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淨水,一滴清涼,
遠離眾苦,歸命覺王。
--弘一法師
豐子愷先生所繪的這幅〈楊枝淨水〉圖,一看就讓人聯想起觀世音菩薩手持的楊柳枝和淨瓶水。淨瓶旁有一只杯子,是裝盛甘露水的;而右邊的香爐中插著一支點燃的線香,正裊裊往上冒著輕煙。香爐代表供奉和恭敬之意,爐中香煙裊裊升起,可以直達天聽。此畫面也讓人耳邊響起「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的經讚聲。
豐先生的筆觸,看起來柔美婉轉,畫面的構圖也對稱和諧,給人一種安全、安心、清淨和愉悅的感覺。
圖畫中的楊枝即楊柳枝,是古時候人們作為牙刷和牙籤之用的。從前在西域,人們每日以楊枝的細條來剔齒,並咀嚼小樹枝來清潔牙齒,故稱楊枝為「齒木」。家中有客遠來,有向客人贈齒木和淨水的禮節,藉此表示祝客人健康,並表達誠懇邀請之意。
另外有一種說法,認為楊枝的使用,起源於佛祖釋迦牟尼,佛陀教授弟子以楊柳枝刷牙並嚼楊枝,不但去除了口臭,也增加了味覺。此後楊枝便成為清潔牙齒的「齒木」,出家人每天清晨及用齋後,都會將「齒木」的一端嚼成絮狀,以剔除齒間的積垢,剔完牙再將「齒木」撕開,用來刮除舌垢,楊枝使用過後即丟棄。此楊枝約「長十二指,短不減八指,大如小指。」
不過,根據義淨大師的說法,佛典裡的齒木樹實非楊柳,只是質異而用同。《十誦律》中記載有嚼楊枝的利益:「一、去口苦,二、去口臭,三、除風,四、除熱病,五、除痰廕。復有五利益:一、除風,二、除熱,三、口齒有味,四、增進食欲,五、眼明。」
用來剔牙的楊枝,代表潔淨。於是楊枝的意義提升,被賦予無窮價值。佛教法會儀式中恭請佛菩薩也先用「楊枝淨水」灑淨壇場,以表達虔誠恭迎之意。
具有三十三應化身的觀世音菩薩,其畫像之一的「楊枝觀音」,即是左手持淨瓶,右手持楊枝。人們認為楊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消災除病。淨瓶內的水,是大悲水,用來洗滌眾生所造作的罪孽。於是淨瓶和楊枝,漸漸發展為觀世音菩薩的持物。
觀音菩薩的形象,總是慈眼視眾生,觀眾生苦並聞聲救苦。人人耳熟能詳的一首詩:「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觀音菩薩以楊枝及淨瓶,慈悲攝受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