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工作 創意來自安樂行

文/鄭石岩 |2016.05.08
1558觀看次
字級
《行佛.樂活人生》,遠流出版
好的教學倚賴與團隊建立愉快的合作關係。圖/蘇木春
任何工作只要主動投入,就能發揮創意,樂趣無窮。圖/邵心杰

文/鄭石岩

人為了生活,為了經濟和現實的需要,乃至為了成就感或自我實現的需要,必須工作。透過工作的表現,令我們事業有成,有著滿足感和健康的自尊。

要在事業上有成,就必須喜歡自己的工作,開心地面對職場,這才能發揮主動性,產生勤奮和創意。但麻煩的是多數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這些對本身的工作不感興趣的人,像是被工作驅使,不能發揮創意,振作不起來,終究難有成就。

我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事業有成的人,隨緣請教他們:「是什麼力量令你在工作上有如此耀眼的表現?」

他們都有不同的成功因緣和際遇,卻都指出:「主動的工作,開展了對工作本身的興趣;人不是為了糊口而被動的工作,而是投入其中,感到興趣,產生創意和毅力。」

我仔細觀察各行業成功人士,證實他們的主動性都很強,而且對工作相關的整體情境都抱持著興趣。因此,他們的視野和敏銳的創意,令人激賞,這些人即使年齡已屆銀髮,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意還是令人讚嘆。

在我的心理晤談經驗中,有許多人跟我談到工作乏味的困擾。記得有一位老師,跟我談到教學生涯的乏味,尤其是碰到頑皮不聽話、家長又溺愛的學生,對老師的指導挑剔批評也多,更加深她的無力感。她心裡很想辭掉教職不幹,但又不得不為謀生考慮,於是陷入無助和憂鬱。我耐心地聽她訴苦,支持她說下去,好讓她一吐為快,淨化長久積鬱的情緒。

當她傾瀉積鬱之後,我問道:「妳應該先有個心理準備,每一種工作都有困難。如果沒有困難和挑戰,就不需要這個職位。所以,工作就是透過想像和創意,去解決問題。」

她說:「我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覺得很無奈。」

我說:「何不請教別的老師的意見?」

她說:「我不喜歡跟他們討論教學問題。因為他們很鄉愿,總是不贊同我的作法,或者說些我無法接受的建議,他們所說的意見都是批評。」

我說:「在批評性言論中,仔細想想實質內涵,就能啟發妳的創意思考。不要在心理上阻抗他們的意見,而是把它當作腦力激盪的素材。只要妳真誠地想把班級帶好,就會想出新點子。只要真心去愛孩子,關心和同理家長的心情,妳一定會樂意傾聽和思考,並透過溝通產生有效的教學方法。」

她說:「照你這麼說,老師的教學主導性不就蕩然無存了嗎?這樣當老師還有什麼意義?」

我說:「別小看學生和家長的創意,當妳引導他們,一起來思考學習的規範或方法時,他們會認真地思考,並發揮主動的創意。當妳仔細聽聽家長的批評之後,冷靜澄清其心聲,肯定他們的熱心,他們會跟妳合作,解決教學上的歧見。」

以合作代替對立

經過幾次晤談,她的心情平靜了,在教職的適應上也進步許多,後來她告訴我她的心得:「以前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是因為我總是跟別人站在對立的位置,所以我跟學生、家長和同事不能有效溝通。現在我變得活潑有創意,在教學上有許多新的做法,是因為學會主動與人和諧溝通,在溫馨中激發出許多支持和教學創意。」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家,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

這就是《妙法蓮華經》中所說的安樂行。我們若能善用它,就能產生智慧和創意。所以經上說:

善修如是安樂心故,

諸有聽者不逆其意。

有所難問,

不以小乘法答。

但以大乘而為解說,

令得一切種智。

工作和事業的創意,不是自我中心思考出來的;更不是與他們作對,相互鄙視所產生。工作的創意是「安樂行」所衍生出來,是結合許多人共同的興趣和人際支持,孕育樂在工作,從而群策群力,產生創意,這就是視野寬闊的大乘。這對整個事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力。個人的工作創意,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在工作中,我們採取安樂行的態度,別人也會回應這樣的積極態度,從而帶來豐富的創意。反之,自怨自艾,又跟別人疏離或過不去,到頭來只是對自己有害無益。喜歡跟別人合作,創造歡喜的氣氛,那麼互相支持所產生的同理心,會給彼此帶來豐富的創意和主動性。

(摘自《行佛.樂活人生》,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家,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