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體會真理

文/星雲大師 |2024.03.29
163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提問一:大師,現在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快樂,您覺得人要如何才能活得比較快樂呢?



大師:人的心就像一座工廠,工廠可以製造歡喜,也可以製造煩惱。與其製造煩惱讓自己不幸福、不快樂,為什麼不轉變自己的心念,製造歡喜和快樂呢?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提問二:佛光山推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請大師談談您怎麼推廣這「三好」?

三好的重要

大師:過去中國人常說一句話:「你造業喔!」什麼叫做「造業」?做好事、做壞事都是「造業」,即造善業、造惡業。所謂「善業」,身體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就是造善業;把身口意轉變成好的,就是好人。如果身不好、口不好、念頭也不好,當然就不是好人了。所以,「三好運動」不是佛教的,它是我們每個人的。你要做好人,還是做壞人呢?由你的身口意來決定。

自從馬英九總統和連戰先生幫忙推動「三好運動」,現在全台灣各級學校也推行「三好」。例如我們每年舉辦的「三好實踐校園」頒獎典禮,很多學校的老師憑著推動「三好運動」,也獲得了各種獎項。



提問三:是否現在的人都比較缺乏「三好」,所以才要推動「三好」呢?



大師:是太缺乏了!明明是簡單的好事,他偏不要把它做成好事,而要朝壞處去做;明明可以說一句好話、幫忙人一下,他就是不肯說、不肯幫忙;明明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人生要朝好處想,但他就是不朝好處想,老是朝懷疑的、壞的地方去想,這實在是人的劣根性。



提問四:剛才您說到懷疑,現在很多人看事情都比較負面,老是用懷疑的態度去看待。例如和尚要化緣,你明知道他是假的,還會布施嗎?



大師:這要看你自己的心量如何,如果你覺得是非要分明,就擺明說你是假和尚,我不要跟你有這個緣分;假如說你有心量,覺得他雖然是假的,而我是真的,所謂「真施主不怕假和尚」,就不去計較了。總之,看個人的心量而為了。

對金錢的看法

提問五:您有一本書叫做「捨得」,您覺得人為何要先「捨」才有「得」?



大師:等於一塊田地,你必須播種,它才能生長;你要想吃飯,就必須去煮飯。也如同天主教說的:「你要想怎麼收成,就必須怎麼耕種。」

你要想「得」,當然就要從「捨」做起;你給人,人家才給你,你平時一毛不拔,不肯結緣、不肯給人,又有誰會給你呢?所謂「捨得、捨得」,捨就是得。



提問六:澳門人很有錢,但有很多人仍然覺得自己沒有錢,您怎麼看待有錢、沒有錢這個問題?



大師:有錢的人不一定就有道德,有錢的人也不一定就富貴,在我看,有錢的窮人很多。既然有錢,為什麼會是窮人?因為他不滿足,雖「有」也是「無」。而有的人雖然貧窮,或者不是很富有,但是他肯得結緣、肯得幫助別人,他就是窮人中的富人。所以,窮和富不可以金錢多少來論定,在人格、品德上另有窮和富的不同。



提問七:現在澳門有很多人對生活不滿,心中諸多怨氣,您如何透過宗教,讓人化解心中的怨氣?



大師:心中的怨氣只會苦了自己,所以你要「出」氣啊!氣,為什麼要憋在心中呢?你能看破,就不氣了;你能放下,就不氣了。

不過,與其生氣,不如自己積極有所作為,如:我要努力改變社會、多為社會服務……如此,又何必要嘔氣呢?



提問八:現在來談談教育的問題。您為什麼這麼重視教育?

教育是一生的

大師: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教育可以養成一個人的品德、智慧、知識,教育能使一個人成長,對人生的關係很重大。人在小的時候,需要父母教導;稍微大一點,需要進學校接受教育,從小學讀到中學,再讀到大學;甚至出了學校,還要社會的親朋好友做為自己的諍友,給自己一些意見、教訓。

我覺得教育是一生的,每個人都要受教育。我個人沒有進過什麼學校,但是我在人間,社會給我教育;我在寺院,寺院給我教育;我跟別人相處,別人都是我的老師,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提問九:您覺得在教育上,如何將佛教的真理應用到一般學生身上,讓大家都可以擁有像佛弟子一樣的修行,成為一個擁有正知正見、正確人生觀的年輕人呢?



大師:要運用佛教做為自己修養的準則,可不那麼容易。就如同十八般武藝,並不是武器拿到手就會用,還需要下多少功夫,不斷地苦練才能成就;佛教的文字、義理,也不是知道了就能奉行,還必須深入、會通,要悟道、開悟。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會說幾句佛教的名相也還不行,他要有一種體會真理的修養,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幫助。



提問十:教育要怎麼讓學生擁有這個修養?



大師:年輕人要受苦,要能禁得起折磨,不要太過嬌生慣養,等於塗在牆壁上的石灰,所謂「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人生要想留一點好的影響給人,自己也必須禁得起磨鍊。

現在的年輕人常被人稱作「草莓族」,沒有精神力、沒有使命感,不重視精神的作為,實在可惜,這也就沒有力量了。人應該要有力量,這個力量,比方:忍耐有忍耐的力量,智慧有智慧的力量,慈悲有慈悲的力量,負責任有負責任的力量,信心有信心的力量;人要產生力量,才能擔當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擔子。



提問十一:這個力量是不是相當於信念?



大師:欲望是人與生俱來的,等於孔子說:「食色,性也。」食、色就是人的欲望。在佛教裡也有所謂的「五欲」──財、色、名、食、睡,就是人的欲望。

欲望也是一種動力,人要有欲望才能進步。欲望有善法欲、染汙欲之分,染汙欲是不好的欲望,它會讓人煩惱,烏煙瘴氣;善法欲是好的欲望,像:我要做好人、我要做聖賢、我要普利天下。好的欲望不怕多!



提問十二:現在的年輕人急於求成,您怎麼鼓勵他們去做,才能在人生擁有成就?



大師:我想,一個人要先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後再擁有健全的思想。所以,要讓他從幼年起就懂得禮貌、勤勞,懂得自己的使命感、人我之間分寸的拿捏。尤其人要想有前途,就必須自己做自己的貴人,不一定要靠別人幫忙;能幫忙我們的就是自己,自己幫忙自己最為重要。



提問十三:剛才提到孔子,有的人不太珍視生命,您怎麼看「不知生,焉知死」這句話?

生命、生活、生死

大師:孔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對生命、生活、生存的道理都不知道,死亡的道理又怎麼會知道呢?

不知道「一」,怎麼會知道「二」?所以先知道「生」,後才知道「死」。

其實生死不是兩個,是一個,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是靠在一起的,生死是循環的,有生就有死。所以,對於生縱然要注意、關心,對於死也不要害怕、擔憂,等於一顆黃豆、一粒稻穀,待它成長、結果了,再把種子埋到土裡,在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具足之下,它又會再成長、開花、結果,所以生命是不死的。



提問十四:是否一個人解決了生死的問題之後,就什麼都不怕了?



大師:生死問題解決了,當然什麼就不怕了。什麼都不怕了,還要怕什麼呢?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一如也。所以,能看淡生死,也是一種修養。



提問十五:可不可以說說您在人生經歷中,有哪些事或者什麼人對您的影響比較深刻?



大師:比方我信仰釋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他的慈悲,會影響我;我信仰太虛大師,他為教的熱誠、服務的精神、公義平等,會影響我。另外,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三民主義」乃至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也都令我很尊敬,他們都影響了我。



提問十六:鄧小平先生如何影響您?是哪一方面?



大師:鄧小平先生不只影響我,還影響全中國。尤其他從北方來到南方,主張「改革開放」,促使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不也讓大陸變得不一樣了嗎?



提問十七:「國家」這兩個字對您來說是什麼意義?



大師:人不能沒有國家,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應該愛國,尤其現在中國很大,大家能愛護它,它就會更強、更大,將來在世界上也就免得再做過去的「東亞病夫」,給人家看不起。所以,要做一個健全的國民,就先要愛國。



提問十八:在您認為,是否人人都可以成佛?



大師:「人人都可以成佛!」你肯得承認,那麼你就是佛了。成佛,不只是釋迦牟尼佛的權利,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那麼我有佛的性能,當然我也能成佛。等於澳門的特首,不只是一個人能做,全澳門有志的人都可以做,這是很公平、正義的。



提問十九:您覺得自己為何有這麼大的個人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弟子與信眾呢?



大師:這我就不太去想了,總是一種緣分,因緣來了就隨緣。不過你若真的要問,當然我也有我的哲學。什麼哲學?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或許有人會說:你們外表看起來不是很富有嗎?實際上富有是大家的,我自己很貧窮;我注重大家有,個人貧窮不要緊。



提問二十:你自己就什麼都沒有了?



大師:所謂「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就我個人,連身體都不是我的,「我」已經奉獻給了佛教,還要計較什麼呢?



提問二十一:這兩天,您提到希望澳門可以辦成一個世界的佛教研究中心,您為何覺得澳門有這方面的條件?澳門大學如何協助特區去做這件事?



大師:澳門接近中國大陸,所以中國大陸的文化在澳門垂手可得;甚至過去多年來澳門和香港、西方一直都有來往,也通香港、通西方,因此耶穌教、天主教在澳門也很興盛。

澳門這個地方,假如佛教或是各個宗教,大家共同來辦一個世界宗教研究中心或者佛教研究中心,讓澳門將來成為世界上研究佛學、宗教的中心,也就居「老大」的地位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