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 維也納中央咖啡館

文與圖/林政儀 |2016.11.23
3204觀看次
字級
圖/林政儀 中央咖啡館內一景。
圖/林政儀 維也納詩人彼得.艾頓柏格(Peter Altenberg)雕像。
圖/林政儀 中央咖啡館門口排隊的人龍。

文與圖/林政儀

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是令人嚮往的,她不僅是音樂之都,也是孕育許多著名藝術家的搖籃。

維也納的咖啡館與巴黎的左岸咖啡,並列為歐洲大陸兩大咖啡館文化而聞名世界,因此,二○一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也納咖啡館文化」列為「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一日午後,與友人自維也納霍夫堡皇宮晃遊而出,信步行往紳士街(Herrengasse)的轉角處──中央咖啡館(Café Central),在行經Sotheby's之後不遠,停下腳步,望著費爾斯(Ferstelat)公爵官邸所改建的咖啡館,其宏偉典雅的外觀與鄰近古老的建築,讓人彷彿置身奧匈帝國的風華年代;而門口排隊的人龍綿延不斷,等待著侍者帶位的遊人,總是不時地將眼光瞟向玻璃門內,咖啡館內的人影浮動,意外地錯擾著門外久候遊人。

自從一八七六年開業以來,中央咖啡館便註定成為「人文薈萃」的地標,當時不少名流喜歡在中央咖啡館高談闊論、各抒己見,有如藝文沙龍般,因而漸漸成為作家、音樂家與藝術家終日流連忘返的地方,諸如:音樂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約翰史特勞斯父子(Johann Baptist Strauss)和作曲家李哈爾(Franz Lehar);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席勒(Egon Schiele);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儘管中央咖啡館於二戰後曾一度歇業,直至一九七五年才又重新開業,仍不減當年魅力。

現今的中央咖啡館仍保留著昔日的建築風貌與內部格局,不少遊人因此慕名而來,耽美其中,一邊啜飲著濃郁的咖啡,一邊品味奧匈帝國的過往繁華。

中央咖啡館內,陳列有十九世紀維也納詩人彼得.艾頓柏格(Peter Altenberg)雕像,其如真人一般,栩栩如生地坐在大門前不遠之處,每日迎接著川流不息的過客。彼得.艾頓柏格曾有名句:「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早已成為中央咖啡館的最佳代言;而咖啡館依彼得.艾頓柏格生前坐在此間的模樣塑造雕像,並設置了永久專屬座位,讓他繼續徜徉在喜愛的中央咖啡館。

彼得.艾頓柏格雕像旁即是展示著各式蛋糕甜點的玻璃櫃,玻璃櫃環著六個高聳的柱身相續擺放,華麗而豐饒,而從室內高挑、寬敞的哥德式穹頂懸吊而下的古典吊燈,將溫黃的柔光散撒至咖啡館每個角落,富麗堂皇。

其中一面牆上,飾有兩幅巨大的肖像,畫著奧匈帝國的君主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與西西皇后(Elisabeth,暱稱Sisi),訴說著昔日帝國早已成追憶的榮耀,頗令人有今昔之感。

直至今日,中央咖啡館依舊受各方遊人的喜愛,其一百四十年的歷史,不算太短,而優雅親切的侍者依然如往日一樣,輕盈地穿梭在一張張紅絨坐椅、大理石桌與圓柱之間,維持著昔日的風貌。難能可貴的是,中央咖啡館仍維持著百年前的傳統──遊人可以在此,沒有時間限制地耽溺一整個下午,因為中央咖啡館深深知道你、我都是慕名而來,不是只為了喝上一口香醇的咖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