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心止乎定發於慧 三增上學 成就道業

永富 |2011.10.30
1140觀看次
字級

學佛初入門以皈依三寶為導,皈依佛、法、僧三寶。皈依一詞,含有救護、趣向之義,依靠三寶的力量,再進一步受持五戒。然而有些人害怕受戒,甚至報名後,又聽信不明無智的人恐嚇說:「你受戒,如果犯了戒會墮到惡處。」再聽到要受戒,心中疑慮生起了負面想法,覺得一旦受了戒,身口行為受到很大的束縛,一不小心犯戒,就會像別人所說。

戒為良藥 量力受持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每個國家都有制定法律,約束人民,習慣守法的人,法律對他絕不會是束縛。試問:若違反法律的惡人,偷盜殺人後,可以辯說我不懂,不受法律約束、不用受刑罰嗎?此時法律反成為善良的人最基本的保障,約束人性的黑暗面,讓人人免受到侵犯與攻擊。

佛道上的修行,以持戒為長養善法的地基,受戒則是更進一步去防範於未然,按照個人不同的因緣條件、環境能力去受持,持一條戒,就得一分戒法。能受持二、三分戒律,就能得到少分戒的功德力,五戒全受就稱滿分戒。

《大智度論》云:「大惡病中,戒為良藥;大恐怖中,戒為守護;死暗冥中,戒為明燈;於惡道中,戒為橋樑;死海水中,戒為大船。」受持者一心持戒,就像在惡劣環境中穿了防毒衣,若犯了戒只要誠心發露懺悔,發慚愧心,即能獲得清淨。

法律制裁罪人,最終以犯罪動機判其輕重,佛法中也以動機論為衡量,觀察起心動念處。

活用戒法 得善果報

古德云:生天自有生天福。持受一日八關齋戒尚得生天福,終身受持五戒、菩薩戒,以持戒微分因緣,不只現世受樂,其福樂更延續至生生世世果報,得投生善處,遇見善知識為其演說解脫方法,聽聞後開菩提智,發心向菩薩道,廣行六度波羅蜜,後得成佛果。

例如種子埋入土裡,給予空氣、水分、陽光、肥料等各種條件,因緣和合具足,將來必成大樹。

佛法中最難的是出家受戒,受戒而好樂佛法也難,能好樂佛法、修諸解脫善法更難。然而,若人決心出家,在其剃頭、著染衣、受戒之時,便能令魔王心生怖畏,因為魔王知道:「是人必得入涅槃。」

出家受持戒法有五百戒、二百五十戒等廣略不同,一旦受持必不毀壞,如人渡海護其浮囊,若浮囊壞了,決不能登彼解脫岸。受戒發心動機,應以: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為終極目標,而無畏出家受戒。《大智度論》云:「佛法中出家人,雖破形墮罪,罪畢得解脫。」戒相義於大乘戒法本慈悲願行,與活用戒法的精神,時有開許,稱為開、遮、持、犯,為大乘戒的特色。

菩薩修行 不二法門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持戒的人,疲厭世間的無常、老、病、死苦患,發精進心,努力尋求解脫,而能奮起自制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觸到色、聲、香、味、觸五境,內心不受五欲貪愛染著,守護六根門不令放逸。

持戒能管控身口行為,不隨外境流轉,護諸根門則生禪定,觀見世間唯生滅法相流轉,無一物可依靠,無我可永恆主宰,體證法印。

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願心中,以利他心利益眾生的同時,開啟這善的循環,看似利益眾生,自己亦是全體中的一員,最終也成就自己。源於最初持戒之心,結合慈悲和智慧力,終而圓滿六度波羅蜜成就無上菩提,利他行實為菩薩修行的不二法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