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

慧傳 |2011.11.06
2979觀看次
字級

阿羅漢,梵語Arhat,為聲聞四果之一,最常見的解釋有:(一)殺賊,賊,指見、思之惑。阿羅漢能斷除三界見、思之惑,故稱殺賊;(二)不生,即無生。阿羅漢證入涅槃,不復受生於三界中,故稱不生;(三)應供,阿羅漢已得漏盡,斷除一切煩惱,應受人天之供養,故稱應供。

羅漢聖者雖然斷除煩惱,但仍有餘習,也就是殘存的習氣沒有斷盡,如畢陵伽婆蹉尊者因過去五百世常生婆羅門家,故常自驕貴,輕賤他人,但非其本意;舍利弗及摩訶迦葉有瞋習,摩頭婆私吒有跳戲習,憍梵波提有牛業習等。因此,佛陀常針對他們的習氣給予教導,且訓勉他們要回小向大,不可做個「自了漢」。《彌勒下生經》記載說:「所謂大迦葉比丘、君屠缽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羅羅)比丘,汝等四大聲聞不入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就是希望他們繼續留在世間護持佛法,度化眾生。

除了四大聲聞羅漢外,佛經中還有所謂十六羅漢受佛陀囑託住世不涅槃的記載,如北涼道泰所譯的《入大乘論》載曰:「尊者賓頭盧、尊者羅羅如是十六人諸大聲聞散布在諸處……守護佛法。」另外,唐代湛然所著的《法華文句記》也有記載,但只提到尊者賓頭盧及羅雲,未列出其餘十四羅漢的法號,當然也不見迦葉及君屠缽歎。

那麼,漢傳佛典何時才真正認識十六羅漢呢?唐代玄奘大師翻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譯文中提到慶友比丘(乃難提蜜多羅,是佛滅八百年後的獅子國高僧)將入涅槃時,將十六羅漢的名字和住處告訴大眾,遂有《法住諾矩羅尊者記》傳世。自此,羅漢的各種話題就在中國流傳開來。

佛以及菩薩的形象,到了唐代基本上已經定型,其莊嚴慈悲的外相不容易更改,羅漢尊者定慧等持又具三明六通的法力,外表上和一般出家人沒兩樣,因而常被藝術家描述成神通廣大、遊戲人間的聖僧。如南宋雷潮夫婦研究《法住記》,花了十六年為蘇州紫金庵塑造的十六羅漢,分別可用一個字來形容:慈、虔、瞋、靜、醉、誠、喜、愁、傲、思、溫、威、忖、服、笑、藐,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至於十八羅漢又記載於哪一部經典上呢?其實,這是後人根據十六羅漢加上兩尊羅漢而成。《佛光大辭典》提到:「最早畫十八羅漢者,有西元十世紀時之張玄及貫休,其後沙門覺範與大文豪蘇東坡皆曾對此頌贊,且蘇東坡所題之十八首贊文,每首皆標出羅漢之名,於十六羅漢之外,以慶友尊者為第十七羅漢,以賓頭盧尊者為第十八羅漢。」

實際上,慶友是著《法住記》之人,而賓頭盧已列入十六羅漢,顯然此說有待商榷。然而,十六羅漢卻因此逐漸發展為十八羅漢。自元代以來,多數寺院的大殿中皆供有十八羅漢,且羅漢像之繪畫及雕塑一般亦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八羅漢在中國遠較十六羅漢普遍。

但是,應該加上哪兩尊羅漢仍是眾說紛紜,《佛祖統記》認為,應該加上迦葉尊者及君屠缽歎尊者;又有說應該加上慶友尊者及玄奘大師;或加降龍、伏虎二尊者。後來,清乾隆和章嘉呼圖克圖(章嘉活佛)認為降龍羅漢乃迦葉尊者,伏虎羅漢是彌勒尊者,這兩尊聖像造型多變,且有龍虎陪襯,加上皇帝御定,十八羅漢的爭議就此塵埃落定。

其實,羅漢不只四大羅漢、十六羅漢或十八羅漢,西晉竺法護所譯《佛說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稱,佛滅度後,迦葉尊者率五百阿羅漢最初結集三藏。《舍利弗問經》中也說,弗沙秘多羅王毀滅佛法後,有五百羅漢重興聖教。經典尚有八萬四千羅漢說,也有六萬二千羅漢說。其實,不論有多少尊羅漢,重點是能以無漏智慧斷盡煩惱,不受後有,真正做到「八風吹不動」,又證得四智、八解脫、三明、六通的功德,就是堪受人間供養的阿羅漢聖者了。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根據這個精神,重新定義十八羅漢,有頭陀第一的大迦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密行第一的羅羅、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論議第一的迦旃延、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說法第一的富樓那、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等佛陀十大弟子;還有聆聽《阿彌陀經》的賓頭盧(福田第一)、周利槃陀伽(義持第一)、迦留陀夷(教化第一)尊者,以及深受民間喜愛的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最受矚目的是加上大愛道比丘尼(佛陀姨母,以國母之尊入道,為出家女眾之首)、妙賢比丘尼、蓮華色比丘尼(女眾弟子中神通第一)等三尊女羅漢。

此種顛覆性的創舉,彰顯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經典與傳說的相應,更重要的是告訴世人,女性也可以悟道,對佛教有所貢獻,不但顯現佛陀眾生平等的教義,也說明了男女平等的時代精神,更落實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主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