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導入社區 把弱勢童圈回正途

李祖翔 |2010.12.04
1554觀看次
字級

古代有譗孟母三遷豃,證明教育環境的重要,但若孟母倪氏不只是單親媽媽,而是沒有居留證的外籍配偶,且在傳統產業沒落的時代,不能靠織布維生,又或養育孟子的不是賢母,而是不識字的祖父母,就不會出現偉大的思想家。台灣的偏鄉學童面臨貧困、隔代教養和新移民生存弱勢的處境,孩子無法尋覓更好的教育環境。

本周公益版以伊甸基金會發起的譗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豃為主軸,從弱勢社區的角度看,學童和偏鄉廢、併校問題的嚴重與嚴肅性,強調在少子化趨勢下,應省思的不是生育和資源分配等問題,而是必須看清,是否每個學童都活在良善的教育環境中。

位於基隆的一所學校,就有許多孩子無法擁有良善的教育環境。雖然小朋友的日子過得安樂,但自從婚後到基隆定居的宜蘭泰雅族婦女賴春蘭,聽到小學生高談闊論「性事」的時候,她就知道事態嚴重了。

儘管廟前聚賭的場所是孩子的地盤,特種營業的冰果室是一些孩童放學後第二個家,和街友、酗酒者、毒癮犯、流氓相伴都沒事,但在教會傳福音的賴春蘭,卻很擔心孩子安危。

「現在沒事,不代表在龍蛇雜處的環境就沒有問題,從他們無意道出的髒話和上不了檯面的談話內容,就可以知道,如果再不協助他們脫離不好的環境,孩子的未來將沉淪。」

在資源不易取得和師資短缺的環境下,賴春蘭向伊甸基金會的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求助,引進「課後照顧班」和「品格教育營」,以及龐大的義工資源,並與國小老師形成守護孩子的聯絡網,教導孩子明白什麼才是正確的事。

蹺課成為習慣

給愛不再遊蕩

在被輔導的三十二名弱勢兒裡,賴春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志」。小志的爸爸長年酗酒,有暴力傾向,囚禁陸配媽媽長達六年,在無法取得居留證的情況下,媽媽離家出走,小志就時常在外遊蕩,和流浪貓狗睡在一起,因此身上總發出難以掩飾的臭味,受到同學排擠,再加上口吃,導致人際互動低落,乾脆蹺課;賴春蘭帶小志回教會成立的關懷中心,讓他洗澡、吃飯,從此不再流浪,還會乖乖寫作業。

賴春蘭說,小志是個憨厚的孩子,每次遇到他,一問「你又蹺課喔?」小志都會傻笑。後來中心透過學校和社會局合作,將媽媽強制召回,並把監護權判給娘家;媽媽把小志帶回大陸撫養後,小志就常捎信說:「在那裡快樂得不得了!」中心的師生則催促他快回台灣,因為大家都很想念他。

母從事特種業

義工協助課輔

與小志讀同所國小的另一個小女孩,母親是菲律賓籍外配。由於母親在特種行業工作,小四的女兒放學後,就直接帶到冰果室,等媽媽下班。賴春蘭說,小女生長得標緻,身材發育又早,常在閒聊時談及冰果室的所見所聞,令人憂心。小朋友雖然沒被明顯傷害,但都在不良環境學習,因此,品格教育對孩子來說彌足珍貴,除了賴春蘭常帶他們到安養機構陪伴失能老人外,還有一位罹癌的幼教老師,以義工方式協助多元課輔。

國小教師黃志鵬說,該國小就像教育的最後一道防線,許多家庭失能的孩子都被轉介到那裡,但校方總是心軟,無法拒絕;來到那裡的孩子,共通點是跟不上課業、團體協調性弱,簡單說就是「管不住」

;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安分守己、為什麼在公眾場合應該安靜、要尊重他人,老師常管得有心無力,幸好有公益團體和宗教組織的協助,在教育上有加強作用。

黃志鵬坦承,教育的主力仍是學校,校方應該再加把勁,畢竟每個孩子都是重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