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 地裡的蘋果

文與圖/童言 |2015.12.26
1585觀看次
字級
我從小就愛吃馬鈴薯,每次母親買麵包,只要有馬鈴薯沙拉的那一塊,絕對非我莫屬。圖/童言
我從小就愛吃馬鈴薯,每次母親買麵包,只要有馬鈴薯沙拉的那一塊,絕對非我莫屬。圖/童言

文與圖/童言

我從小就愛吃馬鈴薯,每次母親買麵包,只要有馬鈴薯沙拉的那一塊,絕對非我莫屬。

母親在家做咖哩飯時,總少不了馬鈴薯,我自然視它為蔬菜。直到我去德國旅行,為了感謝朋友一家盛情招待,打算做咖哩飯回饋時,發現德國朋友把馬鈴薯當主食,對我煮飯又煮馬鈴薯,疑惑不解;等到上菜後,才恍然明白,都是因為認知上的差異。

法國人稱呼馬鈴薯為「地裡的蘋果」(pomme de terre),顯現它所富含的養分,足以媲美蘋果,和我們慣稱番薯為地瓜,頗有異曲同工之味。

馬鈴薯原產於祕魯。三年多前,我到祕魯旅行時,見識了祕魯人吃馬鈴薯和米飯的飲食特色;而在中部安地斯山脈逛市場時,看到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馬鈴薯,多得令我大開眼界。在首都利馬的國際馬鈴薯中心,認證了五千種馬鈴薯,其中有三千多個品種都在祕魯發現,不愧是馬鈴薯的故鄉。

祕魯人深諳馬鈴薯料理,處理方式變化多端,呈現萬種風情,旅途中每點一道不同的菜,就讓我驚艷一次。玩回來後翻閱所買的祕魯食譜,發現在利馬餐館吃過的前菜馬鈴薯泥堡(Causa rellena)做法不難,問題在於無法取得一模一樣的馬鈴薯,做出來的口味自然遜色。

愛爾蘭在十九世紀中葉,因馬鈴薯病害毀損,引起空前的饑荒,迫使愛爾蘭人大量外流遷往美國,留滯家鄉的人則半數餓死,寫下愛爾蘭最悲情的移民史。

現代文明生活的飲食習慣,往往視馬鈴薯為瘦身的大忌,但它卻是全球三大糧食之一,於人類農作史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