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有四法教育生活最重要 李祖翔 |2013.08.31 語音朗讀 26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市社會局為低收入戶第二代發起「Young young 精采──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有七十九名高中、大學生參與,除了鼓勵他們儲蓄,還安排學習社會關懷、參與公共議題等課程。圖/台灣世界展望會、記者李祖翔台北市社會局為低收入戶第二代發起「Young young 精采──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有七十九名高中、大學生參與,除了鼓勵他們儲蓄,還安排學習社會關懷、參與公共議題等課程。圖/台灣世界展望會、記者李祖翔台北市社會局為低收入戶第二代發起「Young young 精采──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有七十九名高中、大學生參與,除了鼓勵他們儲蓄,還安排學習社會關懷、參與公共議題等課程。圖/台灣世界展望會、記者李祖翔台北市社會局為低收入戶第二代發起「Young young 精采──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有七十九名高中、大學生參與,除了鼓勵他們儲蓄,還安排學習社會關懷、參與公共議題等課程。圖/台灣世界展望會、記者李祖翔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台北市社會局 讓清寒學子關懷弱勢 台北市社會局為低收入戶第二代發起「Young young 精采──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有七十九名高中、大學生參與,除了鼓勵他們儲蓄,還安排學習社會關懷、參與公共議題等課程。 過去兩年來,在社會關懷的行動中,一個由十二名大學生組成的團隊,他們討論並設定「在街頭賣雜誌,能否改善街友生活」的主題,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四年級的姜維奕說,雖然經濟不富裕,但每個月她都會買街友販售的雜誌,除了內容精采,也好奇街友賣雜誌的成果,她與組員上街頭訪調,得到結論是——「台北街頭的街友,一個月可以賣二至六百本雜誌,去掉五十元的成本,月收入一至三萬元,真的能自食其力。」 訪問途中,他們還得到出乎意料的答覆,像是讓他們印象深刻的「街友振作論」、街道行人觀察等。姜維奕說,一個阿伯對喜憨兒在街頭叫賣感到不解和心疼,他認為「有緣就會來買」,所以靜靜的等待「願者上鉤」即可,而喜憨兒卻聲嘶力竭地喊著,不但累,停留的人又少,很不划算,他們的老師應該要改變策略。另一位兼賣玉蘭花、口香糖和雜誌的街友,則分享自己如何找到生命及活著的意義。 「還有一位特殊的飲料伯。」淡江大學四年級應用物理系的李峻禕說,飲料伯時常思考如何幫助街友,他琢磨出心得:「無法振作的街友,是因為習慣被施捨,產生惰性的緣故,所以要拒絕習慣不勞而獲。」飲料伯自立後,甚至去當義工,透過服務傳播自己的心得。 關懷街友,竟意外被街友鼓舞,李峻禕說,自己因低收入戶的背景,一直都接受就學補助,「街友振作論」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啟發。姜維奕也受街友的言行激勵,認為什麼都沒有的人可以從零開始,何況像她們這樣的學子,還有社會局的資源可用,真的該知足。 像農夫撒種耕耘 其他的小組則想到關懷身障者、傷者行走的環境;狂犬病發生時撲殺流浪動物引起的生命關懷;或者讓大眾知道幫助弱勢的社工有多辛酸,無論休假、懷孕,或是剛坐完月子,還是要到偏鄉關心案家,拚命加班,遇到案家的各種疑難雜症,好比爺爺、奶奶就醫、孩子教育和營養問題;經濟資助、父母就業問題等,都要煞費苦心去解決,還得照顧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參與的孩子拍了一段影片,取名為《看不見正面的「背影」》,形容這些社工老師就像農夫四處耕耘,只為不知何時能發芽茁壯的種子。 透過社會關懷,這些孩子對自己和社會有了新思維,但在分享會上,孩子很緊張,明明做了很多事也體會很多,卻說不出感受,社會救助科股長鐘雅惠說,這些孩子並不是社會精英,上一代也沒有社會參與的機會,所以社會局才會除了鼓勵儲蓄外,要求他們配合安排並「交作業」。倘若第二代有了參與社會公共議題的機會,就會懂得為自己的處境發聲,間接帶動家庭的觀念,不致陷入貧窮的循環。 社會參與的重要性,在於讓鮮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孩子,看到不同面向,透過團體合作、與社工討論,了解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物,就不會只被同儕影響次世代的文化,把外表打扮得很亮麗,卻忽略了自己可以做的事,也不會只關注自己的困難,還可以累積一筆積極、樂觀、助人的資產。 北市社會局長江綺雯期許孩子透過幫助,拚學業、拚人生,祭出的方案中,有孩子一個月存一千元到特定帳戶,一年一萬二千元,社會局就提供六千元的獎勵,而獎勵目前來自王月蘭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基金會董事長王文洋對孩子能接觸社會關懷議題,相當滿意,他呼籲社會與企業都要幫助懂得關懷弱勢的清寒學子,讓他們的未來更美好。 前一篇文章 美妝集團作公益 科學教育在其中 下一篇文章 世界展望會 教育是跨越貧窮橋梁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末一役 公益團體拚了!新年小願望 愛心大眾能滿足林妏憶 以傾聽記錄生命用故事助人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