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大病後的蛻變

文/陳復 |2023.10.16
387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陳復

楊啟弘的人生,可以明確地看到那種「叛逆」的轉捩點,其對「思考」與「為他人」的結合下做出的選擇與道路,看起來是這麼的與眾不同。未來更是籠罩在一片名為「未知」的迷霧中,而他,卻勇往直前……



他總覺得現階段的自己不夠究竟,因此一路在嘗試「不斷改變自己」,卻又非常滿意每個當下,這種看似矛盾的思考方式,問他,他就只會笑笑地說:「聖嚴有云:『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人生沒有什麼該執著的,執著於改變或不變,亦是執著,所以我覺得,先去滿意當下,才有辦法去思考其他。」這種話,真不像出自一個未滿二十歲的他口裡。

正就讀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的楊啟弘,對哲學方面的思辨有著異於常人的興趣,因而自詡為「雜學家」。依他的說法,文學、哲學、佛學與心理學……都是他在高中階段就已經有所研究的方向,他將這些內化為自己的組成內容,更將「功不唐捐」立為座右銘,希望自身盡可能淡然的將所見、所聞、所學與所遇,不分好壞,都融會貫通,然後用這份能量去關懷社會與關心他人。

啟弘國中畢業後,本該在暑假後到高中繼續就學,卻在暑假時被確診為俗稱「肺癆」的肺結核。倘若是一般肺結核,只需住院幾個星期就罷了,但很不幸的,經檢測啟弘體內的細菌並非一般的結核菌,而是「抗藥性結核菌」,最少也要住院觀察好幾個月,只好趕緊向桃園壽山高中辦理休學並保留學籍。

住院期間,啟弘總感到無聊,整天除了蒼白的天花板與牆壁外,在負壓隔離病房如彈丸般的空間裡,只剩小說與電腦伴他左右。無聊感在時間拉長後愈發明顯,此外,身心狀況在藥物的折磨下,也使他精神日漸萎靡。藥物會讓他嗜睡,還有明顯的反胃與嘔吐感,生理時鐘在此時完全就是紊亂且日夜顛倒的狀態。因為沒有力氣去做其他事,間接激發啟弘對於思考的熱忱。

思考前的啟發,來自於啟弘接觸到的第一本書,那是有關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相關書籍,他就此開始了心理學的探索,之後也因為心理學的緣故,接觸了不少哲學。東西方的哲學讓他開始意識到世界的海闊天空,對於眼前所見事物也展開思辨,這些思考方式的改變,更影響了他的生活方式,從國中以前的內向害羞甚至不敢表達意見,蛻變成一個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想為社會不公義發聲、一心為了他人著想的楊啟弘。

但影響他最深的,反而是最晚接觸的佛學。因為有淺嘗過東哲的經驗,其中不外乎就是經典的老莊道家、孔孟儒家,但卻沒有機會接觸佛家,直到高三時才因緣際會下,參與在台北的學會所開設的佛儒哲學課程,讓他有機會步入一直以來有興趣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佛學。

有趣的是,當他被問是否為佛教徒時,啟弘總說:「我是無神論者,或者說佛陀本身的思想,就是在反婆羅門教的神明們,要人回到自己,如此哪來『信佛教』之說?在我看來那不過也是一種執著罷了。」

道盡啟弘的人生,可以明確地看到那種「叛逆」的轉捩點,其對「思考」與「為他人」的結合下做出的選擇與道路,看起來是這麼的與眾不同。未來更是籠罩在一片名為「未知」的迷霧中,而他,卻勇往直前,踏向乍看雜草叢生的泥濘,並喃喃道出:「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本文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