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更高的視野 更大的格局

 |2015.11.15
1476觀看次
字級

馬習會不僅是歷史盛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次匯流。兩岸在分隔之後,發展出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雙方經過對峙,又透過經貿、文化的交流,漸漸在疏離中找到熟悉的背影,融合的進程已然展開,未來的路向已經十分明確。馬習會讓我們看到台灣的價值,和台灣的不足;接下來,我們必須培養更高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才能在全球競爭態勢中存活,也才能在兩岸競合中找到我們的立足之地。

自政府遷台之後,經過六十年代的發展,台灣創造出不凡的文化。當時有大批的文人隨政府來台,他們不但成為社會的中堅,同時也擔當中華文化傳承者的角色,如胡適、傅斯年、沈剛伯、吳大猷,如軍中作家司馬中原、朱西寧、姜貴、段彩華、彭歌等人,都為中華文化在台灣注入了新血;日本殖民台灣期間也出了不少文人像是楊逵、鍾肇政、巫永福、葉石濤等人;以及新一代的現代文學作家白先勇、王文興等;在七十年代也出現鄉土文學作家陳映真、王拓、楊青矗、黃春明等,這些不同流派的文人正象徵著台灣文化的多元與活潑。

遷台之後,蔣介石在台灣實施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其後經過第二代精英的參與,台灣的民主政治是以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為主軸,兼蓄著西方的民主精神,成為亞洲國家的典範。六十年代台灣經濟在蔣經國的主政之下,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七十年代解嚴之後,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就更蓬勃,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已與西方社會無異。

在多元的因素涵養下的台灣文化,和遭遇十年文革浩劫的大陸,不可同日而語。台灣的確可以引領大陸,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甚至可在政治上號召大陸,實現統一的理想。但是曾幾何時,時移勢轉,台灣因為統獨爭論,藍綠惡鬥數十年,耗盡了所有的民力,也使得族群切割為水火不容的兩大塊,連年選舉搞得民困官乏,最後的結果使得現在的經濟蕭條,競爭力耗蝕,年輕人找不到出路,小確幸成為逃避現實的夢想屋,關起門來自得其樂。

而這二十年來中國大陸卻急起直追,以其龐大的勞動力、消費人口、市場潛力為後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更是揮別百年前鴉片戰爭時期的衰相,成為美日側目的崛起大國。兩岸情勢有如蹺蹺板的兩端,一夕翻轉。馬習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台灣的籌碼已愈來愈少,大陸面對著國際情勢,有其大格局的戰略部署;台灣依舊斤斤計較於貨貿、陸客中轉等小枝小節的議題。馬習會中,兩岸領導人的高度不同、視野不同,展現出來的格局當然也不一樣。

歷史的巨輪不會因為台灣的停滯而停轉不前,兩岸融合的趨勢在蔣經國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之後就已經開始。現在兩岸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經互相擴散、交融,會演變成怎樣的形貌還未可知,有待兩岸人民以善意互動往來。如果還看不清局勢,還繼續搞藍綠惡鬥,以追求小確幸為滿足,終究會被時代的巨輪輾過。馬習會後,我們必須認知,只有以更高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才有可能因應兩岸與世界的巨大變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