總合起來有十八個種類,各類之間也都有界線。比方六根,眼睛管看,耳朵管聽,舌頭用來嘗味,鼻子用來呼吸,身體用來感觸,心則用以分別大小、方圓、內外等等。

六塵,即六種境界。在色相上,人間一切諸相各有差別,例如桌子和椅子不同、山和水不同;聲音,有大聲、小聲、好聲、惡聲;香,有好香、惡香;味道,有酸、甜、苦、辣;感觸,有軟、硬、冷、熱。

可以說,一切諸法都是有界線的。

六識,即六根對六塵時,所產生的六種對於外境的了別作用,也各有不同的反應。

「十法界」、「十八界」的概念應用在管理學上,主要說明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界線要分清楚,張三不是李四,王二不是趙五,上司不是部下,老師不是學生,甚至父親、母親的角色不同,也都各有各的界線,不能錯亂。

就像馬路上有分界線,如果駕駛不按路線行駛,越過了界,就可能釀成車禍;建築上有建築計畫圖,如果工人不按圖建設,房屋超高、超大,越過了界,也是法規所不容。

所以,管理學與修行不同。修行講求平等,一切無大、無小、無是、無非、無相、無我,不計較、不比較,是很高層次的修養,是一種空無的境界,已經超越界線的管理。但辦事就不能不認真了解事物的分界,終究它是世間法,還是要以世間的常理來處理,不能以超越世間的境界同等看待。

論及法界,在《華嚴經》裡則講「四法界」:

一、事法界:人在一天當中,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光是會客,在很多的客人當中,所談的內容就不一樣,例如:對老師就談教育、對醫生就談醫學、對作家則談文學等等。所以,事裡就有法界,就有分別。甚至一天當中接觸的多少人,他們與我的關係,有的是數十年老友,有的是初交新識,也都應該有界線,要拿捏好分寸。如果你辦一切事情,都能懂得上下、前後、內外等各種的界線,不逾越,管理自然就能順利。

二、理法界:理也有一定的法則,就像桌子不是椅子,碗不是盤子,鋼鐵不是黃金,事物之間各有界線,不能混為一談。尤其,真正的道理要經過公認,得到大家的認可,並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是個人說了就算。例如有很多人老是講說一堆道理,卻不一定獲得聽講人的認同,甚至還引起反感,為他的強辭奪理搖頭嘆息。因此,道理要說得讓人接受、皆大歡喜,必須建立在公平、平等的原則上。

三、理事無礙法界:每一件事情,不分大小,都有它的理則理路,有它的前因後果,有它的因緣關係。所謂「事中有理,理中有事」,凡所做所為如果都能理事和而融通、和而為一,就容易完成目標。

四、事事無礙法界:在這個世間上,每一件事情不但有前因後果的關係,就是在現實環境裡,家庭的事情與社會也都有關係,甚至不但與社會有關係,與國家也有關係,更甚者,不但與國家有關係,一個小小家庭所發生的事情,也可能喧騰到國際上。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宇宙世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如果你能讓錯綜複雜的事情單純化、規則化、條理化,也就事事無礙了。

以上是《華嚴經》四法界的管理,如果你懂得了法界,也就懂得了人間,懂得了處世,還怕有什麼缺憾呢?(待續)

延伸 閱讀

普賢十大願的管理法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是非常好的管理學。此十大願是菩薩為了度眾生,精進勇猛,長期不斷修行的願力,應用於世間的人事管理,更是微妙高超。我以現代語言來詮釋:禮敬諸佛,是人格的尊重;稱讚如來,是語言的讚美;廣修供養,是心意的布施;懺悔業障,是行為的改進;隨喜功德,是善事的資助;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請佛住世,是聖賢的護持;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普皆回向,是功德的圓滿。身為主管的在身、口、意上,若能依此十點待人處事,相信定能成為讓部屬真心愛戴的領導者。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