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回首往事 懷念舊人《這些人,那些事》

文/王錫璋 |2023.10.29
472觀看次
字級
圖/圓神出版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吳念真用文字寫下掛念的家人、惦記的家鄉、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灣真實的感動。故事內容沒講究寫小說的技巧或意識流,但就是好看、好懂又親切。



有「國民歐吉桑」及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之稱的吳念真先生,2023年新版兩本書,一是他1977年第一本小說《抓住一個春天》,另一本則是2010年的《這些人,那些事》。

保留舊台灣風景

《抓住一個春天》是純短篇小說集,變動不太,但《這些人,那些事》一書,應是他當年在《時報周刊》開闢的講故事專欄,限於周刊專欄字數限制,有些文章無法納入。趁今年有機會再版,吳念真先生在書中全新收錄一篇全書緣起的基石篇章「纏」(因長達7000字,當時周刊篇幅不允許,只好割捨)。另外,本書也特別加入他近年唯一的半自傳、半小說的創作〈遺書〉,寫下對弟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與不捨。

因此,這本《這些人,那些事》增訂版,實際上也算新書了。雖然敘說的故事,大約都是50、60年代的故事,許多年輕人都對當時的台灣經濟、環境不熟悉,卻也是本書可貴的地方,保留舊台灣、老台北的一些風景、地貌和人民生活方式,這是潛在的歷史,以後歷史書不見得寫得到。例如,書中〈人狗之間〉,寫作者剛來台北診所當小弟,早上要幫主人遛狗。他在文章中描寫的新生南路,還沒有加蓋,有流水、有楊柳搖曳。仁愛路慢車道兩側還有4、5尺寬的明溝等等地景,現在年輕人大概都想像不到了。

吳念真家人住了30年的九份大粗坑,屬瑞芳鎮大山里,在書中〈告別〉一章中,寫著父親1947年來到此礦村,當礦工,養大了5個孩子。但礦挖完了,礦村人口外移,父親只好與家人告別這人口只剩3人的礦村,到最後,大山里因無人再居住就從台灣的行政區域永遠被除籍了。筆者曾去大粗坑的山谷,俯視大山里已遭毀損,只剩幾根基柱的廢墟,實難想像這裡70、80年以前曾是燈火燦爛,人聲鼎沸的礦村了。

好看好懂又親切

書中雖是說故事,但主人有時以自傳體的「我」為主稱,有時以小說的方式用「他」來當主角,因為這不僅是吳念真自己的成長所見,也有朋友聽來的故事。全書分為五部,第一部篇章多敘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家庭,以親情為主,顯見礦工家庭生活困窘,卻不影響家人的和樂。第二部則是專寫礦村鄉里的人物和礦工們的家庭生活日常。這章充滿鄉野傳奇和底層人物的滄桑故事。第三部寫服兵役期間,在軍中所見的奇聞異事,也寫同袍的情義故事。第四部和第五部則為出社會後打拚,開始聽朋友的故事或自己所見的社會見聞。

這本書的故事內容多直球對決,沒講究寫小說的技巧或意識流,但就是好看、好懂又親切,無愧於國民作家或全台最會講故事的歐吉桑之封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