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山 一趟巧克力生命之旅

周朝 |2013.10.26
16396觀看次
字級
可可為富經濟效益的新興作物。 圖/曾石南
可可為富經濟效益的新興作物。 圖/曾石南
林碧山 圖/曾石南
林碧山解說巧克力製造過程。 圖/曾石南
國產優質可可豆。 圖/曾石南

在台灣,巧克力商品隨處可見,新興的巧克力工坊時髦又時尚,但絕大多數都是進口貨,或是業者進口巧克力磚,再配製出各式口味的巧克力。
在純樸農業縣的屏東縣,予人保守印象的六堆客家村莊裡,近年出現一個剛開始萌芽的浪漫產業,一位海外歸國華人林碧山(Freddy Lin),循著電影《濃情巧克力》的腳步,打造了一座巧克力工廠,為寧靜鄉間增添熱鬧氣氛。
檳榔樹發揮另類功能
豔麗的陽光,照耀著屏東大武山下遼闊的平原,孕育出一棵棵結實纍纍的可可樹。就在萬巒鄉著名「豬腳街」附近的道路旁,隨著林碧山帶領解說的腳步,參觀他的可可果園,體驗他人生下半場的巧克力之旅,這趟旅程也揭開台灣巧克力傳奇的第一頁。
走進可可果園,一眼望去綠蔭連綿的可可林,夾雜著稀疏的檳榔樹。林碧山解釋,這片可可果園的前身,就是高聳林立的檳榔園,但是栽種可可樹,並不需要將檳榔樹完全剷除,因為羽葉茂盛的檳榔樹,雖在台灣聲名狼藉,卻能發揮另類功能,剛好幫助可可樹遮陽擋風。
林碧山說,可可樹在屏東平原的氣候條件下,以實生苗開始栽種,經過修剪和用心培植管理,大多數種類的可可樹,會在兩、三年後,即可開始開花結果。如果予以最好呵護,一些樹種甚至在第三、四年後,就有很好的收成。
為照顧父母回到台灣
過去長達三十年的時間,林碧山住在美國加州南部的洛杉磯,從事觀光旅館服務業,為了照顧年邁雙親,於二○○六年五月,結束旅館事業回到自己出生的故鄉——萬巒鄉。
在萬巒鄉,他看到附近周邊的農地,幾乎都是種植檳榔樹,不僅農民收入不穩定,檳榔的買賣價格,大多被中、大盤商所掌控,農民只能在出貨後,才會被告知檳榔的收購價格。況且,台灣地區宣導口腔癌逐漸見成效,嚼食檳榔的消費人口,已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多年前,屏東縣萬巒、內埔地區,有聰明的農民想出,為增加農產經濟收益,在檳榔樹下種植咖啡樹,與檳榔樹共生共存,生產所謂的「檳榔咖啡」,也曾風行一時,但林碧山想種的不是咖啡樹,而是可可樹。
自七、八年前,他開始研究試種適合台灣南部氣候生長,更富有經濟效益的新興作物——「可可樹」,他發現可可樹種苗在幼苗成長時期,亟須在半遮陰的環境下,才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而檳榔樹茂盛的遮蔭,剛好提供可可樹種苗成長時最佳的庇護場所,因此,「期望能將原本較為薄弱的檳榔產業轉型,充分利用原有的農地,開發出新型態的農業種植經驗,進而發展出一套新的農業經濟模式。」他說,還可以鼓勵年輕人能返鄉創業,利用自家既有的農地,種植高經濟價值的可可樹。
吃到自種自製巧克力
剛開始,林碧山還是台灣、美國兩頭忙,為準備回台灣預先舖路,於是,他先在自有的檳榔園裡,從馬來西亞引進可可樹種苗,嘗試經營可可樹種苗的培育工作,同時,也在園區內種植許多可可樹。目前,在可可園裡,已有好幾棵可可樹,整棵樹上結滿纍纍果實,並開始採收可可果。
回到台灣後,林碧山為籌備成立可可莊園,又遠從美國夏威夷,進口一整套專門製造巧克力的機器設備,設立「Cocosun巧克力工廠」,開始生產純手工、純天然「台灣在地的巧克力」。
林碧山表示,或許是因為人身在國外,多年前就對可可樹產生興趣,並著手觀察研究,一直想把可可產業帶入農村,希望民眾能吃得到真正在地栽種製成的巧克力。
經過多年來努力奔走及說明,現在終於有農民願意合作,開始在檳榔園種植可可樹,目前,已經發苗種植的面積有十甲多,約種植四千多棵可可樹,未來的理想目標,是希望能推廣達到二十甲。

黑金產業在地發展
可可樹,亦稱為「天堂之樹」,台灣自一九二二年開始,就從印尼爪哇輸入種子試種,在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熱帶植物園)、屏東農專(今屏東科技大學)、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溫室等地,均有種植可可樹。如今,在林碧山克服栽培生產及加工技術後,可可樹已經成為屏東縣的新興作物,這是在地農民辛勤耕耘及產業創新的成果。
林碧山說,「其實可可樹並不難種,屏東縣的氣候及環境非常適合,早在二十多年前,鄰近不遠的南州鄉,就已經有人種植成功,只是當時因後製加工過程受阻,銷售通路有問題,以及相關生產製造的機器設備,也還不夠成熟,而無法順利推廣。」
今年七月間,隨著巧克力觀光工廠正式營運,並相繼籌組成立「萬巒鄉特用作物產銷班第二班(可可產銷班)」,為他的「可可夢想」踏出第一步。
這幾年,林碧山不斷到國外取經,訂做符合國內標準機器,以及聘請馬來西亞的巧克力師傅來台指導,所製作的巧克力品質,足可媲美國際水準,技術成熟已不成問題。
他碰到較為麻煩的問題,還是在地生產可可豆的來源不足,因此,林碧山極力鼓勵農民檳榔樹轉作可可樹,莊園還提供優良的可可樹苗木,共同推廣萬巒鄉的可可產業,改善農民的經濟收益。
「可可豆在國際的期貨價格,平均一公斤在新台幣一百元左右,並維持穩定的價格走勢。」林碧山指出,如果以每一分地種植四十五至五十棵可可樹苗,待三年半長大成樹後,即可開始結果收成而言,每年每棵可以生產一百五十公斤的可可豆(需曬乾),估計每一分地每年至少有五萬元的收益。
林碧山說,「農民栽種所生產的可可豆,巧克力工廠採取期貨價格收購,農民不用擔心種出來的可可豆沒人要,也希望藉此可逐漸取代檳榔樹,成為農村的新興作物。」

犧牲利潤 鼓勵後進
從國外的栽培紀錄上來看,可可樹的果實是一年兩收,但在台灣的屏東平原地區,每年三至十二月間,卻可以連續採收多次,最令人興奮的紀錄,是在同一棵可可樹上,一次可以採收七十五顆可可果,且最大的可可果,重量可達約一公斤。
為了推廣台灣可可產業發展,林碧山寧願犧牲一些微薄的利潤,也要盡力鼓勵有熱情、有幹勁的年輕人,一起來參與這項高經濟價值產業,為可可產業在台灣打下堅實穩固的基礎,將舊產業順利轉型成新型態的「黑金產業」農業經濟模式。
林碧山經營的可可莊園,目前是全台第一家巧克力觀光工廠,而他開放參觀工廠是為推廣種植可可樹,從鮮嫩的可可豆苗、可可樹、可可果(莢),到可可豆發酵、烘焙、去殼、碾碎、研磨、精粹、成型過程,參觀民眾可撫摸可可苗及豆莢,看到不同階段成長過程,聞到可可豆烤烘時飄來的陣陣香氣,直到製作成香滑可口的巧克力,體驗最完整的巧克力夢幻之旅。
可可樹的果實,稱為「可可果」,外觀長橢圓形,很像似木瓜,表面具有隆起稜線,並具疣狀凸起,初期呈青綠色,成熟後變成橙黃色或鮮紅色。每一個果實的重量,大約是二百五十公克至一公斤左右。果實依品種及成熟度不同,顏色有黃、橘、紅褐、紫色等。可可果的外殼厚實,大約有一公分厚,其果肉為白色,且滑溜,味道甜美。
成熟的可可果實,用刀、彎刀或棍棒剖開果實的果皮,包覆在果肉內,約含有三十至五十顆種子,也就是用來製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林碧山栽種可可樹,今年已進入第八個年頭。目前,栽種一甲地一年的收成,約有一噸的可可豆。由於可可樹產量最大時機,是在樹齡十二至十三年時,因此,屆時可可豆的產量,將會十分可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