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京都天龍寺

文與圖/林政儀 |2018.04.11
2827觀看次
字級
天龍寺法堂(選佛場)。圖/林政儀
「曹源池庭園」入口處的庫院。圖/林政儀
天龍寺總門。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春多佳日,最適春遊,於是有了與家人的京都之行。

三月的京都,還是乍暖還寒的初春氣息。一日,與家人搭乘火車自龜岡往嵐山,至天龍寺禮佛,火車一路行駛在保津川溪谷之濱,沿途看著溪邊未著花的溪樹及滾滾白濤,只覺通體舒暢。

從嵐山車站,步行不遠,便是著名的嵯峨野竹林散策步道,一行人迎著春風漫步在一大片翠綠的竹林後,順著指標行至嵐山渡月橋,橋頭之後一段長街兩側盡是商店,在這琳瑯滿目的商店街上,座落著一座京都著名的臨濟宗禪刹「天龍寺」。

去年一月也曾到訪過天龍寺,當時大雪紛飛,天龍寺境內皆為白雪所覆蓋,一片寂靜,直沁身心,頓感萬物皆空。如今再訪天龍寺,冬去春來,景色中,處處點綴著鮮嫩欲滴的綠芽,生機無限。

天龍寺的歷史,亦如四季一般,枯榮相參,但總在隆冬之後迎來春信。

平安時代初期,嵯峨天皇的皇后橘嘉智子禮請中國僧侶義空禪師至此啟建「檀林寺」,然至鎌倉時代,後嵯峨天皇與其子龜山天皇將此地改建成離宮「龜山殿」。

一三三九年,足利尊氏為後醍醐天皇祈禱冥福,將龜山殿改建為臨濟宗天龍寺派的總本山,並任夢窗疏石禪師為天龍寺開山之祖。足利尊氏與夢窗疏石禪師商議派遣室町幕府的貿易船「天龍寺船」恢復與中國元朝的貿易,以籌措建寺所需資金,這就是「天龍寺船派遣計畫」的開端。

一三四五年,天龍寺圓滿落成,天龍寺境內腹地廣袤,居京都五山之首。天龍寺落成後,遭遇多次的戰火與祝融之災,天龍寺伽藍付之一炬,直至明治時代,寺方努力不懈重建復興天龍寺,陸續於一八九九年重建法堂、大方丈室和庫院,一九二四年重建小方丈(書院),一九三五年建造了多寶殿的內殿和長廊。

然而,一八七七年明治天皇頒布土地令,明治天皇接收了天龍寺境內嵐山五十三公頃和龜山和嵯峨共四平方公里的平地,致使天龍寺規模大為縮減,如今主軸線從東往西依序是總門、中門、法堂(選佛場)、庫院、大方丈室、小方丈室和多寶殿等伽藍。

此行我與家人沿著府道二十九號往南走,至天龍寺總門,穿過總門與中門後,沿著參道往西走,依序經過放生池、法堂,最後來到庫院。庫院與大方丈室和小方丈室相連,而著名的方丈庭園也是由此進入參觀。

一行人買好票,一入園便看到玄關正面擺放著前管長平田精耕長老親筆所畫的〈達摩圖〉,頗為壯觀。經過玄關之後,轉入大方丈室,大方丈室正面高掛天龍寺第八代管長關牧翁長老所題的「方丈」橫匾。大方丈室內供奉著一尊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的平安時代後期的釋迦如來坐像。

接著,沿著迴廊繞行到大方丈室的西面,即是聞名遐邇的「曹源池庭園」,是天龍寺開山祖夢窗疏石禪師所設計的庭園景觀,也是天龍寺最早指定的歷史遺跡特別名勝。從大方丈室迴廊望著曹源池,曹源池中央有兩塊巨石,取義於鯉魚跳龍門的典故,為龍門瀑布意象。

曹源池庭園設計採用巧妙的借景手法,將嵐山起伏山線借進庭園之中,成為庭園的背景,也開闊了庭園格局,在春櫻與秋楓的時節,曹源池庭園的景緻,更是堪稱一絕,總是引來絡繹不絕的遊人。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天龍寺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步出曹源池庭園,望著冬去春來的天龍寺才記起位於庭園內的「篩月」有提供精進料理(即素膳),然而與家人還有下一個行程要趕,祇好匆匆告別,願下次到訪能一嘗鐮倉時代自中國傳入的精進料理,屆時再寫一篇〈篩月記食〉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