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媽媽最後的生命示現——我的永續生死學功課 (八)

慧開法師 |2013.02.03
357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既然我們兄弟已經有了共識,不為媽媽作任何救治的醫療處置,所以決定要轉到安寧病房,同時希望媽媽能得到佛教方式的安寧照護,而耕莘的安寧病房是以天主教的照護方式為主,所以我們決定轉到台大醫院安寧病房。轉院之前,二弟妹沈冬(現任台大教授)告訴我們,到了台大,醫生還是會要求我們為媽媽插鼻胃管。當時我不相信,十月十九日晚上轉到台大安寧病房後,醫生果真不斷建議要為媽媽插鼻胃管,讓我非常驚訝!

我寫出這一段過程,提供給讀者參考與深思,因為這是安寧照護與臨終關懷的核心課題,再具體一點地說,這是關乎「當我們的親人處於能否善終的關鍵階段時,我們能否作出對親人最有利的判斷和決定?」

我們兄弟堅持不做任何侵入式的醫療處置,不插呼吸管、不作氣切的這個部分,醫生表示可以理解,但是連鼻胃管也不插,醫生就無法理解了。他們認為打點滴也是侵入式的,既然我們能接受打點滴,為什麼不能接受鼻胃管呢?另外一點,醫生以營養的觀點來看,雖然媽媽整天躺在床上不能活動,至少也要消耗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大卡上下的熱量,而經由點滴輸入的一袋「台大五號」電解質輸液只能提供一天所消耗熱量的五分之一,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必須插鼻胃管才能提供身體足夠的營養和熱量。言下之意,不如此做的話,媽媽會被我們「餓死」!

我們兄弟怎麼可能忍心讓媽媽「餓死」呢?插不插鼻胃管的利弊得失,我們很慎重地衡量過,就從營養的層面來看,以媽媽的年齡、身高和體重而言,其實是有點過胖,體內累積了相當的脂肪,再加上每天兩袋點滴輸液,足以提供自身熱量的消耗。

最重要的是,除了色身的營養之外,媽媽更需要的是靈性的關懷與佛法的薰習,在住院期間以及後來回到家中的那段時日,我們兄弟、弟妹和姪兒輪班,每天在媽媽耳邊誦《阿彌陀經》、念佛、發願、迴向,而且不斷用言語鼓勵、引導她和我們一起念佛、發願、回向。

同時,我們一方面不斷在她耳邊感謝她的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另一方面,也一再保證會好好照顧開爸爸。

因為我們這樣的陪伴與照顧,媽媽的情況不但穩定,而且看起來比剛住進醫院時要好很多,醫生也都覺得很訝異,但也因此很多人都有個「錯覺」,認為媽媽會不會就這樣「好起來」了?所以很多人質疑我堅持不讓媽媽插鼻胃管的決定。

幾個月下來,我們兄弟很清楚,媽媽的生命歷程已經退化到超過「生命的賞味期」了,而且是不可逆轉的,如果我們作出錯誤的決定,就會讓她變成「生命的延畢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此時此刻,媽媽所面臨的生命功課是「生命換檔」而不是「生命延續」,也就是說,如何能夠「正念現前、蒙佛接引」,放下及超克色身病體的束縛,以邁向未來的生命,這也是我們兄弟的生命功課。因此,我們所關注的,不是一昧地延續媽媽肉體的生命,而是極力減輕她的身體負擔,同時維持最基本的熱量所需。

我要特別強調,末期及臨終病人想要能夠善終與往生,是需要有起碼的精神和體力的,如果家屬及醫生把病人的精神和體力都耗盡在無謂的救治上面,病人是絕對無法善終與往生的。

媽媽的情況看起來很好,這就是善終與往生佛國的善緣契機,我們兄弟絕對不容許這樣的善緣契機,受到不當醫療處置的干擾與破壞。(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