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主婦做大夢 找回純樸童年幸福

李祖翔 |2013.09.21
1771觀看次
字級

中華電信基金會日前在台北市長藝文官邸辦了一場公益講座,六十名聽眾人手一杯「舒米茶」,品味得久久不捨放下。「舒米茶」和講者有關,是一位來自山與海交界、台十一線、六十四K處的阿美族家庭主婦──舒米如妮。舒米茶的製作方式,是將「海稻米」的糙米蒸過,放涼、乾炒,再加進研磨成粉的「大葉田香」所沖水而成。聽眾喝了,感覺與玄米煎茶相似,帶點日本抹茶的甘,聞著心曠神怡,飲後齒頰留香。

如此神奇的茶飲,竟只是當了家庭主婦十六年、四年前忽然開竅,想找回記憶中美好童年的舒米如妮鼓舞村民做的,而這是個跌破眾人眼鏡的行動──復耕水梯田、重建凝聚村人情感的水圳,舒米茶的材料,正是靠他們親手栽種的稻米及部落存在已久的植物大葉田香。

被罵白痴 仍然堅持

海稻米,不是灌溉海水的水稻,而是象徵來自東海岸、聽海唱歌、與海一起長大的水稻。他們將荒廢的稻田變成五頃活田,今年擴大到六公頃。

梯田要活,先要有水,但是荒廢二十年之久的水圳要重新引水並不簡單,在青年流失的部落裡,要集結人力來做更難,舒米如妮的方法是「不斷遊說」,她笑說,就是每天晚上在族人耳邊念叨。不過,當她說出自己的抱負是想弄一個不灑農藥和除草劑的稻田時,族人的反應卻是有聽沒有懂,不斷地說:「啊?啊?妳在說什麼啊?」或者直接罵她是白痴。

由於她的計畫完全沒有預期效益可以打包票,不能保證付出會有收穫,看衰她的人還不少,村長也盡量避著她,因為復耕稻田是她個人夢想,她卻希望村長用廣播號召大家一起來。

但她並沒有打退堂鼓,反而堅信一件事:「如果想做的事沒有去做,就是違反自我人權!沒有善待自己!」當自己人無法提供協助,她決定先找外人,而且是原住民不喜歡的「林務局」。

只為孩子 保留童年

對原住民來說,林務局是讓原民在土地使用跟狩獵上都受到限制的死對頭,但舒米如妮找到一個可以說服原民放下仇恨的理由,她說:「來幫忙的是林務局『保育組』,協助重建水圳,將童年的青蛙、泥鰍、蝦子給『請』回來,我們沒有拒絕的理由!」

舒米說,小時候孩子會在水圳洗澡,洗完了才回家,在部落,小學四年級以上的人就算務農人力,但一群小朋友其實做不了什麼,只會跟在大人後面挖螺、抓蝦和青蛙,每個孩子會有自己的區域、地盤,也會摘水果或水生植物,很好玩,可是當這些場景漸漸消失,孩子下了課再無法脫鞋、戲水,相反的,田地因為沒有整理,變成了危險場域,她便想,如果再不用心改變,孩子的未來會怎麼樣?這些荒田留下來,他們又不會種田!於是她和少少的幾個好友、保育組的教授,一起割草、鋸木、丈量土地,弄出田溝、引水,讓水一點一點,從一千四百公尺的源頭漫過來。

大石擋道?鏟了!任何難題她都請大家不要擔心,只要水來了,成功就指日可待。一抔一抔的土在她們的手中轉移,背心、雨鞋、斗笠都上陣,快二十年沒水的地方現在有水了,大夥都百感交集,她回憶:「以前部落人一直哭,說水沒了連地瓜都沒得種,但現在有水了,能種稻,還是開心到一直哭。」

剛開始很多人會說,有一群傻瓜在做事,可是舒米卻到處說自己很幸福,可以住在讓人開心的地方,「雖然壓力不比都市少,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想,怎麼創造、發展這個部落;不要別人給我們方向,要我們自己創造價值。」她們是用玩的心態在當農夫,插秧不能形容為辛苦,而是瘋狂,至於怎麼碾米、包裝、行銷那些問題都沒想過。

真正天然 在地生產

舒米如妮理想的部落畫面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片稻田、一顆部落之心、一雙手和一個舞台。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四年內奇蹟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例如農糧署每周來抽驗一次土壤和水質,發現那裡有真正的山泉水,水流不經過住戶,水生植物和水稻都是標準的「天然ㄟ」,而且颱風來了,產量竟也未減少。如今舒米的海稻米,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收入回饋給部落,改善經濟生活;百分之三十五用做行銷宣傳,「像今年都還沒插秧就被預訂、賣光光了。」不灑農藥的糧食,等於是部落的命脈,終於可以在地生產,吃到最健康的食品,於是愈來愈多的族人支持這個家庭主婦的夢想。

舒米說,這六公頃的稻田重新開啟了族人的記憶,「像七十四歲的ina,已經四十年沒下田了,這會兒卻來幫忙割稻,她說她很感動,在割稻時第一個想到的,是過世二十幾年的先生,想起夫妻倆一起割稻的畫面。」現在還有人會抱怨青蛙太吵,舒米認為,這證明了水圳復育很成功。

親身體驗 感受更深

舒米喜歡創作,部落中正好有很多藝術家,於是,圍繞著水圳、梯田,她讓部落的聚會場所重現,透過每年大小不同的活動,在休耕的日子,邀請國內外的藝術家、創作營聚在一起,不只交流自然藝術、音樂,也一同欣賞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之名來自梯田收割時,黃澄澄的稻穗與海岸相映的照片,舒米想起部落耆老曾說過,那裡曾經的模樣真的像黃金海岸,沒有柏油,只有石頭小路。

汗水、歡笑、美景、藝術……,舒米希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過的都不一樣,生活更有趣!現在部落有二、三名青年加入了,不過大部分還是中年人,舒米說這是唯一可惜之處。

她鼓勵台灣年輕人七人一組,到部落待上至少一星期,好好體會一下那裡的一草一木,看看相較於智慧型手機,能感受到什麼。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東海岸的美,到底是要留給誰看的?給在地、部落的子孫,還是所有台灣人的子孫?答案當然是後者!所以全國都該保護它,希望欣賞它的人,不是只有漁民、外國旅客和陸客。」舒米說,與東海岸面對面,親眼看到、體會和純粹聽來、看電視,結果是不同的,哪怕來了只看到一朵浪花也無所謂,親眼看到的美景,感受力強,就好像小男生看到美女時,眼睛一亮那樣……說到這兒,她多了一個補充:「或許還要多一些生命經驗,更能體會這裡的美。」

力排眾議 堅持腳印

舒米復育石梯坪的水梯田,融入藝術,用最傳統的聲音和土地做連結,再用最深入的自己和土壤一起生活,雖然很多人始終不看好她,認為要談產業、賺錢和附加價值都為之過早,畢竟養活水梯田不簡單,怎麼永續更難,若不能保證永續,就不可能讓部落年輕人返鄉……。對於這些專家的論述,舒米只能說,這是她的夢,一個能用來分享的、小小的故事,儘管能力不大,卻能留在部落,大夥一起發展屬於這個地方的未來,所以她要力排眾議,要一步一腳印的堅持。

十幾年來,部落孩子都在外人賦予方向下,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學藝,然後複製一些技能,再回家鄉試圖改變一切;但舒米認為,確實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才可以開發更好的事業,做最有意義的事,環境應給予機會,讓部落孩子自己創造和延續文化,讓他們去談永續,讓他們從自己的源頭做起,讓一切有「發生」的可能性,路才會寬廣。



用幸福的方式

改變艱苦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系列公益講座,執行長林三元感觸深刻,表示「台灣有些困難正在發生,可是,仍有人用很幸福的方式、艱苦的在改變。」例如舒米如妮的講題就發人省思,唯有親自到現場體會的人,才能與土地有連結!當台灣糧食自主率不到三成,水資源也成問題時,「海稻米的誕生」便有特殊意義。

聽著舒米分享在花蓮種稻的樂趣,他想起和孩子在台北爬山時,無意間發現古水圳的驚喜,忍不住笑說:「很棒!很棒!」他在裡頭看見蛤仔,也急著和孩子一起脫鞋,體會「摸蛤仔兼洗褲」的樂趣,這時他又想起,從前家鄉水溝就有蛤仔和泥鰍,自從多了垃圾場後,垃圾水滲到水溝,生物都消失了。

他說,台灣為了發展經濟,讓大自然不斷退卻,難道結果一定得如此嗎?有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他期待基金會能與有夢想的人一起合作,發展出屬於台灣土地的、美的經濟,「希望台灣成為世界的瑰寶,因為那些自然與人文的關懷,被呵護著。」

基金會十月的講座則請到作家劉克襄,帶大家發現菜市場的新風景,來場「生活中的小旅行」;十一月是嘉義阿里山來吉部落的藝術家「不舞」,帶大家彩繪山豬,認識鄒族的神話故事;十二月有洪蘭教授講述「生活中的快思慢想」,想詢問詳情、預約報名,或在現場詢問有無後補位的民眾,可洽專線:(○二)二三四四五七六五;網站也會放上講座內容,可隨時關注:www.chtf.org.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