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 止惡行善

周圍輝 |2011.11.06
1643觀看次
字級


十月三十日福慧家園共修會講座主題為「傳戒」,由佛光山普門寺住持永富法師主持,會中說明信仰佛教分為起信、發心與皈依三個階段,而持戒是長養善法的基礎;五名與談的普門寺假日佛學院學員則分享學佛因緣和受戒心得,破除一般人認為受戒是束縛的看法。

永富法師首先談到學佛修習的次第,成為佛教徒要經過三個階段:起信、發心、皈依。皈依三寶十分重要,不論五戒、八關齋戒、十戒,皆以三皈為得戒,納受戒體;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雖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沒有不行三皈依的。另外,受大乘菩薩戒者,在懺悔與發願之前,也必先受三皈依。因此,雖說三皈依不是戒,卻是一切戒之根本。

永富法師強調,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尊重別人,持戒能止惡行善,達到自心清淨,比布施更可貴,功德更大,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倫理的基本德目,更是了生脫死的正因,一切戒皆由五戒分支開出;比丘戒則是五戒昇華的境界。永富法師表示,受持五戒的人,會有無盡的利益,《月燈三昧經》卷六記載,持戒清淨者能獲得十種利益;《灌頂經》卷三也說:「受持五戒,必感得二十五名善神的護佑。」

接下來,從事醫護管理的蔡莉娟、淡江大學教授王明仁、台北滬江高中輔導室主任沈湘珠、中學英文老師張美雲及高婉庭,這五位普門寺假日佛學院學員,分別分享對受戒的體會和改變。

蔡莉娟表示,她以前造了很多口業,學佛後,心中開始有了「眾生」,認真發露懺悔。她坦承去年受戒後,才真正學做人,會以戒觀照自己的問題,再去分析,最重要的是改正行為。為了繼續往上精進,她今年將會受菩薩戒,希望往後說話能夠更謹慎,並且念念都有眾生。

張美雲談到以往在授課前,都會先審視時間與收入多寡,再決定接或不接,受戒後,這種想法改變了,而且只要時間許可,也會到道場當義工,讓道心更茁壯。受菩薩戒後,張美雲更告訴自己,要慢慢懂得做自己的主人,現在,她不但發現生命有所改變,更覺得只要有清晰目標,便愈有力量,可以突破過去。

年紀輕輕的高婉庭,受戒已有四年多,當初是聽到法師說:「眾生是誰?應該把眾生想成是自己、親人和朋友。」讓她很感動,覺得不能再傷害眾生,於是決定先吃素,再受菩薩戒。她表示,受戒以後,身心變得較為靈明、敏銳,與人溝通良好,以同理心做事,考慮大眾,不但不會患得患失,心情更是快樂、平靜。

沈湘珠在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後,看清了學佛的方向,以參加八關齋戒、三日精進齋戒會來砥礪自己。學佛前,她用威嚴方式來訓誡學生;學佛後,則以柔軟心、歡喜心、讚嘆心來引導學生。王明仁教授認為,學佛是科學的,能令內心更充實自在,他參加短期出家,明白了為何要觀照自己及善護清淨心;而閱讀《華嚴經‧淨行品》,更讓他了解懺悔的意義。

最後,永富法師叮嚀大家「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並帶領大眾以「宜蘭調」唱誦〈西齋淨土詩〉共修。在熱烈掌聲中,大眾歡喜領受佛法,福慧增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