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聊數學 ×÷ 符號的由來

維尼老師 |2015.01.01
2075觀看次
字級

文/維尼老師

上一次和大家談到加(+)、減(-)符號的由來,這次再來聊聊乘(×)、除(÷)符號。

大家知道嗎?+和-這兩個符號現在已經全世界通用了,到哪兒都一樣,但是乘除符號並沒有統一喔!以乘來說,世界各地就有幾種表示法;而除的表示法也不遑多讓呢!如下表:

其實乘除符號的演變,和加減符號很像,有時用省略法,有時則用符號代表。像數學家曾在印度發現一份古代手稿,裡面有個地方寫成下面這樣,大家可以猜猜是什麼意思!

它代表 。在這裡,「乘」乾脆省略了!

後來有人用M,有人用in,有人用等等來表示乘,但是都沒流行起來。至於我們所使用的代表乘的「×」符號很晚才出現,十六世紀的時候,有的書上類似這樣寫著:

這表示「135乘531」和「642乘246」兩個算式。後來在一六三一年,英國牧師兼數學家奧特雷德在他的著作中創造了一百五十個數學符號,其中,就將「×」正式當作乘法符號,而「×」也是他發明的眾多符號中,少數存留下來,至今仍在使用的一個!

最後說說除。以阿拉伯人來說,他們是在兩個數之間加線段來表示除,像A除以B有三種寫法: ,前一種現在已經淘汰了,後兩種現在則變成分數的表示法。

而我們使用的「÷」是怎麼來的呢?一般認為,「÷」這個符號是十七世紀的瑞士數學家雷恩發明的,所以又叫做「雷恩符號」。這個符號一開始也沒有流行開來,直到大數學家牛頓採用之後,才慢慢大眾化,所以現在把除寫成「÷」,和牛頓有不小的關係喔!

關於雷恩怎樣發明出「÷」,也有種傳說。據說雷恩有一次在算數學的時候,遇到要把一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卻苦於沒有符號可用,於是他就用一條短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分解的意思,因此就誕生了現在的「÷」符號了。

這兩次介紹了「+、-、×、÷」誕生的故事,小朋友是不是已經明白,它們可是辛辛苦苦才來到世界上的,可不是老天爺安排好直接送給我們用的喔!所以,以後遇到這四個符號時,別再唉聲歎氣,覺得它們又來找麻煩了,而是要好好對待它們,因為它們可是人類文明的珍貴寶物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