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 我們看耗資14萬的電影

李祖翔 |2014.08.17
2297觀看次
字級
以前,他們是一群住在磚房瓦屋、時常出門寒暄的壯年人;現在,他們住在華麗大廈、足不出戶,笑稱自己是獨居老人,而他們最懷念的歷史名詞,稱作「眷村」。圖/沈玉花提供
沈玉花用眷村的窗戶當相框,把老相片變成一幅能說故事的藝術。圖/沈玉花提供
找到村民的笑容比什麼都還有意義。圖/沈玉花提供
找到村民的笑容比什麼都還有意義。圖/沈玉花提供
找到村民的笑容比什麼都還有意義。圖/沈玉花提供
找到村民的笑容比什麼都還有意義。圖/沈玉花提供
找到村民的笑容比什麼都還有意義。圖/沈玉花提供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以前,他們是一群住在磚房瓦屋、時常出門寒暄的壯年人;現在,他們住在華麗大廈、足不出戶,笑稱自己是獨居老人,而他們最懷念的歷史名詞,稱作「眷村」。

眷村人很少要求延續他們的文化、建築、飲食或生活習慣,因為他們逆來順受、安於現狀,但在兒女眼中,爸媽內心似乎都住著眷戀過去的孩子,如果有機會,把心門打開,讓孩子與孩子互動,聊起共同的回憶,臉上將會泛起睽違已久的笑容──這個笑容,眷村子弟看過不只一次,最近一次,是在社區的戶外電影中。

在總是自成一圈的眷村裡,「戶外電影」的出現,成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影片畫質也許不如上電影院,還會蚊蟲大軍陪伴,可是厝邊鄰居齊聚一堂、共話家常的美好情景,卻是強調輕聲細語的電影院無可比擬的。

宜蘭眷村拆遷後,許多人以為再也無法在傳統的氛圍下聚會了,矢志推廣眷村文化的義工沈玉花卻找來市長、市公所、議長,一起為九大眷村播電影,目前已有三區的眷村人,能一邊回味老電影劇情,一邊欣賞屬於自己的眷村故事,一邊大快朵頤、品嘗好吃的包子,享受懷念滋味。

第一場在C1區的播映,於五月三十一日登場,播放由沈玉花拍攝的眷村故事之一〈凌雲新村〉紀錄片,及〈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電影的剪輯片。雖然氣氛和諧,當時沈玉花卻六神無主。

看電影心情三轉折

播放那天下了傾盆大雨,怕長輩淋濕,特地搭起棚子,又怕影片播放出狀況,一試再試。下午抵達會場後,音響卻有氣無力!讓沈玉花內心直喊:「我的媽呀!」直冒冷汗的她,趕緊向老闆求助,得到的訊息是:電沒充足,重新接上電後,音量再度響徹雲霄。

沈玉花憨笑說:「對電器白痴的我來說,誰知道那是多麼大的災難?」親自上陣播放電影,也是她人生頭一遭。

活動開始前,為了讓所有人感受眷村氣息,熱心的村民龍心秋,手受傷卻沒有說出來,一個人冒著大風雨,將市公所準備的熱騰騰包子送到會場,社區主委也傾盡全力相助,村內一位媽媽還煮了水餃,等候觀眾。大雨下不停,本來擔心人算不如天算的沈玉花,驚喜的看見村民一個接著一個打傘前來,「原來他們期待這場電影。」

影片內容從國共內戰、逃難過程開始說起,會場瀰漫著沉重的氛圍,播到〈凌雲新村〉及歷史畫面時,討論聲此起彼落,當〈梁山伯與祝英台〉出現後,啜泣聲就斷斷續續,「我看到一位認識的伯伯在哭。」沈玉花忽然有個想法:每個人的一生,都有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壓抑久了,對身心就是嚴重的傷害,如果透過電影的播放得到宣洩,也是功德一件。

長輩欣喜相聚一刻

第二場在B1區播放,以〈金陵一村〉的故事為前導,電影放到一半,大風吹倒了布幕,所有人都去搶救,看得沈玉花「心驚驚」,好在長輩拿包子和奶茶給她壓驚,她受傷、無助的心才被安撫。

一名小女孩看到眷村要被拆,發出陣陣憐憫聲,並問:「為什麼他們房子住得好好的要拆掉?」沈玉花答覆:「因為房子老舊了、漏水了,還有很多很多原因。」來自金陵一村的村民聞言,眼中已泛淚,等看到怪手將居住了半世紀之久的屋子一間間拆毀,心痛難以言喻。一旁觀察的沈玉花想,至少透過自己的努力,濃厚的眷村情得以保住。

八月九日的第三場戶外電影,是九大眷村電影系列的最後一站,這一場依然在風雨中行進。由於播放時間晚,沈玉花叮囑爸媽不要出門,爸媽卻和鄰居風塵僕僕地趕來,理由是:「我們就是想看,我們就是喜歡看。」

沈爸、沈媽連看了三場都不覺得膩,似乎長輩就喜歡聚在一起的感覺,當電影開播,他們進入當年的思緒,個個融入往日情懷……。

團結克難是眷村情

高潮時的跳電,讓村民之間多了一個新話題!在電影演到「大牛為了鳳姐姐要上京城找皇上算帳」時,忽然跳電了,就和看世界盃足球賽,精采得分卻忽然有人擋住銀幕一樣:錯愕不已,只不過他們看的是黃梅調〈江山美人〉;村民全揪著心,期待電影接下去。

電影播畢,村民說:「這真是風雨共濟、發揮眷村精神的時刻;想到以前也發生過如此情景,現在同樣是靠著大家互助,順利欣賞到最後,大家這般作法,令人激賞。」長輩還對沈玉花說:「眷村文化如果能延續下去,都是妳的功勞;為了替我們辦活動,得承受各種壓力和不平等待遇,真的謝謝妳的努力。」

而一名素人,獨力舉辦一個活動有多困難?沈玉花即是一例,她說:「掛布幕需要上下兩根長鐵管,從C1到A1區有段路程,我們卻沒有得到支援,全靠我和三位年逾八十的長輩,一起齊步走,運到目的地;活動結束,再跟八十多歲的老爸,一人一台腳踏車,一前一後的將鐵管放在把手龍頭,騎回C1區。」

當大風吹起、布幕搖呀搖,「碰」的一聲,村民喊著「倒啦!趕緊唷!」七手八腳地扶好布幕,所有人立正站好,放映才得以圓滿,那一幕其實已擊倒沈玉花的信心,但是爸媽一句「勇敢地完成這有意義的巡迴播放。」讓沈玉花記起服務眷村人的使命,能與布幕一般,倒了又再站起。



眷村精神復活 解救獨居老人

學會寫公文、撰企畫案、上傳剪輯影片、籌措「十四萬」經費購置電影器材,還要肩負器材保管十年責任的「苦命義工」沈玉花,在電影播放落幕後,鬆了一大口氣,雖然過程有喜有悲、有怒有愁,卻慶幸離夢想又向前跨了一步。

在她看來,眷村生活是遷徙人們與孩子後來的共同記憶,「眷村情」更象徵著和善、純真、樸實、結夥和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是鄰里之間的互相照應。

眷村的點點滴滴是那麼的自然:「村裡有各省語言,卻能彼此溝通。媽媽多台灣人、父親講外省話,當時女孩常被威脅要斷手斷腳或趕出家門才能嫁給外省人,卻還是有女孩堅持誓言。背負反抗大陸使命的爸爸,時常不在家,颱風天亦然。媽媽很照顧兒女,通常手上都備有藤條,將兒子吊在樹下管教。

眷村小孩很有創意,因為特別會玩,多數人從來沒打過電動玩具,玩的是瓶罐做的推車、彈珠和尪仔標。小小的四坪住屋,可以擠上六人,雖然辛苦但快樂知足。飲食好不好吃得看誰料理的,最常吃饅頭、麵條與麵疙瘩。眷村生活最大的好處在彼此關心,會分享菜米油鹽。」

一名阿嬤對沈玉花說,從前鄰居像姐妹,現在像獨居老人,死了或許也沒有人知道,無奈之情發人深省。

沈玉花說,以後「眷村文化──戶外電影」的觀眾,不只限定眷村,雖然以往日情懷的方向為主,但要合乎潮流,不讓文化流逝和走味,期許電影對看過紀錄片的人都有幫助,不會因為換了環境就走不出來,從而把心鎖住。


創意黃梅調 療癒身心創傷

沈玉花在社區開辦了「健康久久課程」,也在宜蘭樂活進修學苑開設「快樂學唱黃梅調」,與眷村情息息相關的黃梅調,正是兩個課程中最關鍵的靈魂媒介,也是用戶外電影說眷村故事的起頭。

說起沈玉花的黃梅調,源於她對歷史的依戀。「五○年代,環境不富裕,黃梅調引進台灣後,造成轟動,家喻戶曉,我也常常跟著黑膠唱片哼哼唱唱,除了旋律優美,還代表著內心情感的依歸,它不只是歌曲,還是一段往事。」她說。

黃梅調要創新,沈玉花以耶誕老人的服裝唱〈遠山含笑〉、〈訪英台〉,跳扇子舞;在樂活進修學苑教黃梅調時,更用絲巾以〈郊道〉旋律來歌舞;教眷村人唱歌,打竹板、數來寶都是橋段,數來寶的節奏還是〈江山美人〉的配樂,內容則用老歌〈針線情〉的詞。未來她要結合村落藝術,將黃梅調發展成舞蹈治療,用黃梅舞療癒心靈創傷。

沈玉花推廣黃梅調,至今已培養出令人重視的魅力,例如樂活班的一位學員因為要帶孩子,無法繼續上課,先生聽到她的唱腔後,即對太太說:「這麼好的老師,一定要緊緊跟著。」

而在「健康久久課程」中,創辦人與唯一的老師沈玉花,除黃梅調,還有模擬情境、自我發揮的節目,如看阿嬤包水餃、講賣菜秘訣,阿公做包子、年輕人買饅頭,所有生活作息都能變成宣洩情緒、找回快樂的管道。此外,透過黃梅調的練習,村民身體漸漸改善,有人起床就用黃梅調的身段做早操,長年的疼痛獲得改善,生活中再度有了有趣的話題。

儘管沈玉花的努力有了成效,但她仍擔心風光後就無疾而終,所以時時刻刻更新創意點子,將眷村老少的活絡朝氣再引出來。今年十月十一日,為了讓眷村發展有新的觸角,思想不被侷限,她將黃梅調與現代舞劇作結合,搬上宜蘭演藝廳,期待觀眾欣賞傳統與現代、軍歌與唐詩擦出的奇妙火花。



採訪後記

眷村故事很多,記者獨鍾沈玉花,因為資源不足、重重阻礙,一名家庭主婦能做的實在有限;眷村有這樣一個推動者,是社區、族群、縣市之福,也希望每個資源匱乏的地方,都有這樣的「勇者」,做有意義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