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名曲】 巴哈 ‧《郭德堡變奏曲》

著/許麗雯暨音樂企畫小組  |2012.09.16
2360觀看次
字級

音樂家生平

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年)自小就深受家族影響,努力學習各種音樂方面的知識、技巧、作曲等,他的作品特色就是以「對位法」的作曲技巧,展現多聲部的音樂效果。三百多年來,他為學生、教會及宮廷所創作的這些兼顧內涵及技巧的樂曲,再再影響著後世的音樂家們。

比起小提琴的高聲飛揚,大提琴的音色顯然低調沉穩許多,因此大提琴在樂團裡通常演出較不引人注目的低音域旋律,但若由這種弦樂中的瘖啞者來獨奏「舞曲」,又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音樂之父巴哈是第一個想到為大提琴創作「無伴奏組曲」的作曲家,他可不是興之所至隨哼幾曲,巴哈很認真的寫了六支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每一支組曲都包括了一首前奏曲與五首舞曲。原本樸實無華的大提琴,在巴哈的生花妙筆下,竟能以獨奏的樣貌展現對位、節奏與豐富的和聲之美。

《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巴哈的音樂魔力,除了帶給人們內心平靜之外,在醫學領域上更能代替安眠藥,治療為失眠所苦的患者!這首《郭德堡變奏曲》便是一首著名的安眠名曲,這是為當時駐德的俄國大使凱薩林克伯爵所作的。

當年凱薩林克伯爵因公務繁重常常失眠,便請年僅十四歲的小樂師郭德堡來為他彈奏幾首助眠的曲子。郭德堡是巴哈的學生,巴哈決定助這學生一臂之力,於是寫了《郭德堡變奏曲》給他演奏。

據說凱薩林克伯爵對這首曲子的療效感到十分滿意,還送給巴哈一個裝有三百錢幣的金杯以為報酬。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哈最卓越的鍵盤作品之一,也是古今以來變奏形式譜曲的典範。此曲原名為《為雙層鍵盤大鍵琴所作的抒情變奏曲》,它是由三十二小節的主題詠嘆調(Aria)和三十段變奏曲所組合而成,巴哈為這首曲子所用的變奏並非只是在主題上加了一些裝飾奏,而是以合聲改變、調性轉化等方式,為主題進行自由變化的「改裝」。

《郭德堡變奏曲》的主題,取自巴哈《為安娜.瑪達蕾娜.巴哈而作的古鋼琴小曲集》中的第二十六首,雖然是以薩拉邦德舞曲形式所寫成,卻十分的莊重抒情。

左手演奏鞏固樂曲的基礎低音,賦予曲子沉穩的和聲感;右手則讓如歌的旋律於其上緩緩吟唱,這段優美的旋律讓人百聽不厭,應該也是全曲最具舒壓效果的一段。

弦外之音

史懷哲博士在巴哈的音樂中找到了音樂的哲學,他認為巴哈的作品表達了一切的哀傷、快樂、眼淚與笑聲,對於《郭德堡變奏曲》他曾說:「這是巴哈所有的作品中最接近近代鋼琴藝術的,如果光看樂譜我們會誤以為這是貝多芬的作品。」

電影《英倫情人》中,擔任照顧傷兵的護士茱麗葉畢諾許,在廢墟裡發現了一架殘破的鋼琴時,雖然鋼琴已被炸得傾斜一角,她仍喜出望外的拂去滿布的灰塵,掀起琴蓋彈出《郭德堡變奏曲》的主題詠嘆調。

清澈的琴聲在危機四伏的廢墟中顯得如此遺世獨立,在戰爭與死亡的脅迫下,巴哈的音樂就是能這麼直接的觸動人心,安慰一個寂寞的心靈。

另一個例子便是布拉姆斯在母親彌留之際,坐在琴前彈奏的也是這首《郭德堡變奏曲》,當時他流著淚說:「這是多麼神奇的音樂,充滿能夠分擔痛苦的力量!」

你為失眠所苦、為壓力憔悴、為茫然不知所終的人生擔憂嗎?試試巴哈的「郭德堡特效藥」吧!

(摘自華滋出版‧《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