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62 社會心理學家加林斯基 教你如何暢所欲言

文/楊慧莉 |2016.12.10
1442觀看次
字級

說話,是多數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遇到各種情況,你都知道怎麼清楚表達自己嗎?像是老闆錯了,該如何糾正他?同事老是找麻煩,又該怎麼辦?或是如何挑戰朋友的冷笑話?美國知名社會心理學家加林斯基以多年來的實務經驗,教你如何成功應對各種情境,表明立場,不再「有口難言」。

釐清狀況
應對之道 在於權力大小


亞當.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以領導力、權力、溝通力、決策力等鑽研著稱。他目前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管理系主任。

研究教學受肯定

加林斯基已因教學和研究獲頒無數國家和國際獎章,是第二位獲得生涯中最重要兩項社會心理學獎的心理學家。

二○一二年,他被工商管理類資訊網站「Poets & Quants」評為全球前五十名最佳商學系教授之一,以肯定他在教學和研究上的優異表現。二○一五年,他名列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前五十思想家」之一。

加林斯基還提供諮商服務、開設經理人工作坊,客戶遍及全球,包括《財富》一百大公司、非營利機構、地方及國家政府;並且在多重誹謗訴訟中擔任法律專家,曾親眼見證原告獲得三千七百萬美元的損失判賠。

說話的確不容易

儘管已是身經百戰的談判專家,加林斯基仍覺得暢所欲言並不容易。他分享了自己的一個親身例子。

最近,他與妻子當了新手父母,百感交集,既興奮又愉快,但又覺得有些可怕,特別是抱著新生兒從醫院回到家時,不確定寶貝兒子是否光餵奶就能營養充足。

當下,他們很想打電話給小兒科醫師,但又不想讓人誤以為他們是緊張的父母。

於是,他們在焦慮中等待了一天,第二天去醫師那裡,才發現兒子有些脫水,醫師便給他們新的嬰兒配方。現在兒子沒事了,醫師也要他們有問題馬上反映。比起這樁當下該暢所欲言卻欲言又止的情況,加林斯基舉了另一個相反的例子。

十年前,他從事紀錄片製作的雙胞胎弟弟想拍攝一部片子,結果某家發行公司願意買單,他弟弟也準備接受對方提議。自許為談判專家的加林斯基,堅持老弟提出一些條件和要求,結果該公司備感冒犯,最後撤銷提議,讓老弟兩手空空而回。這讓加林斯基反躬自省自己當初不該多話。

透過這些在說與不說之間的經驗,加林斯基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他為人所認同的行為範圍,只要留在範圍內,就會吃香喝辣,反之就會備嘗苦頭」。以他胞弟被撤銷機會的例子來說,他們表現得太強勢,所做的要求超出別人認同的行為範圍,就只好吃閉門羹了。

認清行為的範圍

以此看來,每個人需要知道自己令人滿意的行為範圍是什麼,但問題是此範圍並非一成不變,它會因情境而變。不過,有樣東西,加林斯基認為,「可決定此範圍大小,那就是個人的權力。權力有各種形式,就談判而言,會以選擇的方式呈現。」

像加林斯基的弟弟想拍片,卻只有一家發行公司青睞,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亦即處在沒有權力的一方;相較之下,發行公司就掌控大權,他們可選擇投資其他製片,無須聽令於一個毫無其他選擇的製片發號施令。

所以,如果我們的權力很大,受認可的行為範圍就會變大,就會有更多餘地為所欲為。反之,就會限縮我們的行為範圍,最後陷入低權力的兩難:如果不坦言,就會遭到忽略;如果坦言,就會被懲罰。

這種情況常被聯想到女性的處境,但加林斯基認為,這其實是權力問題,而非兩性議題。

專家建言
善用五方法 說話有力量


既然能否暢所欲言取決於受認可的行為範圍,如果想暢所欲言,就要找出加大行為範圍的方法。

過去二十年來,加林斯基和他的同事發現有兩件事極具關鍵。第一件事是你自認為很有權力,第二件事是別人覺得你很有權力。前者讓你有自信,不害怕,無形中擴大自己的行為範圍;後者讓別人賦予你很大的行為範圍。

不管哪一種形式,加林斯基認為,都可藉由一些方法來加大受認可的行為範圍,以下是他提供的方法。這些方法將降低你暢所欲言的風險。

方法一 母熊效應

此方法是在談判桌上的重要發現。一般而言,女性無法像男性那樣做出野心勃勃的提議,也因此無法滿載而歸。但哈佛教授漢娜.瑞利.鮑爾斯(Hannah Riley Bowles)與德州大學教授艾密莉.阿瑪那圖拉(Emily Amanatullah)卻發現,有一種情況可以讓女性與男性一樣在談判桌上滿載而歸,並擁有野心勃勃的表現,那就是當她們為他人據理力爭時。這時,她們變得更自信。這種情況有時就叫做「母熊效應」,就好比母熊為了護衛自己的小熊奮不顧身。女性在捍衛他人權益時,也同時找到自己的聲音。

不過,如果是捍衛我們自己的權益,又該怎麼做呢?這時有個簡單方法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加林斯基舉了一個因採取此做法而化險為夷的實例。有個人走進銀行說:「給我兩千美元,否則我要轟掉整間銀行。」

這時,銀行經理沒有乖乖聽話,她站在對方角度,留意到對方要求的數字很奇特。於是就問他:「為何需要兩千美元?」

對方回說:「我朋友要被驅逐出境了,除非我給他兩千美元應急。」

銀行經理聽完便說:「這樣喔,那你需要的不是搶銀行,而是貸款。現在何不跟我到辦公室,我們一起來填貸款表單?」

經理站在他人角度的即時回應化解了一場危機,也證明只要站在他人角度,就能讓我們變得自信而有立場。

方法二 展現彈性

另一個也可以讓自己自信而有立場的做法就是給對方選擇,而非一翻兩瞪眼。舉例而言,售車業務員如果可以給客人不同的選擇方案比較容易銷售成功;要家中小小孩乖乖把衣服穿上,給他們不同的衣物選擇,他們通常就會挑起其中一件穿上。

方法三 尋求盟友

加林斯基曾問全球各地的人一個問題:「何時最能讓你自在地暢所欲言?」結果最多的回應是:「當我有朋友在現場!」

既然如此,如何尋求盟友?加林斯基認為,母熊效應就是其中一個方法。當我們捍衛他人權益,我們在自己和他人眼中都擴展了行為範圍,也同時贏得盟友支持。

另一個獲得盟友的方法就是徵詢他人的建言。我們這麼做時,別人因我們的謙卑而受寵若驚,視我們如盟友。

方法四 專業效應

如果我們有專業技能,說話就會比較大聲、比較自信。專業讓我們值得信靠,有力量。沒力量時,就表示別人不信賴我們,這時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專業,讓自己說話擲地有聲。

方法五 熱情以對

既然專業讓人有力量,如何建立專業?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出讓你綻放熱情的事物。如何尋找?加林斯基表示,觀察哪些事情能讓你談起來眉飛色舞、眼睛發光、聲音上揚,並露出迷人的笑容,這些事情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即使熱情本身是你建立專業的基礎,但在未達到專業層級時,你就可因自己的熱情而口若懸河,不僅是基於熱情帶給你的勇氣,也是因為別人感染你的熱情,而允許你暢所欲言。

工作心理
職場關係 保持亦敵亦友


基於專業,加林斯基提出如何暢所欲言的建言。此外,他與人合著的暢銷書《亦友亦敵》(Friend & Foe),《紐約時報》給予「善盡大眾服務」的評價,《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則稱此書為一本可讓讀者成為更好朋友和更可怕敵人的實用指南。是敵?是友?在錯綜複雜的人際社會,並非從一而終,且逐一登場。

舉例而言,加林斯基表示:職場上,我們與同事的關係就處於合作和競爭之間;有時,我們需要與同事合作,完成計畫,有時又為了晉升,與同事競爭。

既然工作是人生中的重頭戲,如何維持與同事間亦敵亦友的平衡關係,便備顯重要。加林斯在本書中提出三種心理建設。

建設一 認清事實

認清所有的關係都潛藏了亦敵亦友的屬性,包括配偶和手足關係亦然。如,新手父母不也是有時會為了多睡些,而與另一半錙銖必較。

建設二 時時檢視

想維持平衡的職場關係,就該捫心自問是否老是配合別人,淪為被壓榨的對象,或是老想幹掉別人,弄得眾叛親離,喪失與人結善緣和共創新資源的機會。而我們稍不留意,就會流於過與不及的失衡關係。因此,透過重新檢視,可找回平衡。

建設三 權力效應

職場上的平衡關係還要靠自覺「行為所引發的效應」,特別是掌權者。比方說,愈有權力之人的靜默反倒愈震耳欲聾,他們的讚賞和批評更有威力;即使他們只是說出「晚一點我會找你談談」這樣語焉不詳的話,就會讓聽者焦慮不已。因此,藉由反省我們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也可找到平衡,建立持久的好關係。

冤家宜解不宜結

誠然,亦敵亦友是人際關係的常態,但與人結緣總勝過交惡。相信,很多人寧可把競爭者變成夥伴。對此,加林斯基的建議是:跟對方尋求建言,化解敵對關係;設身處地,了解他們的真正動機,並找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如果你們雙方都是有能力又溫暖之人,就能發展出可供合作愉快的信任關係。

而有時我們與人的關係會轉為競爭狀態,是個人行為使然。對此,加林斯基的建議是不妨就直接致歉,修復彼此關係。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在詭譎多變的世代,廣結善緣,與人為善,永遠是最佳處世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