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再讀石濤畫語錄

文字/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2016.10.27
2244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江心靜以走過全世界海洋的經歷,結合抽象技法,創作出〈開合心曲〉,畫中的墨色流漓如同海中礁岩,亦似崇山峻嶺,白點似浪花亦如積雪。 攝影/林存青
石濤發現山具有海的性質,海也具有山的性質,登臨高山,淹沒在雲海中的山峰如同海上孤島,走到海邊,看潮起潮落宛如山峰迭起。 攝影/林存青

文字/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被譽為現代水墨之父的劉國松,提出「革中鋒的命」主張,發明國松紙,自創「抽筋剝皮皴」,一般人多著眼於他的創新精神,卻少人注意到他從傳統汲取養分的學養。

李鑄晉教授評論道:「至於石恪的〈二祖調心圖〉與梁楷的〈潑墨仙人〉等作品所表現的禪宗美學思想,也對劉國松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崇尚禪家所強調的『心為物宰,不為物役』,故其大筆揮寫的繪畫創作,直欲通過剎時頓悟而超越外物形象的羈縛,最終進入一種絕對自由的心靈解放。這種唯心主義的美學觀,更讓劉國松在中國傳統禪宗思想與現代抽象繪畫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

劉國松受梁楷〈潑墨仙人〉狂草入畫的啟發,發展出一系列狂草筆法的抽象水墨畫,為傳統文人畫增添現代性語彙。

從小對海的追尋,師從劉國松後,化為《海洋心象》系列,以海洋的無窮風貌演繹心靈圖象,這三年除了「先求異再求好」的技法實驗,亦回到傳統文化探索,發現山水畫中以海為題罕見,更別說是畫論了,卻在石濤《畫語錄》發現了海濤章:

「海有洪流,山有潛伏。海有吞吐,山有拱揖。海能薦雲,山能脈運。山有層巒疊嶂,邃谷深崖,贊沅突兀,嵐氣霧露,煙雲畢至,猶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此非海之薦靈,亦山之自居於海也。海亦能自居於山也。海之汪洋,海之含泓,海之激笑,海之蜃樓雉氣,海之鯨躍龍騰;海潮如峰,海汐如嶺。此海之自居於山也,非山之自居於海也,山海之自居若是,而人亦有目視之者,如瀛洲、閬苑、弱水、蓬萊、元圃、方壺,縱使棋布星分,亦可以水源龍脈推而知之。若得之於海,失之於山;得之於山,失之於海,是人妄受之也。我受之也,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山海而知我受也。皆在人一筆一墨之風流也。」

石濤發現山具有海的性質,海也具有山的性質,登臨高山,淹沒在雲海中的山峰如同海上孤島,走到海邊,看潮起潮落宛如山峰迭起,這是從山海的外在形象推衍,石濤更進一步,以藝術家活潑的心靈,與山海相契,看見形成山海的自然之道,滄海桑田,山即是海,海即是山,他的〈蘆中遠望,令我叫絕〉畫中所作的波濤,層層疊疊,簡練的線條似山峰又似海濤,飛動的線條與兩個世紀之後梵谷扭曲的線條非常相似,加上近景的蘆葦,整張圖只用了兩種線條,濃淡變化,讓人有無限想像,構圖的大膽創新,與後來抽象表現主義的畫作相比,毫不遜色。

研讀石濤有關海濤的創作論述和作品,簡直相見恨晚。

本身非科班,創作沒有模式可以依循,當初創作海洋心象,直覺就往海底山水走,海面下的地形起伏不輸陸地,曾在挪威無人峽灣泛舟,後來才知道水下深達千尺,如果把海水抽乾,碼頭是建在懸崖邊上。石濤說:「搜盡奇峰打草稿」,筆者以走過全世界海的經歷,結合抽象技法,《海洋心象》如同未開發的荒原,可以隨意揮灑,拙作〈開合心曲〉的墨色流漓如同海中礁岩,亦似崇山峻嶺,白點似浪花亦如積雪,以流動激昂的畫面呈現內心激盪,寫詩一首:

一挑

浩浩長河從天邊來,

一抹

月夜幽微的影子,

揉吟生命的失落,絲弦

嫋嫋

千年梧桐低沉回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