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僖 人生轉彎 機電老闆種葡萄

周朝 |2013.01.12
3570觀看次
字級
棄機電當個新農夫的黃良僖。 (圖/黃良僖提供)


敢給孩子吃 才能給客戶吃

說起「安全健康,品質保證」的原因,其中有段很溫馨的小故事。原來黃良僖、黃淑文夫妻,育有一對寶貝女兒,剛開始種葡萄時,兩個姐妹年紀都還很小,姐姐黃子綾三歲,妹妹黃子萍才二歲,當夫妻倆整天在果園工作時,便隨著帶到葡萄園裡,以方便可以就近照顧。

有一年,葡萄成熟進入採收期,阿僖夫妻倆忙著剪採葡萄時,發現兩個女兒搬來塑膠果簍,墊高身體後,直接從果樹上摘葡萄下來吃,「千萬不可以!」黃良僖看到這情景,突然嚇了一大跳,及時阻止女兒採摘吃葡萄的動作。霎時,黃良僖除了驚恐,還有更多的擔心,「我在想,不放心給自己女兒吃的東西,怎麼可以賣給別人。」

剛開始種葡萄時,阿僖並沒有為每串葡萄加上套袋保護的措施,在葡萄果實上,很可能還有附著灰塵與農藥殘留,為防止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黃良僖為了女兒與消費者的健康,發誓一定要栽種可以吃得「安心」、「安全」又「健康」,無農藥殘留的葡萄,讓兩個寶貝女兒,可以直接從葡萄樹上採摘來吃。





原本從事承攬智慧型大樓監視器、防盜器工程設施,開設機電公司、從未接觸農業的黃良僖,一九九二年卻因緣際會成了樂活農夫。憑藉著熱情的個性與衝勁,他從零開始摸索,學習種植葡萄,過去他經營企業的經驗,也讓他懂得尋找專業協助,也更懂得行銷,在農委會農業改良場專業人員的經驗輔助下,「葡萄之路」走得踏實而豐碩。

黃良僖說,台灣自從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的產銷經營,不能再以傳統方式耕種,銷售通路也不能再依靠傳統的盤商,雖然國外進口水果會與國產水果競爭,但只要做好市場區隔,觀察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建立農產品自有品牌,表現出國產水果的獨特優勢,自然就能找出新的出路!

歷經房產起伏年代

回首事業剛起步時,公司的業績還算不錯,承包的都是房地產界名人的工程,每天早出晚歸,忙得不可開交。經濟景氣好時,黃良僖一年賺個一、兩百萬元沒有問題,就連當時陳由豪領軍的東帝士集團,也是他的客戶之一。

但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九九七年台灣歷經不景氣循環,建築業走下坡,工程款常被拖欠,有時一個月裡有一半時間無客戶上門,業務量愈來愈少,這讓黃良僖愈做愈沒幹勁,於是趁著工作閒暇,回彰化埔心鄉下散心解悶。

那時黃良僖妻子黃淑文的外公有一塊葡萄園要出租,單純「想多運動」的念頭,和太太商量後,承租下這塊葡萄果園。這是他生平頭一次扛起鋤頭,跟著農民學習種葡萄。平日著迷於植物營養學研究的黃良僖,經過兩、三年的田間歷練,在岳父的從旁指導下,開始投入葡萄園的經營管理。

人生的路不會白走

傳統農民用過去累積的「經驗」來管理照顧葡萄,但根深柢固的觀念卻也絆住了成長步伐。黃良僖發現,將自己過去與種葡萄完全不相干的機電經驗運用在種葡萄上,居然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人生的路果然不會白走。

為求增加工作效率,他耗資兩百萬元,在果園內投資建立自動化灑水與噴藥系統,同時想到山區種茶與水果的農民,在採收作物搬運時會利用單軌車載運農產品,於是,將自己的機電知識應用於舖設果園的推車軌道,設計低成本可九十度轉彎的高效率鐵軌搬運車,既方便採果運輸,又可減少搬運期間的損失。

在過去未舖設雙軌推車時,兩、三百公尺的距離,用人力推車走一趟,最多只能搬運四十公斤,一天採摘一百多箱,至少要搬運三十趟,光是推運推車,就會累個半死,但自從裝設推車軌道,一趟就可乘載三百二十公斤的重量,連他的小女兒(當時十一歲),都可以輕鬆推動,不僅效率提高,也節省不少人力成本。

好吃一定要「捨得」

彰化縣大多數葡萄果園至今仍採用簡易海綿片遮果,黃良僖則認為,要種出好吃的葡萄,一定要提早在幼果期,就實施套袋管理。一般葡萄園套袋約五、六十天,但他的葡萄園,套袋時間卻達八、九十天,這樣的作法耗時費工,卻也讓他所種出的葡萄,果實表面的果粉凝結得夠厚實,香氣和甜度高人一等,葡萄的品質更「讚」了。

近幾年他的葡萄在地方上闖出知名度,消費市場上也很搶手,就連洽購葡萄的大盤商,都要帶著現金排隊批貨。他說,葡萄要好吃,一定要「捨得」與「耗工」,「捨得」就是要捨得摘掉多餘花朵疏果,才能要求葡萄的品質,而不要求產量多。

遊山玩水 邊做邊玩

一面向農委會專家討教,一面自行潛心研究葡萄套袋、安全用藥、肥培及產期調節技術,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建立無農藥殘留的安全葡萄栽培管理標準流程,生產優質無農藥殘留的「阿僖葡萄」,不僅勇奪全國葡萄評鑑第一名,更讓他得到二○○五年全國傑出農民「神農獎」的肯定。

從防盜工程設施的大老闆,改行栽種葡萄三年後,黃良僖才徹底拋卻老闆夢,「就算回到老本行,可以賺更多的金錢,我也不要。」因為對他來說,種葡萄不只賺得銀子,更多的是和妻子胼手胝足齊心打拚,以及和女兒更多時間相處、千金不換的天倫之樂。

黃良僖說,趁著可以打拚時,就盡量認真的做,雖然沒什麼休息時間,但做得很快樂,「我很喜歡研究,一直強調好就要更好,我們夫婦有計畫,先把女兒教育好,以後就沒負擔,差不多在六十歲時,就可以少做一點,四處遊山玩水,邊做邊玩,準備計畫養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