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把劍悲歌 ──重讀鄭愁予舊作〈革命的衣缽〉

文/李瑞騰 |2014.09.24
3645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我在台南時創辦一個以「府城」為名的「講壇」,邀請許多有學問的名人演講,第一年(二○一○)就請了鄭愁予。記得那天在台文館的演講廳,滿座的聽眾靜靜聆聽愁予先生談他的生命歷程,談他何以又如何寫〈革命的衣缽〉,更重要的是,聽他朗誦〈革命的衣缽〉,以及附加的〈無終站列車──三二九前夜〉、〈讀舊作竟不能自已〉。

也許是建國即將百年,演講日又正好在雙十國慶之後,他感慨特別深,乃借著講〈革命的衣缽〉抒其家國之情。我猜測,大部分的觀眾比較想聽的應該是他那些膾炙人口的抒情詩的背後較柔軟幽微的故事,但愁予先生沒想迎合聽眾口味,選擇以陽剛的姿態,把劍悲歌,必有其不吐不快的心懷。

後來我才知道,打從二○○五年他尋根金門、入籍金門,且成為金門大學之講座教授以來,他就不斷通過講學及倡行相關活動,演繹〈革命的衣缽〉,鼓吹和平。二○一一年十二月,他編成《和平的衣缽──百年詩歌萬載承平》,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二○一一年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章」,詩心與國魂交會,且互放光亮,我們終於比較完整的看到他從歷史與現實的雙重體悟所建構的思想體系,關乎國族命脈且深具悲憫情懷。此其間,我注意到,建國百年三二九忠烈祠擴大祭祀中,愁予先生和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學生合誦〈革命的衣缽〉。緣於上述的這些背景,我決定重新細讀〈革命的衣缽〉。

我在書房找出《衣缽》(人人文庫一三一,一九六六年十月初版,一九八四年二月四版),內分四集:「衣缽集」(十三首)、「大韓集」(四首)、「燕雲集」(十首)、「想望集」(六首),以及〈後記〉。除最後一集是「十五年前」作品,另三集皆「近一年來所寫的」。〈革命的衣缽〉是「衣缽集」第一首,從第七頁到二七頁,計二一六行,分五個小標題:「仰望」、「芥子」、「熱血」、「背影」、「衣缽」,最後有四筆註解。

〈革命的衣缽〉原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辦「全國青年學藝大競賽」一九六五年「最佳新詩」得獎作品(最佳散文,最佳小說),十月二十二日贈獎,發表在十一月號的《幼獅文藝》第一四三期(頁一三九—一四九),並有得獎人照片及作品簡介:「才華橫溢,氣勢磅礡的青年詩人鄭愁予,用他的真摯與景仰的情懷激昂的詠出了這首〈革命的衣缽〉。他不但為自己表達了心聲,也為那些一直想表達而無法表達的人傳達了心聲。」

發表時每頁都有插圖,沒有註解,其中有兩頁誤植(頁一四四和一四五)。收入《衣缽》時,除了一、二處空格,全部一致;收入洪範版《鄭愁予詩集 》(一九五一—一九六八)時,小標加上標號,有三四處原有分段而未分的情況,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多了一筆註解:「最後一句原文為『傳接著您的衣缽』,趙一夫兄覺得結式太弱,建議改為『在革命的血路中』,遂照此發表,現既正式成書,乃改回原樣。」詩人創作之嚴謹於焉可見。

最近看府城講壇影音檔,重聽幾位講者演說,也看自己在台上主持的身影;愁予渾厚的朗讀聲,又引我回到府城;而此際,八十高齡的他,仍遊走四方,倡言和平,為詩藝的提昇與發展而奔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