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編織夢想 小泉源大技法

李祖翔 |2014.08.10
2613觀看次
字級
圖/泉源國小 八月一日是台北市泉源國小校長調任的日子,由於校園整建,交接典禮只得在離學校有些距離的「多功能校區」舉行。
圖/泉源國小 嘴裡含的口籤子,是老師的傑作。
圖/泉源國小 多球進化五顆版
圖/泉源國小 學生開心地練球
圖/泉源國小 聚精會神求精準
高志遠說,孩子拋球時,向上看充滿希望 。圖/李祖翔
圖/泉源國小 校長楊美惠也High轉球,看到孩子練習都會鼓勵一番。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泉源國小

八月一日是台北市泉源國小校長調任的日子,由於校園整建,交接典禮只得在離學校有些距離的「多功能校區」舉行。讓老師苦惱的是,學校僅僅九十三名學生,工作忙碌的父母有時間送他們來參加嗎?恰逢暑假,又有哪個孩子願意放下玩樂、回學校觀禮?但典禮當天,不只在校生,連畢業校友都出席了!讓所有人如釋重負的原因,在「社團」的高凝聚力,孩子不只觀禮,他們還用最吸睛的表演感動校長。

球在指尖轉動,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圍觀者,當一顆球變成兩顆、三顆甚至七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嘆!任誰也想不到,泉源國小「夢幻轉球雜技社」才成立不到一年,怎麼練出這麼高超的技法?主任高志遠說,這得從引進轉球技藝,並向世界和平會申請補助、成立社團說起。

學習要放在對的位置

「轉球這東西很有趣,學會它,應該是每個男人的夢想。」高志遠說,自己小時候的願望就是學會轉球,可惜學不會,連轉書都因為方法不對而失敗。後來他在士東國小當扯鈴隊老師,看到一位在轉球的教練,玩出許多花樣,便以三十八歲的「高齡」求學,一學就會,難掩興奮的說:「原來這麼簡單!」後來他意識到,其實不是自己學得快,是回家有勤練,同一動作練很多次才成功。

每當他開始轉球,或請小朋友伸手、借他把旋轉中的球放上去,小朋友就會尖叫,從最初的一點隔閡感,到全部排隊給他放,各個都好開心。高志遠想,原來每個年紀的人都會因為接觸轉球而驚喜,所以他想推廣這項技藝。

到泉源國小前,高志遠專帶班級老師覺得難搞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難搞,我教他們轉球、丟盤子,還有魔術方塊,半分鐘就扭出六面,一個孩子畢業後到美國讀書,同學都訝異台灣老師會教魔術方塊,讓他風光了一時。」

到了泉源國小,高志遠先推烏克莉莉教學,再教扯鈴,得知世界和平會可以申請社團補助,便成立了轉球社,全校約一半的學生都同時會這三種技藝。

而對轉球來說,苦練固然重要,將孩子「放在適當的學習位置上」更重要,身體協調好的可學地上翻,靈巧的人溜板子,手有力的多轉幾顆球,高志遠說:「不是所有招式都要會。」此外還聘了一位教練,讓孩子技術再提升。

別人不會的我會才帥

轉球雜技社有個與眾不同的特色,即這項技藝不能參與各種比賽。

許多人難以理解,這個社團對孩子有幫助嗎?無法取得成績,意味對學業沒有加分作用!對此高志遠別有見解:「學習不是為了比賽,孩子需要多陪伴,即使家庭功能不健全,陪伴就會變好。」他口中的陪伴,不是單純的相處,是用心經營社團、讓孩子喜歡上自己在做的事,如轉球,還要協助學生調適遇到的種種難題。

在孩子眼中,學會轉球讓自己有信心。要升國中的陳永山說,多一項技能感覺很厲害,「別人不會,我會!」而且很帥。

一開始他連球都抓不住,好幾次掉球掉到不想練,教練卻說努力就會成功,所以他把球帶回家,寫完功課就練,練到很累再休息。在外面表演時,就能享受別人一直請他教的快感。學會轉球後,陳永山最大的心得是「學東西要努力」,而且「一有時間就要練,不是想到才練。」六年級的陳欣妤則說,剛學的時候很辛苦,後來的技法就都不難了。

暑期集訓時,就讀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二年級的校友陳昱廷,也加入轉球行列,他說:「因為我不會,所以想學;人生就是要找不會的東西來學習!」同學看到主任放在臉書上的練習照片,都很感興趣。

翻一千次增加容忍力

「我喜歡孩子拋球、往上看的畫面,很像看見希望。」高志遠期許孩子未來有可分享的回憶,而不是學了會有多少成就。有一個可以與人分享的東西,心會更寬廣,「話說回來,轉球也是練挫折的容忍力,出社會、職場上,主管罵幾次就有人受不了了吧?可是我們的孩子卻要在地上翻至少一千次,很多動作要不厭其煩地做。」

如果師長真的做到了「陪伴」,他相信畢業後叫他們回來參加活動,不會太困難。一直以為放暑假就追不回學生的校長楊美惠,在看到那麼多孩子參加暑期集訓,還要在交接典禮中表演給她看後,也非常感動,七月三十日即在雜技社的臉書上留言:為你們鼓掌。


恆心得來不易 校長:孩子需要鼓勵

校長楊美惠對許多老師願意到山上、給孩子多元學習的行動,很是感激,連本來只要上半天課的星期三,廚娘都願意煮給大家吃,現在孩子學習上的注意力明顯集中了。

「轉球,把分心也轉掉了。」她說,小孩對學習新的東西充滿好奇,但一般人不大會引導,難得有善於觀察的老師願意付出,孩子很幸運。

「泉源國小的學生很調皮。」楊美惠說,成績雖然不突出,被老師放到表演的壓軸上,挑戰最難的技巧,就有自信了,臉上掛著笑容,而登上舞台,孩子一受重視,生澀不再,學習愈來愈穩定,做制式學習時(如國語、英語、數學等)都有「恆心」了。

在這樣的團體中,孩子漸漸放下自我,主動查看周圍的速度,努力做到整體一致;失敗了沒有關係,同伴、老師或觀眾都會給機會,再來一次就成功了!」楊美惠說,孩子要學習如何避免失敗,方法是要更專注、更努力,而「孩子就需要這種鼓勵。」

楊美惠在泉源服務六年,與所有教師共同經歷許多嘗試和挑戰,她說:「同仁願意付出,做校長的更要了解他們的困難,把阻礙都清除。還得明白什麼東西可以進到學校,車子接送狀況、家長參與程度、老師的陪伴、讓外人知道孩子的認真等,都要掌握得宜。」

用社團彌補家庭難題

在世界和平會拜訪泉源國小的途中有段插曲:當社工說要去助人時,計程車司機滿頭霧水的問,「陽明山都是有錢人,需要救助嗎?」這種刻板印象,即是許多有需求的學校得不到社會伸援的原因。

楊美惠說,泉源隔代教養、單親學童的在學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三,所以屬於教育優先區,可優先申請經費,發展教育特色。學生七成來自陽明山,三成是山下,得提供差異化教學,滿足山下家長期待的自然特色、開放教學,並讓山上學生得到照顧,「即使一個班級也會出現M型社會(背景差異懸殊),所以這裡的老師滿厲害的。」

學校開這麼多社團,還有英語實驗方案,就是為了彌補家庭狀況的難題,單親未必有經濟需求,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這類孩子屬「心理的弱勢」;有的祖父母給了溫飽,學習路上卻少了支持與養分;交通不便則導致孩子無法外出參加才藝班、安親班,所以老師盡其所能的為孩子營造好的環境。


老師肯付出 學生不會無動於衷

「不是很厲害嗎?怎麼那麼遜?」高志遠的話一出,孩子立刻回嗆:「來、你來、你來做。」他二話不說,拿球就轉。主任一做,孩子很快抓到訣竅。高志遠說:「教育就是這麼回事,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然後激他、逗他、鼓勵他,就會了!」

不過,轉球需要的不是天賦,「努力」才是成功關鍵,「例如我們社團有對雙胞胎,哥哥能力好、弟弟學習慢,因為肯練習,所以弟弟最先學會轉兩顆球的『雙雲手』。」每當孩子練好一種花樣,高志遠就讓他上台,希望建立有努力就有獎勵的觀念。

在指導轉球的過程中,高志遠都會觀察學生的家庭狀況與特質,一個男孩父母離異,爸爸忙工作,阿嬤管不動他,老師為了避免學生沉迷於電玩,都會留他到晚上七點多,一面指導課業,一面教技巧,「那孩子學東西很快,運動協調性好,柔軟度也夠,可惜長輩疏於照顧,常用物質滿足他,一天只睡十幾分鐘,其他時間全在打電動,變得學習態度不佳。」

每個孩子狀況都不一樣,家長卻認為山上的孩子唯有透過補習、讀書才能有所成就,讓不愛讀書的人,在對學習牴觸的日子中掙扎。有名女孩不愛讀書,胖胖的,高志遠卻發現,她手腕運用得不錯,便讓她接觸壘球及轉球雜技,女孩愈練愈起勁,每天都帶五顆球回家,為了玩出新花樣,她頭戴安全帽頂球,雙手各舉一顆,膝蓋兩顆、腳尖兩顆,還催老師趕快幫她做腰帶,想一次轉八顆。

為了學習,孩子想要,老師就絞盡腦汁設計道具:「有現成的就用,像安全帽買來鑽洞、鎖螺絲釘再磨,就可以頂球;沒道具則拿水管來切,含在口裡的『口籤子(便於用嘴轉球)』還是廢棄木椅改造的。」女孩平時不大會說感謝的話,卻在畢業典禮上,送了高志遠一大束花,高志遠想起那個畫面就會笑,表示::「原來我們不斷的付出,孩子都有感覺。」


貧弱家庭孩童圓夢計畫

世界和平會社工督導鄧湘樺表示,圓夢計畫補助偏遠、市區及市區邊陲學校,無論已成立或準備成立的社團,只要能讓孩子得以學習,老師及行政人員能給予更多的關懷,即可提供每年度五至十萬元不等的經費,依所列材料、講師費等需求做評估。今年有一百零一個才藝性社團申請,純學科的社團不在此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