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銅佛 蕭任能新思維

杜憲昌 |2014.09.13
7260觀看次
字級
「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傳統中有創新,也適合作為家庭擺飾。圖╱蕭任能提供
以古為師,從研究古銅佛而獲致創作的靈感卻又不守陳固舊。圖╱蕭任能提供
一葦渡江圖╱蕭任能提供
釋迦牟尼圖╱蕭任能提供

「現代銅雕佛像創作已不僅是為了宗教目的,在創作的理念與表現上,是更加生活化,也更具藝術性,能夠為更多人所接受。」所以不只在寺院、佛堂,其他如辦公室、藝術館、文化中心,甚至商店、居家的擺飾,或者饋贈送禮,也有許多人會選擇銅雕佛像,顯見多數人都能夠從藝術的角度來欣賞銅雕佛像創作。                                                                                

知名雕塑家蕭任能表示,台灣因為佛道教興盛,民眾看多了佛像,所以直覺認為銅雕佛像是具有特定的意涵,如此反而窄化了創作者的創意與作品的藝術性。因此,如何讓作品能夠被多數人所接受,「生活化」就非常重要。「就如同佛光山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佛法可以生活化,佛像創作當然也可以生活化」,除了追求法相的莊嚴肅穆,另外就是在造型與整體的姿態要更融入現代的藝術風格,「從造型轉而著重意境的呈現」。
蕭任能說,從古至今,銅佛創作的方法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主要是以脫臘和熔模鑄造的方式。但過去的科技不及現代進步,鑄造的粗胚必須再經過更細密的加工;而現代採用矽膠做模,可以做出非常精細且形狀複雜的模具,減少後製加工動作,能夠控製作品的質;「簡單來說,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前置』與『後製』工作所耗費工夫的不同」。       
                                             
不過,蕭任能也強調,並非現代銅佛創作就不需要再後製細部精雕,除了大量翻模的產品,「創作者對於作品的要求,除了加工、打磨之外,還有上漆色、鎏金等不同的處理方式,以技巧、手法傳達所欲呈現的內涵。」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後製細作,所以同一個模鑄造出來作品,還是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更增加作品的獨特性。蕭任能以古為師,從研究古銅佛而獲致創作的靈感;卻又不守陳固舊,能夠由傳統中開創新局。

他說,觀賞古銅佛,首要必須建立年代的思維模式,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歸納成為系統,如北朝的造像顯得古樸而清瘦,唐宋明顯較為華麗,而明清因為工藝的進步,造型也比較優美而具有動感。至於現代銅佛創作的特色,則是在傳統中又不失創新風格,使得除了收藏的價值之外,也很適合作為家庭擺飾。「銅只是一種材料,人文才是創作的主要元素」,蕭任能說,欣賞現代銅佛創作,不僅在評價創作者的技巧和工藝性,更在尋找創作者與觀者的共鳴,如何讓觀者能夠感受到所要表達的意涵,這也是藝術家創作必需要考量的重點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