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 46 奇諾依用鏡頭 糾舉陋習 伸張人權

楊慧莉 |2017.01.14
1673觀看次
字級

當今世界,男女平權已漸漸成為主流意識。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地方的女性行動受限,遭受不公、甚至非人的對待。在巴基斯坦,女性行為一旦違反傳統規範可能就會遭到「榮譽處決」,命喪黃泉。二○一四年,一位女孩遭遇此劫難;所幸,她大難不死,而且故事被拍成紀錄片《河中女孩》,撼動人心,引發世人關注。拍攝者是巴國女導演奇諾依。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奇諾依又是一位什麼樣的導演?一起來關心!

生命 軌跡
從平面記者  到國際知名導演

奇諾依(Sharmeen Obaid-Chinoy)出生和成長於巴基斯坦喀拉蚩。自十四歲起,她就當起平面記者,幫報紙寫文章,尤其專注於報導一些被邊緣化社區的故事。之後,她到美國深造,於二○○二年畢業於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

自學拍攝記錄片

留學美國期間,奇諾依繼續新聞寫作。後來,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她開始感到平面報導的局限性,想要進入視覺的報導領域。

當時,奇諾依二十一歲,但從沒聽說、也沒看過紀錄片。在此之前,她的家鄉巴國只有一個電視台,到了美國後,多半接觸的是美國的流行文化。

不過,此刻她面臨了抉擇:是要繼續從事新聞報導,抑或進入某種更長的報導形式?於是,她撞進了紀錄片的領域,而且自學,靠網路學會如何拍攝影片。

後來,她回到巴基斯坦當導演,處女作是《恐怖主義下的兒童》(Terror's Children)。二○○三到四年,她拍了兩部得獎影片。十多年來的執導生涯,她最為人稱道的影片有動畫片《超勇三少年》(3 Bahadur)、《拉合爾之歌》(Song of Lahore)、《拯救容顏》(Saving Face)和《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A Girl in the River: The Price of Forgiveness)。

獲獎無數受肯定

奇諾依所拍攝的紀錄片讓她獲獎無數,包括六座艾美獎和巴國有奧斯卡金像獎之稱的「力士獎」(Lux Style Awards)。不過,她最大的殊榮莫過於以二○一二年的《拯救容顏》和二○一六年的《河中女孩》拿下兩座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也因此締造了許多個人紀錄,包括成為首位獲頒金像獎的巴基斯坦人,全球十一位女導演中唯一以非小說類影片獲得金像獎的一位。

二○○七年,奇諾依協助成立了「巴基斯坦市民檔案」(Citizens Archive of Pakistan),這是一個非營利的義工團體,旨在教導巴國兒童批判性的思考並以自己的歷史和身分為豪。

二○一二年,除了奧斯卡獎,她還獲頒巴基斯坦的第二高市民獎,以及名列《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之一。

慶幸身為女導演

奇諾依的作品常常關注人權和女性議題。拍片生涯將她帶往全世界各地,合作對象包括難民、被褫奪公權的人、婦女權益支持團體和人權捍衛者。藉由所拍攝的影片,女導演讓外界聽到弱勢者的聲音,進而促成這些地方的社會改革。

對此,奇諾依歸功於自己的女性身分,她表示,「作為女性導演,我很幸運,這讓我在某些情況可以更快地對報導對象感同身受,深入到一般男性所無法到達之區。女性身分反倒成為我的優勢;我若是男人,可能就不會報導這些故事了。」

挑戰 傳統
拍攝河中女孩  控訴巴國陋習

二○一二年讓奇諾依首次抱回奧斯卡金獎的作品《拯救容顏》,記錄許多巴基斯坦婦女遭男性以硫酸攻擊顏面的悲慘處境。去年,她以《河中女孩》再度獲得奧斯卡金獎的肯定。此片揭露巴國由來已久卻鮮少被檢討的陋習「榮譽處決」(honor killing)。

莎芭的可怕遭遇

《河中女孩》訴說十九歲的巴基斯坦少女莎芭(Saba Qaiser)因未經家人同意結婚而慘遭父親和叔叔槍殺臉部後丟進河裡的故事。

莎芭的遭遇就是巴國境內行之已久的陋習「榮譽處決」。巴國婦女的行徑只要有違「常理」(通常是男性加諸於女性的種種限制和規範),就會以有辱門風之名遭到殺害,理由從私奔、離婚到遭性侵和穿著大膽等。每年至少有一千名巴國婦女遭到「榮譽處決」。

由於最後一刻撇過頭去,莎芭逃過死劫,之後掙脫布袋努力爬上岸求助。在此之前,奇諾依一直想報導此惡行,特別是從倖存者的角度。後來,她從報紙得知此事,在莎芭被槍殺後的第二天,在醫院找到受害者。在經過醫院同意後,奇諾依與莎芭長談,後者很願意接受紀錄片的拍攝,因為她不希望再有其他人遭受她所經歷的苦楚。

拍攝過程中,奇諾依發現,莎芭在鏡頭前泰然自若,侃侃而談自己的遭遇,像是天生為鏡頭而生,但她不會多做些別的,只是真實呈現她原本的樣貌,她的行為、反應、笑容,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榮譽處決」不名譽

儘管莎芭的父親和叔叔隨後遭到逮捕,但只要莎芭原諒他們,在巴國法律下他們就可免受刑責。「榮譽處決」的問題即在此,常因被視為「家務事」而遭小覷。一般而言,鄉民的做法是隱瞞案情,即便知道某位父親殺了他的女兒,也知情不報,讓受害者人間蒸發。當事者家庭更不可能報案,「因為擔心一旦報案,就會讓家族蒙羞」。

然而,奇諾依就是要藉由《河中女孩》,讓人們正視此陋習,形成輿論壓力,因為它本身跟榮譽一點也不相干,而是一種罪行,還是一種預謀式的冷血謀殺。

「而人們之所以不認為那是一種罪行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用為殺害自己的女兒、妻子或姐妹而坐牢。」奇諾依表示。但不用負刑責的結果就會引發更多的殺戮。

因此,奇諾依希望紀錄片能夠喚起人們對「榮譽處決」形同滔天大罪的意識,進而促成可追究刑責的立法,讓謀殺者至少能為自己的惡行服監刑,而達到嚇止的作用。

盼作品能促改革

《河中女孩》中有一幕讓人超不安,莎芭的父親堅信自己的殺戮行為對其他女兒起了殺一儆百的作用,而他的社區地位也將提升。片尾時,父親覺得自己更有權勢了,也更獲得鄉民的敬重,還說其他女兒因此獲得更好的婚約。

更不可思議的是,莎芭的家人聲援父親的做法,認為莎芭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嫁給窮小子,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儘管如此,奇諾依仍有信心自己的作品終將促成改革。她發現巴國近年來改變很多:如今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在二十五歲以下,手機和網路的使用率很高,愈來愈多的女性上大學,傳統社會已出現縫隙。巴國女性透過交流,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和該有的婦女權益。

在這樣的環境下,奇諾依的紀錄片有如臨門一腳,讓更多隱而不彰的社會議題被攤在陽光下。曾有巴國人批評她的做法,認為她的故事無異是在讓巴國難堪,但她卻反問對方:「與其攻擊信使,何不直接修正問題?」更何況她認為自己的紀錄片並非全然揚惡隱善,除了討論問題,她的鏡頭也對準了那些對抗不公不義、甚至每天冒著生命危險的無名英雄。

發揮 影響
「榮譽處決」犯  不再逍遙法外

去年十月,巴國通過一項新的法律,未來「榮譽處決」的執行者即便獲得受害者家屬的原諒,也無法逍遙法外了。他們將面對至少被關二十五年的判刑。

巴國總理夏瑞夫(Muhammad Nawaz Sharif)礙於壓力,終於拿出魄力制裁施暴者。他表示,「婦女是社會中堅分子,相信賦權、保護和解放婦女,讓她們對社會有所貢獻,將有助國家的發展和繁榮。」

多人犧牲的結果

巴國國會也同時通過另一項法案,未來將拜強制性的DNA檢測之賜,讓性侵者更快被定罪。

促成以上有益於婦女權益的里程碑的近因是,約三個月前巴國模特兒、女權活動家兼網路紅人巴洛奇(Qandeel Baloch)因挑戰保守傳統的大膽作風慘遭親兄弟「榮譽處決」勒斃。 她的兄長相信「女性生來就該待在家中,遵守傳統規範」;他透過影帶坦承作案,且毫無悔意地表示:「我對所行引以為豪。我先給她吃藥,再殺了她。」

稍早,還有一位青少女因不同意自己即將下嫁而慘遭兄弟打破頭。根據巴國人權協會的統計,去年上半年就有三百名「榮譽處決」的受害者。

莎芭苦盡終甘來

不過,首位引進「禁止榮譽處決」法案的反對黨參議員雷赫曼(Sherry Rehman)認為法案因只處理了謀殺和死亡的部分,尚未給予倖存者任何求助管道,而需大幅度修正。

但對奇諾依而言,此法案通過的喜悅更勝拿到奧斯卡金像獎。去年頒獎典禮前,她表示,如果至少開始把一堆謀殺者送入大牢,就能嚇止「榮譽處決」的猖獗,這才是更大的勝利。

而今,奇諾依終於如願以償。至於「河中女孩」莎芭後來如何了呢?

她跟當初所選擇的男人生了一個兒子,希望未來能善盡養育之責。

另外,有人送給她一塊地,她可以登記自己的名字。在此之前,她連出生證明和身分證都沒有,而今連同土地,莎芭終於是個有身分的人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