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食之美 上

文與圖/廖宣惠 |2016.05.02
1930觀看次
字級
南瓜煎餅 圖/廖宣惠
涼亭晒柿 圖/廖宣惠
鮮採野艾 圖/廖宣惠

文與圖/廖宣惠

此際,唇齒猶有荏胡麻油香。每聽瑗想念家鄉菜,妳總以為是泡菜作法不同,許是台式石鍋拌飯、蔘雞湯不道地,難以滿足她味蕾。直到陪她回家一趟,才知舌尖是最遙遠的鄉愁。

甫從金浦機場出關,便見太極龍鼓,瑗說紅、藍、黃三色太極是韓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花紋。頗覺韓式飲食,變化似其圖騰,大豆醬、辣椒醬、泡菜是三色班底,上菜不可或缺。歲月釀造的沾醬搭配新鮮時蔬,豐富味蕾,滿足肚腹。

從「醬」和「將」的諧音,可看出醬為百味之首。韓諺云:「醬味之變,凶兆也」。出於這個原因,泡醬一直是每年最重要的事。古代宮廷設有「醬庫媽媽」職位來管理醬缸,封上「禁線」,韓語稱 ,「 」是禁止的意思。禁線上挂布襪狀白色韓紙、晒乾的辣椒、松針、木炭等,祈禱更好的醬味。松針葉象徵「不變」、「氣節」,木炭功能是淨化,木炭、乾辣椒這兩個東西不僅掛在醬缸外,也放在醬缸內。醃醬要選良辰吉日,一般農曆十月作大醬。人們深信只有在丙寅、丁卯日、諸吉神日、正月雨水日、立冬日、黃道日、三伏日醃醬,醬才不會生蛆。《大長今》對此製醬過程有詳細描述。

「禁線」用秸稈來作,挂「禁線」是為了避邪,鄉村入口常見神木粗幹掛上禁線,也有避邪、淨化意思。神木外,祭祀場所是神聖空間,亦可見禁線驅邪。

韓人惜食敬天,從泡菜、製醬煮法及禁線,可見端倪。妳在祖母家看見月曆清楚標示十二生肖的圖,這裡日子很傳統,吃食講究。景福宮旁的博物館,更見君王「水剌間」以蠟像還原展示,研究民俗學的朴小姐說「水剌間」是皇帝御膳處,膳桌稱「水剌桌」。「水剌」來自蒙古語,是高麗末期為蒙古的駙馬國時沿用下來。桌上小菜共十二道,每道烹飪法和食材不能重復,包括涼拌菜、生菜、烤、燉菜、醬菜、脫水菜、蝦醬、煎餅、肉片等九種小菜加上蒸蛋、生魚片和烤魚等三種小菜,一般用小碟子盛放。

乍看許多小菜,然而細窺菜色,卻發現帝王飲食十分簡樸。原來謙恭、養生是朝鮮王朝的飲食哲學,即使大王御膳,也僅擺到手臂伸展範圍。盤碟擺放位置,也考慮便利和營養,醬碟放在米飯前面,熱食、新鮮食物放在面前,便於最先吃到。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放在視線和筷子容易到達的右側;吃亦可,不吃亦可的食物總放在左邊。庶民家的沒有這麼多道,然而也是豐富變化。幾日吃食下來,妳發現韓食有一種看似隨意,時則陰陽如太極的對稱飲膳美學,對養生追求,近乎食療。

先說冷熱,其物莫過泡菜、小碟菜多為冷食。妳一開始不習慣餐餐有冷盤。泡菜有長短期之分,老泡菜醞釀特殊香氣,新泡菜偏重口感爽脆,更有酸泡菜別於紅辣滋味,泡菜隨熱飯一入口,酸濃辣鹹,於口中平分秋色。有別中式料理,韓人吃飯與湯同喝,以前妳不明白為何韓筷扁長而非圓筒狀?食旅間才覺扁筷妙用。長扁銀筷,正好抓撕寬大白菜梗,平夾海苔或萵苣裹飯。又如剪刀,台灣少見上桌,然而川燙章魚、五花肉、新鮮蔬菜皆須用及,從餐桌器物,可見其保持食材完整特色。

飯亦講究,可分紅白二色,常見紅豆、黑豆泡水後共煮,第三次洗米水撈起做大醬湯底,據說這樣使湯濃稠,首爾上溪外婆如是料理。益山區奶奶大醬湯則是全羅南道式,該地為韓國物產最豐饒之區,奶奶先將小魚乾用果汁機絞碎,伴昆布、白蘿蔔共煮為湯底,沸騰時加入新鮮洋蔥與蔥花,最後才放入親釀的陳年老醬,上蓋熄火。

至此,妳領悟入味最難,在於火候與食材之序。即便是常見泡菜與大醬湯,各地作法也不同,小小一鍋大醬湯,竟可調兵遣將。妳最後喝到的,是瑗母親將當季竹蟹配野蛤,以洋蔥大醬共煨煮,入口清香,別是甘甜滋味。至此,妳悟及每餐大醬,隨著放入菜色不同,作法各異,十幾日下來竟無一道重複,味蕾疊加變化四、五層香氛,餘韻無窮。

好醬經歲月釀造,是桌上神來之筆。

更難忘初春野菜與大醬湯同煮,往往保留根部。益山奶奶家有一畝田,薺菜、艾草、野蒜、菠菜、蘿蔔皆種,韓人惜食,又見菜連根調味,桔梗根部也常醃漬入菜,妳只曾欣賞桔梗花,從不知其根與辣椒同醃,食之如牛蒡入味;又如蘿蔔,台灣多食根部,妳卻見鄉村涼亭曝晒條條蘿蔔梗葉,與柿子同垂,占去亭內方圓,如星子棋布,隨風晃蕩為日常藝術。亭外是三五老醬缸羅列,奶奶一一打開,說了大醬製法、木炭浸醬除臭等妙方。

妳被古老相傳的釀造之景打動,戴上手套,也隨瑗下田採鮮。冬雪初融,田間往上生發的野菜都呈蘿蔔樣,根莖肥大飽滿。氣候差異,使這些野蔬牢牢附於土中,妳費力以小刀割野艾,一刀下去,瑗的父親馬上過來示範,「不能只割莖部,得從根俐落劃下才行。」原來割艾草若只割莖部,葉子一片片收起來麻煩,但從根部俐落劃下,可以完整保護葉子,也容易割。

在台灣,艾草可是抽枝伸展成樹,除端午避邪外,少見入菜;然在高冷地帶,艾草縮小成剛出土野菜,初冒枝葉,軟如鼠鞠。以前聽瑗說懷念艾草年糕、艾草粿清香,妳腦中浮現台灣成樹的艾草樣,訝異艾草怎可入菜?至此親採野艾,就大醬煨煮,方知馨香撲鼻,食材與季節搭配得宜,才能成就一方山水之味。

菠菜亦然,韓國菠菜不如台灣高大,你見祖母手掌大小即採收,然其甜脆,是妳在台灣從未嘗過的。記得小時最厭菠菜,總覺澀苦、有土味,直至此地親採菠菜,此刻的妳,彷彿才識得菠菜原味。

想來是乾冷氣候,逼出菜的韌勁與剛柔。料理也有差異,益山奶奶煮菠菜是滾水先川燙,隨之冷泉浸涼,接著用手揉捻如丸,擠出菜葉水分,灑上芝麻沾醬,保留菜的鮮甜與脆度。至於南瓜煎餅,則是趁南瓜未熟時就採摘,吃時嚼得到瓜香,令人印象深刻。(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